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2018-11-08 08:18刘炳石钟文娟林建群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花素唾液酸灯盏

刘炳石 钟文娟 林建群

1.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瑞金 342500;2.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江西瑞金 342500;3.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瑞金 342500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受损部位位于面神经核或以下,患者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颞骨内病变(包括胆脂瘤、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外伤、结核性中耳炎、颞骨中部骨折、耳带状疱疹及贝尔面瘫等)是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诱因,其机制多由面神经出血、牵张、炎症水肿受压、断裂等引起,从而导致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在东北地区因气候关系的影响,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多以针刺为主,治疗时间较长,起效慢,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康复。近年来,有学者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女 20 例,男 25 例;年龄 16~62 岁,平均(46.8±5.3)岁;病程 1~7 d,平均(4.5±0.8)d。 对照组中,女 19例,男 26 例,年龄 17~63 岁,平均(46.9±4.2)岁;病程 1~6 d,平均(4.2±0.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②无肢体瘫痪,单侧面部瘫痪;③发病病程均在7 d以内;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面肌痉挛;②中枢性面瘫;③由外伤、肿瘤等诱发的周围性面瘫;④有精神障碍、神智昏迷或合并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维生素B1(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1)、泼尼松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00)口服等常规药物治疗。另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778)治疗,每日在0.9%氯化钠注射液(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1660)250 ml中加入50 mg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783)治疗,在100 ml 5%葡萄糖溶液(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1670)中加入40~60 mg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维生素B、泼尼松口服等药物治疗,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2],治愈:患者治疗后,无口角歪斜、闭眼困难,表情控制比较自如,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显效:露齿或鼓腮等行为略有口角歪斜,静观时患者表情无明显异常;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静观时,患者口角略有歪斜、闭眼困难,谈笑时症状较明显;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治疗7 d、治疗2周后进行Portmann评分比较[3],内容包括微笑、闭眼、皱眉、吹口哨、动鼻翼、鼓腮6个项目,根据与健侧对比进行评分,其中0分为完全不能活动,1分稍可活动,2分与健侧对比稍减弱,3分与健侧基本一致。每项最高分为3分,加上安静时印象分2分,满分20分。③治疗前后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面神经波幅(Amp)及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的检测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及2周的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2周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1.42±1.58 11.45±1.69 0.09>0.05 14.15±2.14*12.05±2.08 7.42<0.05 17.02±2.51*13.55±2.41 6.69<0.05

2.3 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波幅及面神经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波幅显著高于治疗前,面神经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面神经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面神经波幅(mV)治疗前 治疗2周后面神经潜伏期(ms)治疗前 治疗2周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0.55±0.22 0.53±0.25 0.40>0.05 1.12±0.52*0.75±0.23 4.37<0.05 5.65±1.02 5.66±0.98 0.05>0.05 4.41±0.58*5.02±0.68 4.58<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无明显季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一侧面部发病,患者除有急性期局部血管痉挛、炎症及水肿外,后期还伴有面神经麻痹或肌肉萎缩等后遗症[4]。周围性面瘫往往发病突然,患者表现为患侧鼻唇沟、额纹变浅或消失,一侧面部瘫痪,眼睑闭合不全;无法进行鼓颊、露齿、皱眉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进食或饮水时容易外漏,严重影响患者面容及日常生活[5]。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多采取激素疗法,可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起到显著的抗炎效果,但该疗法可导致受损神经无法再生,且治疗后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病情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6-7],本病可能是由于外伤、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患侧茎乳突孔内的炎症反应;或因局部血管痉挛,或骨膜炎压迫神经,致使面神经受压水肿,缺血、缺氧而麻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血运障碍、营养缺乏,肌电图检查提示面神轴索损害,其已出现部分或完全变性。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是一种糖神经鞘脂类物质,含有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其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其具有保护细胞膜,提高细胞膜各种酶活性,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及突触形成,有利于神经支配功能的恢复;其能增强脑电活动,改善神经传导等作用,还能防止细胞内Ca2+积聚,使神经细胞水肿减轻,抑制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加快神经修复速度,促进神经重构,从而使原有的神经功能恢复。面神经炎在中医范畴属于“口眼歪斜”、“口僻”等,病机多为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此时风邪侵袭,并乘虚侵入头与面部筋络,导致筋脉失养,营卫不合,最终引起肌肉不收而致病。治疗宜调和气血,濡养筋脉,从而改善面部神经功能[8-10]。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是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其主要成分为羟基黄芩素、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血管、抗缺血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调节血清钠离子、钾离子及钙离子的浓度,对蛋白激酶C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改善面部神经周围的血液循环,而有效改善面神经缺血缺氧状态,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研究显示[11-14],灯盏花素注射液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抗炎、抗凝等作用。目前临床上关于灯盏花素注射液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尚未报道。本研究将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及2周的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周围性面瘫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的疗效确切,通过改善面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和促进神经修复起到协同治疗作用,从而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周围性面瘫肌电图检查显示,波幅降低或潜伏期延长,提示神经损伤越严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面神波幅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面神经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案能改善神经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花素唾液酸灯盏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及在母婴食品中的应用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注射用灯盏花素常见配伍禁忌分析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调控及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