小潮气量双肺通气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11-08 08:18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单肺潮气量肺叶

龙 燕 刘 珺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赣州 341000

胸腔镜手术普遍应用于临床中,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常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采用单肺通气,但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要求高,对位困难,耗时长,单肺通气虽为胸腔镜手术操作提供了手术操作空间,但也有导致肺损伤的潜在风险[1]。小潮气量双肺通气的应用,使得单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获得了可靠且有效的气道管理。此方法能避免单肺通气引起和加重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本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40例行肺叶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小潮气量双肺通气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确诊的40例行肺叶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术前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中度以上贫血及肺功能检查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VC1)/用力肺活量(FVC)<65%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46~69岁,平均(57.5±11.5)岁;体重 46~76 kg,平均(61.0±15.0)kg。 观察组:年龄 45~70 岁,平均(56.5±10.5)岁;体重 45~77 kg,平均(60.0±14.0)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术前禁食禁饮10 h,入室后行心电图(ECG)、血压(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去氮给氧,麻醉诱导时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压及身体状况,静脉注射1~3 mg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027)、2~4 μg/kg 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88)、1.5~2.0 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1328302H)、0.1~0.2 mg/kg顺式阿曲库铵(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观察组患者经口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确定导管位置,胸腔镜操作整个过程中全部使用小潮气量双肺通气3~5 ml/kg,频率14~16次/min。对照组患者经口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于侧管开口处能够看到气管隆突及部分支气管内套囊为佳,在胸腔镜操作中行单肺通气,潮气量7~9 ml/kg,频率11~13次/min。麻醉维持: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 6~9 mg/(kg·h), 静脉按需追加阿曲库铵和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插管完成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侧卧位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1 h(T2)及手术结束后 10 min(T3)的 Sp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插管完成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插管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插管完成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min,±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插管完成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min,±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麻醉诱导插管完成时间 手术时间 苏醒时间观察组(n=20)对照组(n=20)6.4±1.8*15.6±8.4 96.0±14.0 93.0±15.0 13.0±3.0 14.0±3.0

2.2 两组患者 T1、T2、T3时 SpO2及 PaCO2的比较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 2 两组患者 T1、T2、T3时 SpO2及 PaCO2的比较(±s)

表 2 两组患者 T1、T2、T3时 SpO2及 PaCO2的比较(±s)

组别 SpO2(%)T1 T2 T3 PaCO2(mmHg)T1 T2 T3观察组(n=20)对照组(n=20)99.0±1.0 99.0±1.0 97.0±3.0 94.0±6.0 99.0±1.0 98.0±2.0 36.5±2.5 37.0±2.0 44.0±3.0 42.0±3.0 41.0±4.0 40.0±3.0

3 讨论

胸腔镜手术普遍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患者采用侧卧位,使健侧肺受到纵隔及本身重量的影响,导致肺及胸壁的顺应性下降,而单肺通气又会致使通气血流比值失衡,肺内分流增加而导致低氧血症[2-3],长时间单肺通气更容易引起和加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4]。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提出的各种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主要包括低潮气量、限压通气策略、高呼气末正压通气、肺复张手法和高频振荡通气等,被证实可以减少肺损伤发生[5]。单肺通气时应避免Ppeak超过35 cmH2O,Ppeak超过40 cmH2O可能会导致单肺通气期间通气侧肺过度充气而损伤[6-7]。双腔气管插管要求较高的插管技术,对位困难,耗时长,一般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位置进行多次调整,进而损伤气道黏膜,但无纤维支气管镜则成功率更低。手术体位变动易导致导管移位,阻碍术中通气的进行,导致肺塌陷欠佳,不能充分暴露视野,不利手术操作。单肺通气不同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呼吸力学,若不能恰当处置,会引发低氧血症[8-10]。而暂停呼吸的通气模式因为长时间呼吸暂停,易引起CO2潴留,SpO2降低,致使PaCO2变高,导致患者生理机能紊乱[11-12]。单腔气管在插管过程中因为气管较为软,易于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中裸露出来,继而使得淋巴结的清扫个数增加[13-15]。

小潮气量双肺通气,使用单腔气管插管,手术操作中应用小潮气量 3~5 ml/kg,频率 14~16 次/min,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有操作简单、技术易掌握的优势,而且能避免双腔气管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及单肺通气造成的肺损伤、低氧血症及术后的复张性肺损伤。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插管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患者进行小潮气量双肺通气同样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术野,小潮气量双肺通气使得单腔气管插管简单易行,即能满足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气道管理。

综上所述,小潮气量双肺通气的应用,使得单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获得了可靠且有效的气道管理。此方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配合手术操作,且能避免单肺通气引起和加重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可在临床当中推广开来,尤其在基层医院,无纤支镜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猜你喜欢
单肺潮气量肺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单肺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感兴趣区的呼吸机潮气量准确性评价方法研究
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的meta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气动电控麻醉机潮气量日常监测数据分析
学龄期儿童潮气量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