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的视觉元素分析

2018-11-14 21:34喻冰如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动作片冷锋战狼

喻冰如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动作电影是一个重要的、有着较好的市场环境的传统类型片。而其优势主要正是在于其中能够给观众提供快感的视觉元素,如人物的追逐、打斗等画面,都是观众需要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又难以获取的感官体验,加之上述视觉元素能够跨越语言、文化等的障碍,极大地避免了其他类型片在外传过程中总要遭遇的译介压力。因此,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动作电影成为电影人关注的电影范式。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动作片基本为好莱坞与香港动作片所垄断,而在传统武侠片和港式时装枪械片也已出现疲态的今天,国产动作片面临着无从突破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吴京执导的《战狼》系列,即《战狼》(2015)、《战狼2》(2017)两部电影堪称一剂强心针,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创下了中国电影史的记录,同时也为中国的军事动作这一类型片在叙事、人物塑造乃至视觉效果上都打开了新局面。就视觉而言,《战狼》的视觉元素是丰富且精彩的,从邀请好莱坞人员来参与动作设计、特效制作来看,视觉也是导演吴京高度重视的。观众(包括非中国观众)能够在电影中得到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收获到一种既熟悉而又不乏新意的视觉审美体验。

一、人物视觉元素

人物是电影的核心,也是动作电影的重中之重。在动作电影中,叙事模式高度依赖于人的肢体动作,而观众在长期对动作电影的接受中,也已经形成了对这些肢体动作中的具象化的表呈方式的审美习惯。无论是在好莱坞抑或是香港的动作电影,乃至内地的军事动作电影中,人物的主体形象的审美都至关重要,并且在审美的背后,他们体现出来的是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模式乃至具体政策的定位与导向。

(一)男性人物视觉元素

在强调正邪、善恶分辨的动作电影中,以武力来维护正义的主人公通常为男性,男性角色形象、身体和身份在电影中至关重要。以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动作片为例,其男性人物都有着明确的种族化表示,即白人男性,且必须是躯体极为强壮的银幕硬汉,如阿诺德·施瓦辛格、尚格·云顿等饰演的人物,在视觉上都是结实厚重、肌肉发达、高大强健的,雄性气质被高度放大的形象,而在面部表情上,则有不苟言笑、呆板肃穆、不怒自威的一面。这是与美国要通过动作片中的正方男性形象,直接在视觉上给予观众一种美国在力量与权威感上的认同意识分不开的。

而在《战狼》中,主人公冷锋及其战友则身形适中,相较于普通观众是强壮但并不过分板健硬朗,与常人是接近的,其男性特质并没有通过肌肉等来进行彰显,冷锋油腔滑调,好开玩笑,甚至电影为了幽默效果而故意赋予了冷锋的战友以“娘娘腔”式的女性特质,主人公对敌对者的压制和掌控往往通过计谋或灵巧,以及坚定的意志来实现。如在《战狼1》中,冷锋多次展现自己作为狙击手的天赋,能够在对方挟持人质时,打破墙壁准确地给予恐怖分子致命一击,在《冷锋2》中,冷锋在没有枪支弹药的情况下自制弓箭,并在箭头上涂上自行萃取的毒药,轻灵无声地穿梭在厂房中将一个个在力量、武器上优于他的敌人制伏等。

可以说,在身体上,《战狼》在男性视觉元素上实现了对好莱坞的重构,就主体的物质化的存在形式而言,《战狼》并没有沿袭好莱坞的银幕硬汉模式,而是对其进行了一种弱化和柔化。这首先是与国人的认同感分不开的。冷锋的人物形象是接近中国社会阶层架构之中居于大多数、拥有主控位置的群体的。相对于一个大块头,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显然更容易将情感投射到一个中等身材,与自己接近的主人公形象上。包括吴京在内的中国动作明星也基本上都是以各种灵活、轻巧、快捷的身体能力潜质而非硕大的轮廓给予观众视觉享受。其次,正如兰博等紧握双拳的男性形象代表的是“美国身份”,冷锋同样代表了一种中国形象。电影实现身体的重构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身份上的置换。与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身份不同,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电影要展现的是中国在具有一定实力的同时,更有的是发展中的大国责任感和举重若轻的外交智慧,两部《战狼》中都有着对“虽远必诛”信念的强调,因此主人公不必以强健身体这种“超男性化”的固化形象,而是应以虽并不格外强壮(电影中也显示了冷锋在感染了拉曼拉病毒后虚弱濒死的一面),但在逆境之中依然正义凛然,决不放弃,甚至幽默风趣的形象,来让观众获得视觉快感和心理认同。

(二)女性人物视觉元素

在女性人物上,《战狼1》中的龙小云和《战狼2》中的瑞秋基本上可以视为是好莱坞动作电影中两类动作片女性角色的再现。龙小云外形冷峻俊朗,是冷锋的上司和要追求的对象,作为一名女特种兵军官,她在电影中的视觉元素意义上和好莱坞动作片如《狂野的河》《你准备死吧》等片中的女主角一样,为观众提供了女性与男性一样英勇敏捷、沉着机智的美好观感。但由于龙小云的战狼中队长身份,电影更多地展现她机智的一面,如在演习中黑入对方的指挥系统等,避免其成为如《霹雳娇娃》《杀死比尔》等电影中的已男性化了的女性形象。而瑞秋则如劳拉·穆尔维所言,是电影提供的让观众满足“窥视癖”的人物,美好、娇弱,甚至天真(如在推特上寻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帮助等),但电影也有意避免其成为如早期“邦女郎”式的“性感花瓶”,其外形上的娇美单薄,恰好和她在后来救护老弱妇孺,尽管没有武力,依然能独当一面的坚强形成视觉上的对比的。

可以说,在人物视觉元素上,《战狼》基本上延续了好莱坞已经创立出来的成功路线,但又针对中国观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冷锋等人物形象成为电影富有魅力的视觉元素之一。

二、空间场景视觉元素

作为一部军事动作片,《战狼》中最抓人眼球,也最具有暴力美学意味的视觉元素,便是战争场景和打斗场景。

(一)战争场景

在《战狼1》中,吴京已经以演习中的人狼对峙,与敏登的雇佣兵在边境对决等情节对战争场景的打造进行了小试牛刀的尝试。而在《战狼2》中,无论是在电脑数字技术,抑或分镜设计上,吴京都表现出了比第一部更为明确的对大制作、大场面的追求。电影中冷锋以铁丝网拦火箭,中国海军为了侨民而发射导弹,坦克大战等场景都成为观众难以忘怀的视觉影像。在电影中,炸弹发射、火焰冲天、碎片散布,人被气浪掀起等场景,都是典型的好莱坞视觉表现手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战狼》中,视觉充分服务于叙事,而非单纯地为观众展示奇观。如在《战狼2》中反政府军引发战乱,不计其数的贫民死于枪林弹雨中,血流成河,雇佣兵勒令工厂中的工人跪下,最后冲突爆发尸横遍野等,电影充分展现出了人在战争中的死亡和痛苦,在视觉上引发观众对战争与人性进行思考,从而增长对于国内和平环境的珍惜之情,也更为认可冷锋要求撤侨时带走当地非洲人的请求。

(二)打斗场景

以冷锋为中心的打斗场景,包括肉搏戏、枪战戏以及飞车追逐戏等,也是《战狼》系列震撼而真实的视觉元素。如电影一开始,面对海盗时近三分钟的冷锋水下掀船,在工厂时,老兵何建国精准点射,和冷锋的眼神交流与单手换弹夹,都令观众感受到切实的紧张与激动,又如在医院飞车救人一场戏中,冷锋飞车撞楼,动作敏捷地飞车持枪设计,瑞秋也飞身跳车等,这些都标示着国产动作片的超越。而更为重要的是隐藏在打斗场景背后的人文关怀意识,在冷锋救出瑞秋和小女孩帕莎后,与敌人在街头继续飙车枪战,然而镜头特意交代了有非洲孩子在铁丝网后看着这一切,同时还有其他孩子在一旁荡秋千,孩子们的态度显示出了他们对这样的打斗早已习以为常,动荡的生活环境对于儿童有着令人痛心的摧残。

三、国族精神视觉元素

不可否认的是,《战狼》系列的巨大成功,与其中包孕的国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观众对于《战狼》系列的肯定,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一种朴素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而这些也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叙事层面上,而是同样以视觉元素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成为《战狼》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如电影最后对中国护照的特写和字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些鲜明的国族符号调动着观众的情感,为叙事以及观影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这并非《战狼》的首创,如史泰龙的《洛奇4》就被认为“该片主人公洛奇与苏联大力士——一个邪恶、愚蠢的纳粹式巨人拳击比赛,美国小个子洛奇以智慧和人格最终战胜了‘北极熊’。这部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影片曾获得巨大成功,它象征着美国必将战胜苏联这个庞大的‘黑色帝国’,也标志着‘冷战’影片的高潮”。在曾经的国产军事动作电影中,这种国族精神视觉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由宋业明执导,讲述中国两名特种兵在委内瑞拉境内的“猎人学校”受训的《冲出亚马逊》(2002),电影一次又一次地将镜头对准学校里的各国国旗,无法坚持下去的特种兵在退出集训后,其国家的国旗将被降下。这直接宣示了这次集训的国族竞争性。而从今天看来,《冲出亚马逊》中在国族精神视觉元素的设置上还有笨拙、牵强之处,如猎人学校的校长在10月1日以中国阅兵视频向两名中国士兵祝贺,而这一天又恰好是校长女儿、爱慕主人公王辉的女军医的生日等,这显然是一种在民族心理上尝试实现象征性补偿的努力。而在《战狼2》中,这一点已经被处理得较为成熟,种种国族精神视觉元素的出现基本上都有着合理的支撑。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冷锋在驾车带着一行人穿越战区时,为了保证全车人的安全而用高举的手臂升起五星红旗,在汽车的前进中,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红色在画面中格外醒目,成为中国人的护身符,最终冷锋等人安然无恙。这在视觉上再一次呼应了电影之前反复通过当地武装强调的“不要杀中国人”,同时也是对整部影片的一种升华:个体的打斗力量再令人叹为观止也是有限的,真正保护了冷锋等人的是他的中国人身份,冷锋能在惨烈的非洲战乱中全身而退并非是他刀枪不入,而是因为他背靠一个强大的祖国,无论是政府军、反政府军抑或是雇佣兵,都无法承担起得罪中国政府的后果,这无疑能让中国观众感受到真切的自豪。相比起《冲出亚马逊》,《战狼》中的国人已经不再需要借由西方白人之口对国人表达肯定,中国男性也无须再以勇武完成对白人女性的征服。

《战狼》系列电影能够把动作片元素与主旋律内涵相结合,可以说完美地解决了主旋律电影长期以来不得不面对的艺术价值有余、经济产出不足的窘迫问题,也对当下处于低谷的国产动作电影有着鼓舞、提振士气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是与电影中丰富、得当的视觉元素运用密不可分的,电影在人物、场景视觉元素上充分地向好莱坞类型片的靠拢,同时又不忘注入表现家国情怀的视觉元素,使电影自始至终,都在拥有可看性的前提下与主流价值观紧密结合,让观众在娱乐之余得到对爱国情怀与中式英雄主义的认同和接受。一言以蔽之,《战狼》的视觉元素设计是值得中国电影人参照和学习的。

猜你喜欢
动作片冷锋战狼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动作片求变:二次元、老打星、大女主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一次低槽冷锋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硬汉不死,尚能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