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悟空传》看经典IP的解构与重塑

2018-11-14 21:34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悟空唐僧解构

卜 凡

(阿坝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经典IP指拥有广泛影响力和消费群体的角色形象、游戏、歌曲、话剧和文学作品等。改编自经典IP的电影,被称为IP电影。

《西游记》是我国传统文学名著,文笔幽默辛辣,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情节丰富,寓意深刻,是久负盛名的经典IP,在海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数百年来,由《西游记》衍生的作品不计其数,人们对小说进行了各种体裁、形式和语言的改编,而这些改编往往能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IP电影热度持续升高,许多经典IP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就包括大量由《西游记》衍生的电影,有些电影直接改编自《西游记》的经典情节,有些电影则改编自《西游记》的衍生作品。如《西游降魔篇》(2013)、《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4)、《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大唐玄奘》(2016)、《大梦西游》(2016)、《西游伏妖篇》(2017)、《悟空传》(2017)等电影轮番登场,热闹非凡。这其中既有口碑较好的佳作,也有无功无过的平庸之作,更多的则是骂声一片的所谓烂片。但是,无论观众如何审美疲劳,如何挖苦调侃,《西游记》依然是最经典、最热门的IP改编对象。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传统文学名著的魅力,即便时隔数百年依然保持着蓬勃的生机。

《悟空传》正是一部脱胎自《西游记》的网络小说,与原著相比,《悟空传》融合了《大话西游》的无厘头和网络文学的青春叛逆,完全解构并颠覆了原著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情节架构和艺术风格,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意象,以碎片化、意识流的方式讲述了唐僧师徒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其中还夹杂着唐僧、悟空、八戒等人对理想、信念、爱情的执着追求。整部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叛逆感和悲情色彩,将一切调侃为虚无,对命运戏谑嘲弄,对爱情坚贞不渝,对信念执着歌颂,恰恰符合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迷茫、慌张、执拗和愤怒。作者塑造的师徒四人的形象几乎就是当时大多数年轻人自我的映衬,因此那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才成为众多读者心目中永恒的经典。很多书迷将《悟空传》奉为“网络第一书”,赞誉有加。本文以《悟空传》为例,从角色、故事、内涵等方面探讨网络文学对经典IP以及IP电影对网络文学的解构与重塑。

一、《悟空传》对《西游记》的解构与重塑

21世纪初,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学肇兴。自诞生之日起,网络文学身上就带有鲜明的互联网印记且极富时代特色。如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今何在的《悟空传》、李寻欢的《粉墨谢场》、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等,都是风靡一时的当红IP。其中,《悟空传》对《西游记》的解构与重塑无疑是非常新鲜有趣的,在当时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悟空传》符合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心态,可以说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因此获得了极高赞誉。

(一)角色形象

《西游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瑰丽不凡的时空,故事时代背景为大唐盛世,主人公玄奘法师也确有其人,甚至求取真经也确有其事,但是《西游记》妙就妙在它的真真假假、虚实相合。它讲述了一个亦庄亦谐,饱含哲理的神魔故事。唐僧与三个各有来历的妖怪弟子一路西行,求取真经,路过大大小小的国家,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得正果。其中之明喻暗讽、嬉笑怒骂,奇思妙想皆成文章。师徒四人形象各异:唐僧善良软弱,心怀慈悲,潜心向佛;悟空急躁、伶俐、诙谐、机智;八戒贪吃好色、懒惰自私;沙僧木讷寡言、任劳任怨。其他神佛各具特色,妖魔鬼怪也各有来历,样貌不凡。

《悟空传》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固有印象,今何在对《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进行了解构与重塑。小说中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僧、阿瑶、紫霞(紫霞这一角色无疑是向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致敬)、阿月、白龙马、诸天神佛等角色都与《西游记》大相径庭,毫无相似之处。

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在碎片化、零散化的片段性描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逐渐构塑。(1)唐僧。身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宁愿在世间不断修行,以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了悟。(2)悟空。书中对悟空的描写,最为光怪陆离,一个悟空似乎被剥离了七情六欲,只能靠头上金箍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似乎作为悟空活着,却充满了疏离感与违和感,而另一个悟空只要出现,就伴随着愤怒与杀戮,他活得真实恣意,却悲哀惨痛,他与紫霞的爱是灿烂而热烈的,伴随着宿命般的死亡。(3)八戒与阿月的爱情是整个小说中最令人悲伤的情节,他们爱得单纯执着,面对银河相守万年,一颗颗挑选银沙,一颗颗布在天空,简简单单的陪伴,却是最深情的告白,而这份令人动容的爱情,却因为玉帝与王母的恶意而天地相隔,永世不见。(4)沙僧。沙僧是《悟空传》中最悲剧性的角色,他恪尽职守保护王母,却因打碎琉璃盏而被罚下天庭,因为一句戏言而在人间寻找了整整五百年,终于拼好琉璃盏,却发现自己珍而重之、视若生命的承诺与琉璃盏,在他人眼中不过是个早已忘记的笑话,是件弃如敝屣的废物,那一刻他的心碎说句万念俱灰也不为过。(5)阿瑶、白龙马。阿瑶对悟空的爱或崇拜与白龙马对唐僧的痴恋都可以称为单恋,区别在于阿瑶的恋慕或许不为悟空所知,而白龙马对唐僧的爱或许是唐僧心知肚明却不曾挑明,也无法言说的。阿瑶爱得凄楚,爱得卑微,白龙马爱得无畏,爱得奋不顾身,她们明知这份爱不会有结局,却依然倾其所有,也许就如文中那句经典台词一样,无论是对命运还是对爱情都适用——“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6)诸天神佛。《悟空传》中的天界,在悟空的口中“阴沉沉的,闷得慌”,是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是需要一棒击碎,好“开个天窗透透风”的所在。诸天神佛则被塑造为油腻圆滑、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刻薄寡恩、睚眦必报的形象,他们的举动多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将其他人踩在脚下肆意蹂躏,倘若遇到强大的对手,则阴谋阳谋并用,使尽阴险毒辣的手段,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二)剧情

《悟空传》的剧情与《西游记》截然不同。《西游记》采用传统章回体结构,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而《悟空传》并没有采用传统叙事结构,不但叙述视角不断转换,多线索同时推进,还存在大量的闪回片段,时空跨越非常大。《悟空传》的剧情是零散的、片段式的、不完整的,需要读者不断拼凑、思索,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架构。而每个人对《悟空传》的解读都不尽相同,包括作者也没有给出确定的剧情指向,小说的整个叙事结构是松散的、开放式的,时而在天庭、时而在人间、时而在西游路上、时而在花果山,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度极高的解读。

(三)内涵

一直以来,对于《西游记》主旨和内涵的分析争议颇多,有人说《西游记》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有人说《西游记》是作者自身观念信仰的体现,有人说《西游记》只是一部笔墨消遣之作。立场不同,解读不同,这恰恰证明了《西游记》视野广博、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悟空传》以颠覆性的解构、充满叛逆的语言、沉郁挣扎的构塑,在嬉笑怒骂间用否定以及质疑的口吻和目光审视着自身与他人。青春文学的疼痛和迷惘在《悟空传》中以各种意象反复出现,代表了青春历程中固有的自我否定和质疑世界的蜕变历程,爱情与命运交织,叛逆与抗争同行,正是青春的特有符号。《悟空传》中的每个角色,都在与命运抗争,都在苦苦求索,即便遭遇挫折,依然不屈不挠,“一跃而起,将金箍棒指向苍穹。‘来吧!’”书中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话语比比皆是,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燃”。现实中的青年能在《悟空传》的角色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激昂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正是这部小说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二、《悟空传》电影对原著的解构与重塑

IP电影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将目光投向经典网络文学IP,与创作全新故事剧本相比,改编经典IP既可以直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优秀剧本,又可以借助经典IP本身的名气,利用其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直接获利。早期由经典IP改编的电影的确让投资方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尤其是《西游记》系列IP电影,不论最终口碑如何,票房大都比较理想。

不过,随着粉丝群体观影行为逐步理性化、客观化,更多观众选择先查看口碑再观影的购买模式,IP电影也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疲软态势。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悟空传》等IP电影纷纷铩羽而归,非但没有通过电影这种形式将原本的经典IP重新解构呈现、令观众耳目一新,反而导致观众发出了“毁经典”的呼声。前者票房亏损,后者虽然票房超出预期,但是口碑却跌到谷底。

《悟空传》作者兼电影编剧今何在与一星差评的网友进行了连番论战,却没有挽回任何颓势。这部经历多次再版、声誉极高、粉丝量庞大的《悟空传》,最终在两极化的极端评论中落下了帷幕。大多数观众的评论是极其客观的,《悟空传》电影很“燃”,演员的表演也超出了预期,但是掩盖不了电影本身剧情的薄弱和情感的突兀,强行煽情的结果就是令人备感尴尬。

《悟空传》电影对于原著的解构与重塑太过生硬,改编不甚成功。首先,电影角色的性格塑造缺乏必要铺垫,如果说悟空、八戒、二郎神的性格尚可接受的话,紫霞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则令人目瞪口呆,与悟空的感情发展更是令人莫名其妙。天尊是原著不曾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电影中她是悟空等人的对立面,主导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她的性格坏得彻底,坏得无可救药,坏得毫无理由,一言蔽之就是“为坏而坏”。其次,剧情苍白空洞,原本细腻的情感铺排与复杂的时空穿插,变成了动作戏与感情戏的生硬拼接。每当动作戏打到高潮,立刻插一段感情戏,二者之间过渡生硬突兀,非但感情戏没法令人动容,连动作戏的澎湃激情都大打折扣。由于性格扁平、剧情薄弱,直接导致原著中经典的台词变成了空洞的口号,甚至由于无法融入剧情,而沦为电影片尾的海报式宣传。再次,电影没有领会原著的内涵,或者说由于无法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无法传达出原著的精神,成为一个强行搞笑、努力煽情、“尬聊”的披着《悟空传》外皮的不知所云的故事。最后,《悟空传》电影的特效与动作戏还是诚意十足的,部分观众表示能感受到电影的激昂热血,配乐由于太过刻意,反而画蛇添足,成为败笔。

三、结 语

IP电影改编首先要了解原著是怎样一个故事,其重要的内涵和思想是什么,把握住这个关键,才能掌握一部电影的灵魂。除此之外,重新解构并创作的剧本应该讲述一个流畅的、完整的、不侮辱观众智商的故事。之后才是演员的精彩演绎和良好的包装宣传。

唯有不急功近利,对经典IP进行透彻的研究,才不辜负文学的馈赠,不辜负历史留给我们的经典。

注释:

① 所谓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指著作权等“知识(财产)所有权”。

② 今何在,是电影《悟空传》的编剧之一,曾出版小说《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系列、《西游日记》,话剧版《悟空传》、系列网剧《我的西游》。

③ “燃”:网络流行语,有激动亢奋、热血沸腾的意思。

猜你喜欢
悟空唐僧解构
清代悟空戏考述
唐僧师徒再就业
解构“剧本杀”
我的“唐僧”表弟
“悟空”之道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悟空已被玩坏
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