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8-11-12 11:21朱灿隆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

摘 要:为进一步巩固与夯实农业在社会经济总体系中占据的地位,应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深入探索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本文基于此,对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推动培育发展变革进行相关论述,从而提高县农广校培育机构对学员的培育质量和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实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已成为各县农广校的重要工作職责,为进一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专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应认清过去几年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需要创新培育,切实提高农民技术、技能、综合素质,才能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述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分为生产经营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项目来源分中央项目和省级项目,中央项目是培育生产经营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员,培育补助资金每人3000元,不少于15天,省级项目是培育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人员,培育补助资金每人1000元,不少于7天。要求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要求与农业产业发展同步,与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同步,与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同步,培养认定一批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建立健全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培训、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落实扶持政策。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三化"同步发展全局,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农业农村培育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促进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为有效解决及改善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农村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更好的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前培育工作存在困难、问题和建议

1.项目下达晚、资金到位慢。每年项目下达都是下半年、甚至到9月份,下达晚、资金到位慢,上级又规定11月份,最迟12月必须完成目标任务,在资金没有到位就不得不开展培育工作,没有资金支付教材、就餐、住宿等款项,采取先赊账或职工私人刷卡垫支进行,项目资金到位后,财政要求几天内务必支付完,否则封账、收账, 单位职工少,培训期间其他县来交流学习的又非常多、需要去接待,带领到示范基地学习,工作非常忙碌、被动,建议项目任务和资金,每年春节后就下达,4月以前资金全部就位,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有条不紊的开展各专业的培育。

2.培训时间过长,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农村农民农活较多,部分农业生产与学习培训时间冲突,导致缺课、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授课情绪和培训质量。成年人的教育,建议总时间适当减少,每天学时数不超过8小时。

3.项目资金使用开支范围没有比较明晰的指导意见。如:用于信息化手段利用支出不够明晰,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学员的安全考虑,学员参加培训期间,特别是带学员外出学习交流,非常必要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但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好开支,怕购买了违反资金使用规定,不购买带学员的安全压力非常大,建议上级项目管理机构修改制定明细、详尽、周到的资金管理办法, 让下属的培训机构开支使用方便,降低资金使用风险,避免审计部门来审计发生违规也不知道。

4.需要填报的学籍管理表册非常多、部分表册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程序复杂,建议累同的表册删除,统一制作一套简明的表册;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不稳定、录入的学员信息时有时无、问题多,最后学员评价时登录慢或登录不上去,建议尽快升级完善。

四、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

1.外地学习交流。为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要改变走马观花式的到公司或企业或基地看一下、时间短学习不细、技术没掌握、问题没解决的学习交流,需要定期让培育机构领导和相关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在与外地相关单位达成合作关系的情况下,带领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出外学习新的种养植技术、管理经验,少讲理论、多进行实践操作、现场答疑、并做好笔记的互动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收获。

2.多种课堂教学并举。培育应从激发农民学习兴趣、提升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意识,应用多种培育模式。第一,固定课堂模式。以乡镇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培育场所,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的授课,理论课时间不能长;第二,田间课堂。主要以农民在实际经营生产期间遇到的问题入手,深入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强化专业技术教师与培训学员在问与答中进行交流,帮助农民更好的解决种植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第三,基地课堂。带学员到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农业生产不同阶段对生产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讲解,注重对现场教学情境的构建。第四,智能手机课堂。聘请专业教师教会学员智能手机的基本使用,特别是云上智农APP的熟练掌握使用,做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学会在手机上进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交流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要帮助他们养成天天学习、终生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做好笔记的好习惯。

3.按需施教。培育应以农民需求为主,想学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使其可依照能动意识选择不同课堂方式,从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农民对培育模式的认同感以及参与感。

4.先进事迹宣传。培育后要积极报道新型职业农民的先进事迹,提升当地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力争在地区间营造积极向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热潮。

5.加快认定管理。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认定,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各地要制定适合本地的认定管理办法加快认定。

6.扶持政策落实。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相关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应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7.应用轮训机制。各地农广校培育机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今后按照培育类型、专业要求符合条件的学员可能越来越少并且分散、将面临学员组织难的问题,今后将对培育间隔时间三年以上的老学员开展第二轮培育,对培训教师提出更高更大的挑战,轮训的学员不能仍然学习第一次的培育内容,要在巩固原有农业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新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深化,与时俱进开展提升培育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农村实现自身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为更好适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要求,上级应制定更为科学的项目管理办法,农广校应不断创新培育模式、建立培育新机制,确实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录平. 推动职业农民培养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对泾川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和思考[J]. 甘肃农业,2014(04):42-43.

[2]张险峰. 农业高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7):100-101.

作者简介:朱灿隆,男,职称:农艺师,单位: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通海县分校。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