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人文内涵构建

2018-11-14 21:34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二郎神动画电影动画

王 青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播以及对低龄观众的教化意义。中国动画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叶,曾凭借自身技术与对民族特色的兼顾,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一致的认可与肯定。如特伟、钱运达、阿达、胡进庆、戴铁郎等动画人,都以其对中国动画的杰出贡献而被人们铭记。在当下,外来动画电影的涌入影响着观众的审美,中国动画电影也在探寻着出路。在注重产业的拓展、文化内核的保留和东西方美学的碰撞的同时,人文内涵也一直是中国动画人注重的方面。近百年来,尤其是最近数十年,中国动画电影在宣扬社会价值、关照人性、承载厚重现实意义方面,可谓是可圈可点的。

一、人文内涵与动画电影

人文内涵是电影在故事片定型以后能够传递的理念之一。尽管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商业化的产物,娱乐化更是在类型电影出现后成为电影的主流创作倾向。但电影绝不只是为观众提供“白日梦”,让观众逃避现实的工具。电影人依然在自己的作品中弘扬着真善美,表达着对人性的思考,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自己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只要我们对经典电影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成功的电影无法脱离有一定深度的思想的支撑,而这种深度往往就体现在主创对现实的真切关怀上,如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强调自由、尊严对于人的意义等。人文的精神和力量,可以被认为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动画电影也不例外。如广为人知的日本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不乏对贪婪灵魂的展示,《萤火虫之墓》中有着对生命的尊重,《风之谷》和《幽灵公主》则有着对环保意识的追索等。

近年来,由于西方迪士尼等动画巨头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的偏向,大量中国动画人对于电脑动画技术抛掷了心力,力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但曲建方针对电脑动画技术提出的观点,其实代表了中国动画人早已意识到人文内涵对于动画的必要性:“有些美国影片中用三维技术做的机器人、太空人看上去是毫无生气的,因为它仅仅是在展现完美的技术,忽略了人真实的情感。而有些三维的动画片是不错的,如《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因为片中塑造的人物表情个性都被赋予了人性,具有人文内涵。如果没有展现人性的情感部分,再高超的技术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技术的先进给艺术上带来先进的手段,有高超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展现艺术,但是高超的技术必须与精湛的艺术相结合才能成为完好的作品。”无论是早年的《天书奇谭》(1983)、《西岳奇童》(1984),抑或是21世纪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等,我们都不难从中发现浓郁的人文气息。

二、中国动画电影的人文内涵构建向度

(一)思考人与命运的关系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不乏以主人公的成长或历险故事为主线的作品,而这一部分电影往往对人和命运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传递出一种坚强不屈,和命运抗争的正能量。例如在《宝莲灯》(1999)中,二郎神以神和凡人不能结合的理由将亲妹妹三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实则是为了夺走三圣母手中的宝莲灯。三圣母和沉香原本美满的家庭就这样被刚愎专断的二郎神破坏。二郎神代表的就是一种破坏了人类真善美和谐环境,让沉香的命运急转直下的外力。而同样被二郎神侵犯的还有嘎妹的族人们,他们因为女娲神石被夺走而被逼到了绝境,奋起反击。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沉香还是逃离了二郎神的控制,并且游历天下寻找能够打败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母亲的办法,嘎妹的族人们也开始了起义。尽管他们都经历了挫折,但是他们屡败屡战,并且得道多助,最终成功地结束了二郎神的不义统治,沉香和母亲团圆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存在宿命论的糟粕,即对命运有着恐惧之心,认为自己无论如何苦苦挣扎,也不能摆脱既定的“劫数”。然而《宝莲灯》却用主人公的成长和历险回击了宿命论,电影启示观众,人们不仅不能屈从于不公的命运,而且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要在和不公不义进行抗争中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与之类似的还有《大闹天宫》(1961)、《哪吒闹海》(1979)等,主人公无不在逆境和权势等面前爆发出了惊人的主体力量。

(二)审思人性欲望

中国动画电影有着广泛的关怀对象,并在这种关怀之中体现出了对人性欲望的真诚审思。电影往往肯定的是人向善、求真、求爱的欲望,否定的是人的贪念和邪念,正是在这种审思中,观众的人格得到了净化。例如在《九色鹿》(1981)中,落水的弄蛇人为九色鹿所救,但曾信誓旦旦保证不出卖九色鹿的他最后还是见利忘义地向国王暴露了九色鹿的行踪。弄蛇人求生的欲望是被肯定的,但是弄蛇人在生命无虞的情况下,违背诺言,甚至又一次假装落水诱出九色鹿,这种贪念无疑是要被摒弃的。与之类似的还有《神笔马良》(1955)中觊觎马良神笔的大官,《阿凡提》系列电影中放高利贷,老想不劳而获的巴依老爷等。而真正的拥有伟大人格的人,尽管也有着求生欲,但是能够为了他人而做出自我牺牲。例如在根据内蒙古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海力布》(1985)中,总是爱把自己的猎物分给大家的海力布本来就是一个无私的人。在搭救了山神的女儿小松鼠以后,海力布获得了听懂动物语言的神奇能力,但是他却不被允许将听到的话告诉别人。而在从动物那里得知大山就要崩塌,洪水就要泛滥的消息后,海力布决定牺牲自己把消息告诉大家,最终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电影并没有否认人性欲望的存在,只是对于他者求生的共情战胜了海力布自己的求生欲,这种无私是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

除此之外,人性中的小缺陷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书写的对象。例如在《骄傲的将军》(1956)中,将军骄傲自满,因为得胜归来,受到文武百官的吹捧便扬扬得意,从此不再练武,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之人,在敌人进犯时束手就擒;又如在《三个和尚》(1981)中,红衣小和尚和蓝衣瘦高和尚原本都能解决下山挑水的问题,然而在来了一个黄衣胖和尚后,人性中的自私让他们互相推脱,直到一场大火才让他们意识到齐心协力的重要性。这些缺陷尽管未必涉及大是大非,但同样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使人类走向解放与自由。含蓄地制造生活化场景批判这种缺陷,正是中国动画电影人文关怀的体现。

(三)张扬女性意识

中国长期以来存在两性地位不平等的状况,女性成为现实生活中沉默的“第二性”,以及艺术作品中的欲望载体。在电影出现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女性的银幕形象往往也是被情色化,或被边缘化的。然而女性同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无视女性的权益,或是让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价值,这都是有违人文精神的。中国动画电影选择或是塑造了能体现理想人格的女性,让女性表现出勇敢、智慧的一面,或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来进行故事的阐述,避免女性是男性自我意识臆想中的“他者”。例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1954)中,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能够在暴风雪中为了保住集体的羊群而和风雪搏斗,直至气息奄奄,玉荣甚至为此而留下残障。小姐妹被誉为“红色接班人”,女性在困难面前的形象是高大的,在新社会的红旗下有着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地位。又如在《女娲补天》(1985)中,女娲不仅是人类的始祖,用泥巴捏出了无数人类,并且在天地动摇,洪水暴发之际,能够将绿叶化为扁舟,用自己的身体填补天的空隙,活人无数。而导致灾难的火神和水神则是男性。这种对女性能力的肯定,无疑是一种进步。在《大鱼海棠》中,女性视角成为叙事的主视角,在椿和湫的两性关系中,女性也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男性过去的绝对权威被瓦解,电影对于张扬女性价值是有益的。

(四)批判现实社会

中国动画电影中还有着对现实进行批判的一面,相对于一般通过现实主义来针砭时弊的真人电影而言,动画电影与现实进行的往往是一种较为委婉的对话。例如在《小门神》(2016)中,老胡为了让自己的饭馆击垮小英的馄饨店,用了诸如投泻药等卑鄙手段,让小英的店一度被关停。这里批判的并不只是老胡的贪欲,而是社会“金钱至上”的扭曲价值观,老胡只是无数个被物质异化了的人的缩影。又如在《大护法之黑花生》(2017)年,随着大护法来到神秘小镇寻找失踪的太子,小镇蚁穴般的、阴森蜿蜒的地下空间,鲜血四溅的庖卯剁尸,漂浮悬游的蚁猴母巢,这些令人困惑甚至不适的意象一一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随着真相揭开,观众才知道原来花生镇上的人们都被吉安大人以洗脑和暴力的方式统治着,不仅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感情,并且要给自己贴上眼睛和嘴,因为怕不合群而成为笑话就活成了一个笑话。花生人实质上就是作为集权统治者的吉安大人饲养的牲畜。吉安大人用罗丹来塑造自己的权威,用诸多戏法来“造神”,并且散布“毒蘑菇”的谣言来制造恐慌情绪等,这都是电影对于法西斯社会的讽刺。

三、中国动画电影人文构建启示

毫无疑问,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确实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在“中国学派”衰落之后,中国动画电影在风靡全球的美日动画面前已经不占上风,动画人有正视不足的必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动画电影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在形式上一味模仿美日动画,而丧失了“中国学派”原有的意趣,并且在技术上也相对落后。同时,在营销策略上,中国动画电影距离挖掘市场潜力,制造可赢利的周边产品等,也存在问题。但是在人文内涵建构上面,中国动画电影从未忽视,并且距离作为竞品的美日动画不远。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短时间内难以赶超美日动画巨头时,继续保持动画电影中人文关怀的比重,用高质量的内容弥补制作和营销水平上的短板,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出瓶颈期的必由之路。

而这一点并不仅仅适用于动画电影。艺术性、观赏性和思想性本来就是适用于所有电影的一鼎三足。我国的真人电影同样面临着其国家地区电影的冲击,电影人已经意识到了要用商业元素对电影进行包装,走类型化的道路等,这些必然可以促进电影的成功,但是也很容易使电影陷入到“模仿”的困境之中。可以说,人文内涵对于真人电影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它能够增强电影的意蕴,同时彰显导演的个性,体现着电影的自主创新,既加强了电影在市场与口碑上的保障,又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电影遭受抄袭、重复的诟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有着对人文精神的依托,脱离了对人的重视、对人性的探讨,电影便会变得空洞。动画电影亦然,一代代的动画人都利用各种方式来开掘动画的特性,创造一个个神奇的,让观众获得观赏性与娱乐性的想象空间。而观赏性与娱乐性应该被视为是人文内涵能够被动态传播的保障。人文内涵依然是动画电影的根本。中国动画电影早已意识到了进行人文内涵构建的意义,也在多方面进行了实践,保证了动画电影的质量和市场,为后来的动画人乃至真人电影的导演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二郎神动画电影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