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2018-11-12 03:54郭峻彤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风险防范

郭峻彤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创新日益繁荣,但同时暴露出的金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党中央已将金融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层级,构筑起防范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创新的常态化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举措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安全问题;风险防范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

(一)银行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金融安全问题

过去,银行通过为借款人和存款人提供中介渠道,赚取二者间的利息差值,这一途径成为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银行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仅靠赚取存贷利差已无法满足银行业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银行越来越多地将金融投资、理财服务等作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获取投资用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拼的重点在于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率和服务质量,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讲,风险收益率顯然更为重要。因此,为了获取投资用户,银行往往会通过提供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这就对银行的投资标的和投资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为了对冲风险,银行会对贷款用户的资质要求更高,质押物更为严格,这固然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但同时也排除了很多潜在用户,尤其是对贷款需求更大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下,高风险投资、减少贷款项目、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差不但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而且会导致很多优质项目流失,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随着银行开始适应市场变化进行业务重心的转移,也将致使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情况,其生存情况也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金融市场证券化情况下出现的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来自市场的实际需要,我国金融市场已呈现出一种整体证券化的趋势,债务的证券化更是让大量资产重新得到盘活,整个金融市场中产生了巨大的债券和股权交易量。比如银行采取证券化手段进行债务的分隔索取,这种方式让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分散。假使所有的借款人都诚实守信,借贷市场便将进一步得以完善发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益处。

然而,并非全部借款人都是诚实守信的,这就导致金融机构要面临着比较大的道德风险,由于通常情况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若缺乏强有力的金融专业监管,就可能将可能性风险转化为确定风险、偶发性风险转化为经常性风险、局部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使得金融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经济波动,深刻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于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管控的决心。对我国来讲,在当前金融市场不很完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高端金融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一味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进行金融创新,隐藏着很大风险,金融监管一旦缺位或不够及时,金融市场很有可能会因为证券化的转变发生金融安全风险问题。

(三)保险市场不规范可能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于保险的认知已发生较大变化,从固有的保险产品推销逐渐向保险的保障功能转变,其期待也越来越高。为满足需求,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推出投资和保障功能并存的万能险或投连险,但为确保保险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这样的保险产品在投资和保障方面的实际功能较其他产品都会有所弱化,以致投保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获得预期效果,这也影响到社会对于保险行业的观感。

其次,保险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相较于银行和证券市场更多,面临的道德风险更高,由于核保不严、骗保、高额套保等情况的发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支付金额和负债,在采取优质投保人保费减免和提高保险产品抽成政策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保险企业利润,使得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陡增,对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的意愿加强,提高了风险隐患。

同时,需留有更多备用金用于支付赔偿,就降低了可供投资使用的资金,为保证一定的收益率,将不得不选择一些风险更高的投资标的,以及部分情况下庞大的保险资金流未得到有效监管,这些都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根据市场需求和特点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金融行业的核心业务在于投融资,也就是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以不断为实体经济和新经济业态提供服务。就金融公司本身来讲,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本无可厚非,但由于金融公司一般作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显然承担的责任不限于追求最大利润。部分金融机构将获得利益的多少作为衡量自身发展程度的唯一指标,降低对风险标的的审核把控和持续监督,以新补旧,看似使得资金不断流转,实则是在累积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优先强化符合政策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模式,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新经济业态为重点,不断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按照投资标的风险等级的不同,建立起逐级加强的风险管控体系,有效预防和处理金融风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加大金融业转型力度,提高金融改革完成速度

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站在全局层面加以推进,既要符合政治决策预期,又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第一,金融机构负责人应有清醒的政治认识和责任担当,以追求社会利益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将眼光放远、把步子迈实。第二,金融机构应不间断地开展贷款配给优化,在内部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将严格执行制度与经营灵活性结合起来,不局限于低风险或无风险投资项目,也不完全排斥高风险标的。第三,金融机构要对服务群体进行细化分类和积极合理的调整,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潜力较大的实体企业,对于发展遇到瓶颈的优质企业及时给予相应的金融扶持,并逐步提高中小型企业贷款在总贷款额中的比例。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对市场消费态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开展业务转型,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金融产品,引导建立起正确的金融消费理念。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机构为有效应对风险,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和金融市场的研判,深入一线收集案例素材,须对当下的金融市场环境具有准确清晰的认识。第一,加强对民间风险资本的管控。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是企业和个人在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足够借款情况下产生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金融服务的补充效果,但风险很大,产生社会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高,这都极大影响到国家金融市场及经济发展的繁荣稳定。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相應的监管制度和规定,不断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确保其在合法的条件下运转。第二,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的管控。互联网金融是借助科技手段实现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具有目标市场广、操作灵活、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但通过互联网开展的金融服务,平台数量多而且其后台操作系统一般由平台公司自行运作,给监管部门的实时监控带来很大挑战,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监管技术手段,完善登记备案和资质审核机制,做到抓大不放小。第三,加强对金融机构日常业务的管控。对金融机构的日常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不断弥补监管漏洞,尽可能降低人为失误和故意违规操作的发生概率和损失,从而有效避免发生更大的金融风险。

(四)利用CCP机制进行市场监管措施的完善

CCP 机制即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其被广泛应用到外汇交易、金融产品以及证券等领域之中。该机制可以有效消解交易各方可能面临的交易风险,在为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保障的同时,提升了各方的交易效率。

因此,引入并广泛运用该机制以完善自身监管十分重要。我国金融市场曾采取独立模式以及非独立模式两种CCP机制,其中非独立模式的CCP机制未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投机行为的产生,增加了金融风险。相反,由独立机构进行的CCP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较好的监管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和创新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积累了很多风险,这其中既有金融风险,又包括衍生出的其他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管控,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的创新和改革,离不开科技发展对传统金融业的改造和提升,也离不开高端金融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只有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强金融风险预防、管控和处理,不断推出优质、高效和稳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有效满足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实现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志敏.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J].理论探讨,2017(04):111-115.

[2]陈道富.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12):1-6.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风险防范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