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戏曲演出探析

2018-11-10 08:40庄莉王省民
戏剧之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史料

庄莉 王省民

【摘 要】荀慧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所创造的荀派,已成为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中一个主要的流派。本文翻开尘封的民国报刊,梳理荀慧生的材料,从京剧的“唱、念、做、打”分析史料,还原荀慧生的表演艺术,使我们对荀慧生的艺术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荀慧生;民国报刊;史料;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09-02

荀慧生,又名白牡丹,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原习梆子,后改学皮黄。然荀慧生在京不容于同业,奔赴上海以求开拓。在沪期间,荀慧生的表演深受上海观众的喜爱,民国报刊对其演出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并对其表演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文以民国报刊为基础,探寻民国观众对荀慧生表演艺术的评价,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荀慧生不断精进的表演水平及其社会影响。

一、荀慧生“柔糯清婉”的唱腔艺术

“慧生是梆子出身,所以做工特别好,嗓子就不免减色,”[1]“唱西皮高得有限,唱四平调,南子梆更矮。”[2]荀慧生天赋上不如梅程尚。天赋上的劣势并没有使荀慧生在唱功上偷懒,而是更加努力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功力。

1923年8月9日《申报》刊登了《刮目相看之白牡丹》:白牡丹自去岁返京,专心学艺,所学新戏昆乱计有二十余出,每日黎明至郊外喊嗓,嗓音日见进步,平居大约能唱工半调,比之去岁之嗓音,非但觉得坚实,更觉刚健之中兼含婀娜,今旦角能用中和之音,刚柔兼擅者,德霖以后,牡丹实为第一人。近日在吉祥园演唱,台下观客几疑另一牡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诚属至言。[3]荀慧生每天黎明至郊外喊嗓,嗓音有更大的進步,在台上一经露演,即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刚健中兼有婀娜”,荀慧生顺应时代改革唱腔,适应大众听觉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但这距离荀慧生形成自己的风格还需要一番磨砺。

1926年2月16日《申报》上刊登了蘐的《荀慧生演剧记》:荀慧生,即前次在沪颇负盛名之白牡丹,前夏回京,去年腊底应大新舞台之聘南来改用真名慧生,年内大新开锣计演三剧,一青衣《彩楼配》,二花旦《花田错》,三刀马《红柳村》均各极其妙,嗓音甜润,其用刚音密细之处为前所无,足见回京之后用功进益殊非浅鲜,其宽低处亦不浮泛无力,是能善为调剂。[4]荀慧生再次沪上演出,技艺精进,嗓音圆润甜美,刚健中加入细密的音质,这种演唱方式是荀慧生唱腔新的尝试。他经过不断地多方借鉴,广泛吸收,融会贯通并适当突破,至1928年左右,基本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对比明显、巧用虚字的个人演唱风格,在自身唱腔技法上划出了新时期。

1939年7月15日《申报》上刊登了《荀慧生即将南来说》:慧生之唱,柔和如女子,无梅(兰芳)尚(小云)之刚劲,而纯以柔取胜,闻润委婉,亢坠自如,丝毫不现枯涩。[5]荀慧生已经擅长“柔糯见长,以柔取胜”的演唱风格,他用婉转缠绵、以情代声、声情并茂的特点表现出人物内心感情的千变万化。

二、荀慧生“柔媚清脆”的念白艺术

荀慧生的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

《戏剧月刊》刊登怡翁《荀慧生之面面观》:慧生于擅长做工外,兼工念白。做与白均为花旦所必需。其白口一如其人,柔媚清脆。无小云之刚健而得其简劲,无艳秋之凄婉而得其妩媚。大体似兰芳,而气口过之(兰芳不能念大段白)。如《得意楼》、《鸿鸾禧》、《十三妹》等旧剧,《柳如是》、《鱼藻宫》、《钗头凤》等新剧,俱有大段念白。慧生能一气呵成,悠扬低抑,婉转顿挫处,丝毫不苟。[6]荀慧生为花旦之才,做与白皆为擅长。荀嗓稍低,念白却清脆悦耳。念白大体像梅兰芳,但梅兰芳又无荀慧生的气息,因此在《得意楼》、《鸿鸾禧》等剧中,荀慧生一气呵成,且气息平稳,不乱丝毫。“荀之念白能与做工相互为用,其面部表情之为喜嗔哀乐,而说白之高低抑扬,亦即随之而转婉,是能体会“言为心声,心有所感,则发于言,而现于面”之旨者。”[7]荀慧生念白与做工合用,情感上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表情上,吐露在声音中。随着情感的变化,面部表情喜怒哀乐,说白亦随之高低抑扬,颇能体会人物的心理性情。

1941年2月13日、14日《申报》刊登了静英的《荀慧生之我见》:荀之长处是内心有戏,一字一腔,皆寓戏情,一举一动,胥具意思。嗓虽不如梅程尚,但功夫过之,故四的大名旦灌《五花洞》,荀之嗓音唱腔能不弱于梅而又胜尚程也。白口以柔糯胜,其腔委婉,别具韵味。一夕曾以梅荀二伶之《穆柯寨》唱片,各开二遍,细细聆来,觉梅之白口,富于音乐,荀之白口,极具戏情;梅得天独厚,荀功夫卓绝;闭目听荀白,俨然是一小姑娘声调口气,此则为梅所不及者。梅具富丽大方,尚以豪迈胜人;程之冷艳为他伶所难学,荀之娇媚,妖艳,悲切,诙谐,非梅尚程所长也。[8]这篇文章对荀慧生四十年代的唱腔、念白和表演作了深入的研究,四大名旦各有所长,而荀慧生的白口以柔糯取胜,显得委婉缠绵,别具韵味。荀慧生的念白大多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从中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三、荀慧生“细腻熨帖”的做表艺术

《梨云影》对荀慧生的做工、扮相、色艺给予极高的评价,将荀慧生评为“淑品”:“倾城倾国,遗世绝尘。彼其之子,鲜妍媚春。香脂腻粉,色相纷陈。歌喉清脆,姿首丰神。”[9]荀慧生由于嗓音欠佳,除致力于唱腔之创新外,对做表方面,更狠下功夫。尤其是“花旦戏”,除在身段上突破旧形式,作了接近生活的改革外,在面部表情上,他运用眉眼口以及面部肌肉的动作,将少女的举止动态,一颦一笑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腻入微。他所创造的眼神,眉宇之间和嘴唇各种表情,以及垂头、晃肩、弄手、投足以致挺胸等等姿态动作,都是前所未有的,故号称“表情圣手”。[10]

《戏剧旬刊》刊登念辛楼主《荀慧生之我观》:四大名旦之做工表情,其能达百分数者,厥推慧生。盖能从剧中人之设身处着想,非若刻板文章,一丝不拘,其扮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均能将儿女心事,体贴入微,传神阿堵,虽一凝眸,一剔齿之小动作,亦皆描摩尽致,眼角眉梢,尽都是戏,尤难在不越情理,不涉轻佻,而却恰如其分,是皆由于平日之简练揣摩,能得“内心表演”之要诀,故能臻乎化境,妙到毫巅,而令观者如嚼谏果,回味盎然。[11]可以说“荀慧生的一流波,一投眸,一凝盼,一曼睐,一侧睇,一眯视,靡不用情。”[12]荀慧生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讲究眼神的做戏传神,强调眼为心之苗,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节奏鲜明,演员一出场即光彩照人,满台生辉。

《戏剧月刊》刊登怡翁的《荀慧生之面面观》高度评价了荀慧生的做表技艺:慧生演剧,专工描摹。演悲情则声泪俱下;演喜剧则骀荡春风;演惊逃则柔丝风嬝,演忿恨则玉厉珠稜……他若描摹处女,则俨然春水;描摹少妇,则绝肖东风;描摹歌妓,则曲状流萤;描摹寡女,则如对晓月。一人有一人之身份,一剧有一剧之特征。凡此种种,苟无绝妙臻化之作派,庸能以一人身,化百人身;综百人情,寄一人情耶?”[13]荀慧生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对剧情和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体会深刻,细致入微,表演上能一人身化百人相,把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演出来给观众看,与观众形成共鸣。

四、荀慧生“稳练美妙”的武工艺术

荀慧生的做表在四大名旦中当推首位,其武工也堪称独步。戏曲的做工与武工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又相互依托。

《戏剧月刊》刊登怡翁的《荀慧生之面面观》:伶人之必有武工,不专在起打用也。一切台容身段作派,皆赖武工之着实。以映美其姿式。通常若生净无论矣!即如旦角,亦当具相当之武工,以巩固其基本。如《战宛城》邹氏之跌扑,《御碑亭》王妻之滑步,《长板坡》糜夫人之跑箭,《贵妃醉酒》之卧鱼,《小放牛》之交鞭,《审头刺汤》之摔岔,其角色虽非列入武旦,而欲演到佳处,则非有充实之幼年武工,不易克臻厥美。四大名旦中,慧生小云皆出身科班,故武工佥有根底。慧生且兼蹼跌工夫,其武工尤称独步。[14]“扎实的基本功,是演员的根本条件。武戏的工夫是基础。学文而不学武,即使文戏唱的很好,扮相、嗓子不错,如果因为没有打好武工基础,不仅身段不好看,而且好景不长,及早地退出了舞台。[23]

荀慧生对跷工更是下过苦功。“慧生武功自幼即有根底,又因曾习秦腔,对于跷工,亦曾苦练,故其跷工之美,现除于连泉(小翠花)外,无足与其伦匹者。如二本「虹霓关」东方氏之蹿帐,「战宛城」邹氏之跌扑,其技术之稳练美妙,足表示其武功非他人所能及者也。[15]旦角讲究“站如松,坐如钟”,花旦台风的美与媚,与腿、脚关系密切。花旦的腰既要软,要活,又要硬,要挺,也就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踩跷可以使演员锻炼得脚下有根,使演员身上好看,走起路来婀娜娉婷,”[16]对于女性人物的舞台形象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语

京剧是一门“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舞台艺术,荀慧生将人物形象特征融入到旦角的唱、念、做、打中,终身刻苦努力,持续创新,塑造了众多娇柔妩媚、活泼可爱、大义凛然、重情重义的女性形象,创造了开放洒脱、清新自然、青春朝气的荀派艺术。荀大师虽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翻开尘封的史料,他精彩卓绝的表演艺术跃然纸上,依旧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梅花馆主.白也无敌:闲话荀慧生[J].半月戏剧,1941,(3):5-8.

[2]沧玉.琐谈荀慧生[J].戏剧旬刊,1937,(36):11-12.

[3]刮目相看之白牡丹[N].申报,1923-8-9.

[4]荀慧生演剧记[N].申报,1926-2-16.

[5][15]爱萍室主.荀慧生即将南来说[N].申报,1939-7-15.

[6][14]怡翁.荀慧生之面面观[J].戏剧旬刊,1931,(3):57-64

[7][11]念辛樓主.荀慧生之我观[J].戏剧旬刊,1936,(29):16-17

[8]静英.荀慧生之我见[N].申报,1941-2-13、14

[9]剑云.《京剧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专书)下[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1:494.

[10]黄蜚秋.论四大名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181-182.

[12]梵王宫殿月[J].荀慧生专集,1941(3):1.

[13]永运.漫谈荀慧生[J].立言画刊,1939,(42):11-12

[16]荀慧生.荀慧生舞台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42-43.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史料
史料辨析方法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探析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