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素诗文集考述

2018-11-13 10:24丁书君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云林四库全书文集

丁书君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危素(1303—1372),字太仆,号云林,抚州府金溪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唐代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人。早年学于吴澄、范梈门下。至正元年(1341)始仕,经荐,任经筵检讨,后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亡,他为保全元史,归明。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明史·文苑传》与宋濂《故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危公新墓碑铭》(下简称《新墓碑铭》)。危素擅诗文,近年来对危素在元后期文坛的地位和影响重视较大,但笔者未见梳理其诗文版本、存佚情况的相关论著。

宋濂《新墓碑铭》记其:“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卷。”据此可知其著作丰富。但朝代更迭,时隔久远,其贰臣身份,又使其于明初不为人们所重视,故其诗文颇多散佚,对把握其整体创作情况有些许障碍。本文此部分试图以《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说学斋稿》、《云林集》及《危太仆全集》的相关提要为干,以参照其他藏书书目对其笺证考述为枝叶,相对系统、全面地对其创作及诗文刊刻、版本、存佚情况加以梳理。

一 危素诗集

危素诗集,所载之名有《危太仆诗》与《云林集》二种。在明正统六年杨士奇所编《文渊阁书目》中就有记载:“危太朴诗。一部一册(阙)。”另,成化二十年,钱溥亦阅文渊阁藏书,所录的《秘阁丛书》中亦载“危太仆诗一册。”考此二书当为同一书,只书名不同而已。

危素虽常自称为临川人,但并非世居,而是在其父危永吉一代,才徙居此处,正如黄溍《赠太常博士危府君(永吉)墓志铭》所记:“府君讳永吉,字德祥……徙居云林三十六峰之阳。”故其早年读书于云林山中,并多与友人赋诗唱和。诗集名云林集或本于此。亦如《四库全书总目》记:“素家居临川,相近有云林山,尝读书其上。方方壶为作《云林图》,陈旅等俱赋诗以记其事,故集即以是为名。”考危素《云林图记》确载方壶子为其作《云林图》之事:“道士方壶子亦爱余山居幽僻,数为之图。”陈旅《题云林晚晴图》、胡助《题危太朴云林隐居图》亦足证其所记不误。

《四库全书总目》所录朱彝尊跋,记是集为迺贤编录,虞集作序,后至元三年刊本。考朱彝尊《曝书亭集》确有是跋,曰:“葛逻禄乃贤易之编,而虞集伯生序之者也。……是集发雕于后至元三年。”则朱彝尊所见确为元版,但其所说录有虞集之序,虽记为“至元三年十月虞集序”,但考其内容,实为《送行序》一篇,于是集无涉,后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改之。

《四库全书》本是以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为底本抄录的,即知不足斋本。记曰:“原集共诗七十六首,浙江鲍氏知不足斋本,复从他书搜采,增入补遗十四首,较为完备。”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按:“丁氏《藏书志》所记‘原诗七十六首,此本八十三首’,似鲍廷博补遗之十四首尚不在内,当再核之。”考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确如是记。笔者细数此集,与之计数有差,恐有谬误,则悉考如下。《四库全书》本将原集所录:《和答张原相见寄》《留别杨显民先生》《莫冬》《送李常游匡山》《秋日怀大瀛海吕尊师》五题各记为一首,但笔者细考之内容、形制、韵律,并参考新文丰出版公司按乾隆二十三年芳树园刊本影印的《元人珍本文集丛刊》与《全元诗》,定其当各记为二首。或因古书刊刻无句读,若仅按从诗题来区分篇什,易出现误差。而补遗中所称十四首,是鲍氏记《小偈奉简卧云室中老师》为六首,而丁氏《藏书志》记为一也。笔者亦考之,确不当记之为一。如此则《四库全书总目》录其补遗确为十四首无误。故《四库全书》本,即鲍氏知不足斋本,当凡诗九十五首,原集八十一首,补遗十四首。

又考《皕宋楼藏书志》此条目,记查慎行手跋,称虞集、宋濂与之所和之诗,或为《读书山中见怀》《训子诗》二首,均失原作。另考嘉业堂刊本,从《抚州旧志》中采出危素亲笔撰写七言律诗《梅仙峰》一首,吴寿旸《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载其事。

据中华书局出版的崔建英辑定《明别集版本志》中所载,现有明代抄本危素诗集二卷,即《危太朴云林集》,现藏国家图书馆。危素诗集没有单行整理本,而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杨镰主持编修的《全元诗》中,以嘉业堂刊本《危太朴云林集》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云林集》为主要校本,并从《列朝诗集》、《永乐大典》、《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及地方志和其他诗人别集中搜采补订,共收危素诗歌120首,详加校对、考订,是现存最为完备的校订本。

二 危素文集

宋濂《新墓碑铭》记“(危素)有文集五十卷”,这个记载与《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所记相同。《四库全书总目》据其文之所纪年月,称其皆于元代所作。但其文不如其诗歌,未曾付梓,其子孙亦未加整理编目,又逢祸乱,故颇多亡佚。吴焯《绣谷亭薰习录》述之曰:“南北兵阀俶扰之际,素以史事自任,其间岂无忧时悯世之作,迨身历承平,虽登禁从,而亡国之余声华销烁,卒致触讳,此稿之轶,非无故也。志传所称集五十卷者,大抵未有成书。”明初,人皆视其为贰臣,虽名为学士,但其人不为时局所重,其文亦然,故于明代所作者,几不可考。或可按吴氏所推论,其诸多篇目未加编次整理成书。

查阅明清诸多藏书书目,比较早的记载,是成化二十年成书的《秘阁书目》,其未收书目中只录“危太朴文集”之名目,未详述其内容、卷数,亦不可考其来源。后,传其文者众多,诸多藏书家,均有抄存,但各按其旨自演其名目,记为《说学斋稿》《说学斋集》《危太朴文》等,又各分卷帙,有四卷、十卷、二十卷等。若各以名目考述之,则繁芜杂乱,亦不可察其流变。故本文此部分,试图以笺证《四库全书总目》所录条目《说学斋稿》为线索,考查其创作、梳理其传抄流变,并参之其他书目资料加以论述补充,或较为可行。

《四库全书总目》录“说学斋稿”。危文称《说学斋稿》,是以其书斋为“说学斋”而得名。王祎《说学斋记》记:“说学斋者,临川危太朴先生读书之室也。……学非易言也,学而至于说,尤不易言……先生德行信于人,文章名于世,见于外者如此,则学而自得于说可知矣。”故“说”当读为“悦”,或本《诗经·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意,以自述其读书治学之志向。

《四库全书》所录乃浙江鲍士恭藏本,即知不足斋本,记归有光跋:“此本乃嘉靖三十八年归有光从吴氏得素手稿传钞。其文不分卷帙,但于纸尾记所作年岁,皆在元时所作。”考归有光此跋,曰:“从吴纯甫借观今吴氏之书……盖公所自书,前有‘临川危素太朴著’七字。而篇别不为联卷,纸尾皆暗记所作年岁。独以赋颂赞记序为此……盖录藏之,以待编次者也。然,尚有其半而佚矣。……嘉靖三十八年六月癸亥。”则《四库全书总目》所记不误,可知归有光初见得危素此文集手稿本全本,逮传录时,已失其半,故此并非足本,且不分卷,而四库馆臣自分为四卷,则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刘承干嘉业堂本影印本序文记“清四库全书著录者四卷,盖所据为十卷之重编本”为误。查《文渊阁四库全书》,此四卷所录皆有纪年,考之确为元时所作。

考《鲍廷博题跋集》,记鲍廷博跋《危太朴集不分卷》:“此本不分卷,前一册有归震川跋。……后一册有叶文庄、孙恭焕跋。则是集前半从吴纯甫出,而后半则以叶本也。”可知,当时四库馆臣所见知不足斋本乃为二册,但四库本只录其一,即归有光所抄写本,后册并未收录,不知何故。而于《说学斋稿》之名可知如是记之为《危太朴文集》者,又称其后半部分为《危太朴文续集》者。而清乾隆五十年,许庭坚种学楼又从涂登所编本中收录考订出《危太朴集续补》,不分卷本,为此二者作补充。

关于《四库全书》未收之后一册,考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记叶恭焕跋:“嘉靖辛酉岁,震川归师从予觅危太朴文,因检不得,竟复之。隆庆丁卯后,予以病淹,偶点检楼间元朝集,乃获此卷,实先文庄钞存,题曰《危翰林文》者。……今归师已仙去,而不获见。”可知叶恭焕所跋之一册,归有光未见之。就其内容而言,此二册亦颇不同。关于叶文庄抄存《危翰林文》一事,《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记“劳巽卿得叶文庄亲笔抄校本一册,乃外集遗文也”,与潘景郑《著砚楼书跋》所记“传劳巽卿曾得叶文庄亲笔校钞本一册,殆出于传本之外者”相互印证,故所载非虚。考《嘉业堂藏书志》条目《危太朴文续集》,缪荃孙记:“太朴文曰《说学斋》十卷,一百三十篇,《四库》所收止此,文亦止赋、赞、铭、颂、记、序五门,似文集首十卷。……一日,书友持知圣道斋旧钞本二卷,皆碑铭、志铭、行状、传、书、表、书后跋、祭文、杂说,似文集之后半。”但缪荃孙述之原本皆为十卷本,恐据危文凡五十卷之记,不可考之,未知正误。但考此条查慎行跋,称:“世所传之钞本凡二:其一曰《太朴文集》,皆赋颂记序,有目录而不分卷;其一曰《说学斋稿》,碑版之文居多而不编目。”若按查慎行此跋,则归有光所见钞传者,其称之为《太朴文集》而非《说学斋稿》,与其他书目所载异,恐不当如是,而其记其文并无目录,其言为误。

《四库全书总目》记:“有光跋称共一百三十六篇,此本乃止一百三十三篇。又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是集《跋》,称赋三、赞二、铭二、颂三、记五十有一、序七十有六,共一百三十八首,以有光跋为传写之误。然据懋竑所列,实止一百三十七首,数亦不符。”笔者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所记《说学斋稿》,凡文一百三十八篇,乃赋三、赞二、铭二、颂三、记五十、序七十七、又有题为《望番禺赋》一篇。可知此部分确如归有光所记,只赋颂赞记序五门。则《四库全书总目》记其为一百三十六篇乃计数有误,另考《白田杂著》确记如是,亦误。究其原由,或因时无刊版行于世,颇多好之者相互传录,虽为一本,恐各按其意择之,是故篇数参差不能相一致。

考《滂喜斋藏书记》,按鲍廷博手记,知是本先藏于金兴轺家文瑞楼,于乾隆丙子三月转赠于鲍廷博,献之入朝,录入《四库全书》,后藏于潘祖荫滂喜斋。而据2014年故宫出版社出版、朱家溍所编《萧山朱氏旧藏目录》知,其后又藏于朱氏藏书楼。

危素文集除知不足斋录不分卷本,《四库全书》四卷本,又有《唫香仟馆书目》所录二卷本,又有《艺凤藏续记》所录十卷本,《八千卷楼书目》所录十二卷本,《也是园藏书目》所录二十卷本等卷本。虽各分卷帙,但考其题跋知其所编危素之文,内容大致相同,只编目各异而已。如钱曾于《虞山前遵王藏书目录汇编》中录“危太朴说学斋稿二十卷”,而于其《读书敏求记》中又录之为三十卷。盖本无差别,只自编排使卷数不一而已。考《明代别集存书志》,可知,目前危素文别集存世的有清乾隆十四年涂登编《云林集》十三卷本,其中补遗一卷。另有清代曹溶家写本《说学斋稿》不分卷本,所本应为归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危素文集,亦同其诗,目前没有单行本。而整理本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由李修生主持编修的《全元文》。此本的整理者是徐勇,张文澍以嘉业堂本《危太朴文集》为底本,参校《四库全书》本及许庭坚家抄本《危太朴集续补》,另从地方志、别集等辑定,补佚,共收录危素文十四卷,细订其讹误,详证其舛伪,是目前所见最为可靠的校注本。

三 诗文合集

危素诗文合集,存世有二。一为清乾隆二十三年芳树园刻本,名《危学士全集》;一为民国三年嘉业堂刘承干所编,名《危太朴集》。皆据其诗、文别集所编,俱为刊本。

芳树园本是其乡人为其编目,前有严纹玺序:“予友李子相、余子之梅复,广为搜索,别其真赝,编为十四卷。”前十三卷是文,后一卷为诗。《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所记《危学士全集十四卷》是也,但记曰:“乃其乡人取二集汇辑而成。……虽名全集,实非原本。”以其为后人重编,仅存其目,不录。原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录之。

嘉业堂本,凡二十二卷,其中诗两卷,文二十卷,附录一卷。其诗用皕宋楼钞本,比《四库全书》本多八首。文集按峭凡楼藏康熙五十一年钞本,后又从清代诸本中补遗辑录,编为《危太朴文续集》十卷,是建国之前相对完整的版本了。原本藏于复旦大学。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出版的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就是以此本为底本的。

除诗文外,现存传世危素编纂的书籍还有为吴澄所编的《吴文正公年谱》一卷、《元海运志》一卷、《尔雅略义》十九卷。宋濂《新墓碑铭》记载:“有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卷。”明初宋元史稿皆存于世,至清代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时,似只存奏议两卷了。《千顷堂书目》记载:“《宋史稿》五十卷,又《元史稿》五十卷。……明代散佚不全。奏议二卷。”张廷玉编《明史·艺文志》,宋史稿、元史稿俱不见记载。

笔者梳理、考述危素诗文集存佚,主要希望能相对清晰地了解危素创作概貌、作品版本流变以及后世文人对其作品关注、传抄和整理情况。

猜你喜欢
云林四库全书文集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对话”事件
迎“春”冰心
藏书楼
读过《四库全书》?
读者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