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8-11-12 03:54连招杨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多校区后勤管理思路

摘要:“多校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较单一校区复杂,存在着管理改革规划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需要遵循统一目标统筹管理、注重个性适度灵活、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并从提升后勤人员素质、增强后勤服务意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理顺后勤管理关系、加强后勤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思路;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一些高校为了缓解办学资源紧张问题,相继建设了一些新校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其中后勤管理工作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如何有效解决“多校区”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充分满足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改革规划不足

由于校区增加并且每个校区普遍相距较远,造成高校资源相对分散,工作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各个校区内部设施的先进程度和新旧程度不同,实际管理范围以及内容相对增多,所以,“多校区”高校比单一校区高校的管理难度大,费用也要高出很多。一些高校没能对自身实际情况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没能及时对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造成运行上的低效。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多校区”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单一校区的管理方式,没有将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出来,做到责任到人,并且奖惩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工龄较长的后勤人员,对于新布置的工作任务不能有效完成,还有的后勤人员工作推诿,造成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此外,“多校区”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相对封闭,后勤人员的流动局限于后勤部门内部,流动机制不健全,这也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三)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一些“多校区”高校后勤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一个校区时期的管理理念,各校区之间工作协调仍然照搬主校区管理方式,不少工作人员从心理上讲更想留在老校区。而且,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不到位,传统管人用人模式已经深入到一些高校后勤人员的内心深处,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进行的社会化改革,他们大都不愿配合甚至产生抵制心理,形成改革的阻力。

二、优化“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统一目标统筹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多校区”高校的后勤管理也不例外,这才能使“多校区”有统一的目标,从而保证统一的工作进度。在此前提下,“多校区”高校应立足于整体大局,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与调整等方面统筹考虑,对各校区后勤工作进行总体把握,进而统一全校后勤管理工作。

(二)注重个性适度灵活

“多校区”高校内部各个校区之间发展程度不同,特别是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多校区”高校,每个校区都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和文化特征,简单的“一刀切”管理,不仅不利于延续原来的良好特色,而且容易造成摩擦。因此,应在全校相对统一的前提下,适度灵活变通,将原有好的管理经验积极汲取过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优良的管理方式和体系。

(三)服务至上以人为本

“多校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繁杂,人多、物多、事也多,而且,还要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因此必须有个根本遵循。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故一定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保证服务对象的利益,故经济效益和政绩则要排在后面位置。

三、改进“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后勤人员素质

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后勤人员的素质直接相关。“多校区”高校要建立高效合理的用人机制。一些“多校区”的高校,因为历史原因,后勤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管理者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导致人员素质不高。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对后勤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进行提升。在用人机制上“多校区”高校宜采取编制内和编制外相结合的做法,例如保证后勤管理人员的正式编制,宿舍管理员、保安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实行招聘的合同工制,同时,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奖惩并举的措施,按劳分配,有劳有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无形中可以给后勤员工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其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二)增强后勤服务意识

“多校区”高校后勤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将师生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定期开展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活动,以促使全体后勤工作人员树立服务第一的工作观念。同時,定期开展后勤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评比活动,用榜样引导,树立后勤部门的良好形象,形成积极向上的后勤文化。为了让全校师生都能认同和配合,“多校区”高校还应将后勤管理服务工作透明化,例如,举行听证会、座谈会等活动,将政府以及学校对后勤的政策宣传给学生,并向学生们讲解后勤管理方面相关制度和工作情况,促进师生们进一步了解后勤相关工作,从而加深后勤部门与师生们的联系,并促使师生们积极参与到后勤服务中,共同推动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多校区”高校因为其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较以往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后勤管理制度必然要相应修订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以物资采购为例,“多校区”高校可以实行政府招标、政府采购以及按季度采购等方式,不进行单独小规模采购,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规模效应,而且可以在流程上得以规范。因此,“多校区”高校必须要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建立适应“多校区”的后勤管理制度。由于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事先对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事后不断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进行完善。为了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多校区”高校还应落实工作责任制,例如可以实行一部门多职能的管理方式,将部门结构尽可能精简,并明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同时,建立健全推动制度执行的相关监督机制。对于一些新校区设在相对偏僻位置的“多校区”高校,还必须不断完善应急保障制度,打造安全体系。

(四)理顺后勤管理关系

尽管“多校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不断推进,并且也已形成一些的经济实体,但其服务高校的宗旨不能改变,也就是说,高校的后勤产业蕴含有一定的教育属性,不能简单地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因此,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必须理顺各种关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防止后勤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一味将服务成本转嫁给学生从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后勤产业的经营工作要以满足高校服务需求为主,在现有的技术与设备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一定的有偿服务,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然后再反哺到高校内部服务方面,在为师生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将内部服务成本有效降低,最终为高校师生们带来实惠。“多校区”高校可以在餐饮、物业以及安保等方面,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方式,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积极申报行业资格认证,做大做强自身的优势项目,积极投身市场竞争中。

(五)加强后勤数字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多校区”后勤管理应借助科技力量,优化和改进后勤管理工作方式与手段。如“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构建数字化办公平台,将各种相对零散、杂乱的信息汇总起来,整合成标准统一的信息管理库,这样,各相关部门就可以便利地从信息库里提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加以使用,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并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可以增强“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协调性,促进了统筹管理,有助于全面提升“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又如,针对“多校区”高校后勤工作部署、相关信息传递和调研反馈等问题,可以构建各种服务平台,像网络问卷调查系统、水电缴费查询系统、特色订餐系统、智能网上报修系统等,从而可以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因此,“多校区”高校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在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中,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合理更新设备,加快管理服务观念的转变。

总之,“多校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繁杂,不同的“多校区”高校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针对后勤管理中具体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症结所在,并从意识、制度、技術等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以促进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师生营造一个优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广帅.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23)

[2]黄蕾.高校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大学后勤集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6(05)

[3]陆仟友.以人为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分析[J].大科技,2017(17)

作者简介:

连招杨(1964- ),男,福建泉州,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多校区后勤管理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浅谈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多校区办学格局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