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动画短片研究

2018-11-14 21:34赵邹娜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奥斯卡动画电影先锋

赵邹娜

(渭南师范学院 丝绸之路艺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动画最初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19世纪末,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在巴黎公开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动画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诞生,因此埃米尔·雷诺也被称为“动画之父”。随后,动画以广告片、宣传片的形式在美国快速发展。20世纪初,动画逐渐进入电影领域,成为公映电影前的暖场片,其幽默滑稽的表现风格也被大众所广泛接受,为动画短片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20年代,动画短片已不仅仅是正片前的暖场片,而是逐渐被电影人、动画制作者所关注,成为电影和动画之间具有跨界性质的实验作品,尤其是在迪士尼动画制作公司的主导下,美国动画短片快速发展,其中所产生的米老鼠等动画形象也深入人心。在美国动画短片快速发展的促动下,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涌现出许多或具有轻松滑稽风格,或具有先锋实验特性的动画短片作品。

动画短片的时长大多为五分钟至三十分钟不等,以五分钟至八分钟时长的影片居多,相比于七十分钟以上的动画长片而言,动画短片的故事题材、叙事方式、整体风格的选择具有更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不受票房成绩牵制的动画短片使创作者能够在影片中大胆呈现更加多元的审美向度,使动画短片在先锋实验的过程中升华其艺术价值。

一、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艺术标杆的奥斯卡奖开始将动画短片作为颁奖典礼的一部分,正式颁发“最佳动画短片奖”。至今,“最佳动画短片奖”已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动画短片纷纷登上“最佳动画短片”的领奖台。总的来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2年到1970年间,此间奖项的主题是卡通短片;第二阶段则是1971年到1973年的过渡阶段,此间奖项的主题是短片、动画电影;而第三阶段则是伴随着现代意义动画短片的产生而加以界定的,即1974年至今,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纯依靠手绘而成的动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运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制作的二维动画以及20世纪末产生并快速发展的三维动画成为动画电影的主流。动画短片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也成为运用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先导。这种先导性、先锋性不仅体现在动画短片的制作技术上,也体现在其题材选用、叙事方式以及主题内涵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就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奥斯卡动画短片来看,具有先锋实验价值的动画短片常常成为获奖热门,对先锋实验价值的强调也体现出了动画短片的独特价值。从这一角度而言,动画短片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验动画短片对动画电影的发展更具引领作用。此外,动画短片尤其是奥斯卡动画短片在一定程度上勾连起了主流动画长片和实验动画短片,使二者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主流动画长片的受众更多是并不具有专业动画素养的大众,而实验动画短片的受众则是业内小众,具有局限性,奥斯卡动画短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大众对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动画短片的关注,填补了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之间的鸿沟,从而促进主流动画长片专业审美价值的提升和实验动画短片商业价值的提升。基于动画短片尤其是奥斯卡动画短片对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价值,本文在概述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从叙事主题、审美价值两个方面对奥斯卡动画短片进行研究。

二、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叙事主题

正如上文所述,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发展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分水岭,这一分界不仅表现在动画创作技术的革新上,也体现在动画短片的叙事主题中。总的来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奥斯卡动画短片主要以童趣为基点进行创作,从最初的《花与树》到改编自儿童故事的《三只小猪》,再到风靡全球的卡通形象故事,即《老鼠约翰》《老鼠的麻烦》《勇敢的骑士兔八哥》《小熊维尼与大风吹》《粉红豹》等,都是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创作的影片,其中的叙事主题并无深意,更多是通过可爱卡通形象和滑稽动作的设计传递着关于天真、有趣的审美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弗兰克电影》为开端,动画短片的叙事主题开始出现明显的转向,在阐释爱与成长这一动画电影主流叙事主题的同时,开始在充满先锋实验性质的叙事中体现关于社会、关于人性的现实思考。

作为艺术的母题之一,爱也是奥斯卡动画短片的重要叙事主题。在《纸人》中,简单的剧情勾勒出了爱情从萌生到发展的美好历程,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着关于童年记忆和美好向往的纸飞机被赋予了“生命”,并串联起了素不相识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洁爱恋,在普通的生活中上演了一幕源出于偶然的浪漫故事,纸飞机的“生命”也象征着爱情奇妙的力量。在《父与女》中,影片以女主人公从女孩到白发老人的经历为线索,采用零台词的方式呈现一幕女儿等待远行父亲归来的故事,在河堤上的等待和期盼凝固成了永恒的背影,指向了不会随着年岁流逝的真挚亲情。此外,在《丹麦诗人》《月亮和儿子》《盛宴》等奥斯卡动画短片中,爱的书写也以不同的视点切入,体现了爱情、亲情或美好或悲情的样貌。同样被广泛运用在动画电影中的叙事主题还有成长,几乎每一部奥斯卡动画长片中都包含着成长的主题,这一现实主题在近年来的奥斯卡动画短片中也多有体现。影片《鹬》的主角是一只生活在海边的小鹬,小鹬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拟人化的色彩,在保留其海鸟生活习性的同时,呈现了其人类孩童一般的内心世界,从独立觅食失败到狼狈地逃回母亲身边,再到从海边寄居蟹的生存中获得鼓舞,独立走向“波涛汹涌”的海浪边捕食扇贝,小鹬在挫折中克服了恐惧、学会了成长,伴随着美丽的海边景象,成长的美好隐现在影片之中。如果说《鹬》注重成长中的“独立”,那么在《熊的故事》中,主角小熊的成长关键词就是“孤独”,在他的生命中,抚养他的母亲意外死在了滚落的山石之下,飞来的蝴蝶旋即飞走,偶遇的灰熊在帮助小熊逃离猎人枪口后不知去向,连曾经威胁他生命的猎人也在一念之仁中走向远处的森林,母熊、蝴蝶、灰熊、猎人代表着成长过程中的亲情、快乐、帮助、危机和悲伤,这些陪伴和情感都成为小熊成长之路上的“过客”,只有小熊才能陪伴自己走向远方,而孤独和迷茫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在奥斯卡动画短片中,爱与成长这一主流主题的体现从未停止。与此同时,更具现实批判性的主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关于社会问题的探讨也使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叙事更加深刻,发人深省。在具有政治色彩的《元首的真面目》中,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和纳粹的暴行投射在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唐老鸭身上,在唐老鸭的噩梦中,自己成为一个纳粹统治下的劳工,不仅每天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和拳打脚踢的虐待,还要对无处不在的希特勒照片敬礼,这部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动画短片以梦境这一荒唐的方式成功讽刺了纳粹的统治,其对于希特勒独裁的批判则兼具历史反思价值和现实警醒作用。在《种树的牧羊人》中,生态问题通过主角牧羊人荒原上的坚守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最初的荒地,到几十年后郁郁葱葱的森林,牧羊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不言而喻,同时,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也以非说教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之上。而政府对牧羊人造林成绩的剥夺也直指了当权者的霸道与无耻,可以说,《种树的牧羊人》在短时间内体现了针对不同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此外,在《物质享受》中,以拟人化的动物为视角探讨了人与动物乃至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的生存状态等问题;在《摇椅》中通过“摇椅”这一怀旧意象体现了对现代生活中人被“物化”的现象的思考。

三、奥斯卡动画短片的艺术价值

在奥斯卡动画短片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奥斯卡动画短片中,纪录叙事方式的采用、限知视角的尝试、长镜头的大胆运用推动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在先锋实验道路上不断前行,体现出了动画短片独特的艺术价值。

对于动画电影而言,旁白解说、角色对话等具有纪录性质的表现方式是较难驾驭的,在客观有余、灵活有限的纪录表现方式中,动画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篇幅较短的动画短片则在某种程度上与纪录片存在较多的契合。也正因如此,近年来的奥斯卡奖将“最佳动画短片”和“最佳短纪录片”进行了重新解读,规定了以动画为表现形式的短纪录片可以选择参评上述两个奖项。动画短片在以纪录的形式叙述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即更具创造性、更具想象力地处理现实,在动画与解说的配合中增添纪录的趣味性和可观性。在《失物招领》中,全片澳洲口音的英语旁白奠定了影片“纪录”的表现形式,而贯穿始终的怪兽却展现了动画电影特有的想象力,从男孩捡到寂寞的怪兽到将怪兽送回它们的“家”,在单线叙事中,观众感受到了客观“纪录”与浪漫故事的碰撞。同样在主流动画电影中较少被使用的限知视角也在奥斯卡动画短片,尤其是出品自欧洲地区的作品中被多次运用。所谓限知视角是指叙事视角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出现,叙事者所见乃观众之所见,相比于全知视角而言,限知视角的叙事内容、顺序受到一定限制,但有利于在影片中营造更加真实的审美体验。在《哈布洛先生》中,钟表的视角成为全片的主视角;在《苍蝇》中,苍蝇的视角成为叙事视角,影片呈现的画面几乎没有超过苍蝇眼中的世界,在这些非人的独特视角中,影片为观众呈现了陌生化的世界,带来了新奇的视觉体验。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长镜头的运用同样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在篇幅有限的动画短片中,展现较长、较为完整的叙事段落的长镜头的运用对动画创作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探戈》中,长镜头固定机位将一个房间内各色人等的活动进行同时呈现,翻窗而入的捡球男孩、喂奶的母亲、换衣服的少女、窃取行李箱的小偷等,这些人物活动地点一致,但却毫无关联,可以说,放弃蒙太奇而选择长镜头来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纪录方式和长镜头运用等表现手法都指向了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先锋性、实验性,在上述影片之外,还有许多奥斯卡动画短片走在先锋实验的道路上,如《弗兰克电影》《蒙娜丽莎走下楼梯》等,这些奥斯卡动画短片短小精悍的“身材”容纳了独立而丰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不闻票房、不媚俗的创作方式也推动了当代动画电影的独立创作和发展。对于占据主流地位的动画长片而言,在制作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自然要受到票房成绩的牵制,同时赞助商的资金支持也加重了动画长片的商业性,限制了动画长片叙事题材、表现手法的选择。对于经济压力较小、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以票房论英雄的动画短片而言,创作者能够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中自由表达思想,大胆进行尝试,这也成为动画短片体现探索性、先锋性、实验性审美价值的现实基础。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已历经数十载,在动画创作者们的不断探索中,动画短片尤其是奥斯卡动画短片已逐渐成为引领动画电影在叙事主题、叙事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的先锋,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也推动了动画电影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奥斯卡动画电影先锋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动物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