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词研究

2018-11-14 23:19杨燃中西藏民族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黄色白色事物

■杨燃中/西藏民族大学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形形色色”是对我们外界环境的描述。我们创造文字来反应这个世界的特征,和其他词汇一样,色彩词是对物质世界的实际反馈。关于色彩词,这里引用谭晓平的话:“色彩词是人们用语言符号的形式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是保证客观色彩可以以语言形式参与人类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代表着某种事物特定的颜色,而且传达着色彩带给我们的主观感受及特定的文化信息,具有历史传承性。”

色彩词的产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它附着于具体的有颜色的实物来表达。色彩是一个缺乏形状的事物,人们最初对它的感知只能依附于具体的事物。汉族先民们最初用象形法进行造字,是从具体有形的实物出发,而对颜色这种看得见却难以表述的特性进行命名时,就不得已去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去描绘并给以命名。

由于颜色借助于实物这一属性,最初的色彩词会局限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自能从自然界中提取色素,最初只能提取较为常见和朴素的颜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从自然界中所习得的事物越多,掌握的色彩就越丰富。

第二个阶段是颜色从实物名词中脱离出来聚合成类,成为词汇中的一类——色彩词。个体从属于一般的发展规则,它的发展过程与词汇具有一致性,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色彩词从一般事物中有颜色属性的名称转化而来,最终聚合成一类。一些原本有色彩意义的事物不复存在,而那些依附于事物的具有色彩意义的名词就演变为色彩词。

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的两种。正色是最为基础的颜色,在受制于古代当时的制作工艺的下,正色较为容易提取,间色得于各种正色相互搭配中。色彩源于自然,对五色的崇敬体现了先民们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白、青、黄、黑、赤在古代是五个正色,因此形成了五色之说。五色说与中国传统的五行说相对应,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五个正色白、青、黄、黑、赤。根据五行说,正色是事物相生、相互促进的结果,间色是事物相克、互相冲突排斥的结果,因此,正色与间色就产生了贵贱、尊卑、高下的相互对立的文化意义。下面着重分析五个正色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

自古至今,红色是中国文化中最受崇尚的颜色,象征吉祥和喜庆。红色词经常用来表达热烈而真挚的感情,古代诗歌中对红色的热爱早已出现,如《诗经》篇《郑风·出其东门》中:“编衣如惠,聊可与奴。”在古代,贵族穿红色衣服用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体现尊卑,因而红色逐渐成为统治者“分贵贱、别等成”的重要工具。红色作为视觉上较为鲜艳的颜色,也经常用于驱邪、避祸与求福。祭祀时用带有红色鲜血的牛羊肉来祭天,用红色的布包裹着钱来守“岁”,寺庙中的雕塑都以红牡丹和龙作背景等,都利用红色的视觉冲击来彰显其正统地位。红色延续到今天,其依旧处于正色地位。

春节挂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中央下发重要文件等被称为“红头文件”等。

二、白色

白色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色彩,既有褒义也有贬义。白色是一种不带彩的颜色,也因此会给人以洁净之感。也因其干净纯洁的意蕴而多比喻女子皮肤白皙润泽和心灵的和善高洁。从心理上白色会令人联想到纯洁、飘逸,因而“白”就蕴含了高尚的品质。魏晋文学盛行的时代,文人雅士追求竹林气节,偏爱白色布衣来彰显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然而,白色由于其颜色的纯净度而缺乏生机活力,且丧事常用白色,就寓意了哀丧和不详,象征死亡和凶兆。古代社会,白色多用于平民穿戴,而被赋予了贫贱、卑微的低级意识。白色在戏曲中用来指奸臣,比如“唱白脸”“白眼狼”等。

三、青色

在古代,青色一般是指绿中泛蓝或蓝里透绿的颜色。延续至今,我国文化中绿色仍象征妻子的不忠,如“绿帽子”等。然而在现代社会,绿色多代表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是环保和无公害的象征。政府借用绿色来倡导健康的生态文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用“绿色”来命名事物,比如“绿色食品”等。

四、黄色

黄色在古代是高贵的颜色,象征皇权,“黄袍加身”以天子黄袍加载衣服上的颜色作为划分等级的手段。从统一的封建社会开始,黄色成为封建皇室的专用色彩,平民不能擅用黄色。随之,颜色成为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工具,黄色就意味着尊贵。“黄历”、“黄道吉日”等词表达出封建社会的对神灵的信仰,黄色因此是神灵的象征。另外,汉语中表示人幼稚无知会用“黄”,比如“黄毛丫头”等。发展到现在,黄色吸取西方文化中黄色的涵义,多用来表示色情、淫秽等内容。

五、黑色

黑色在古代社会和红色一样,代表端庄大方,沉静高贵,是尊贵的颜色。黑色在戏曲中表达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形象,例如京剧中张飞、李逵等人的脸谱。在现代社会中,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举办大型哀悼会时多用黑色。

色彩词同一般词汇一样,记载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沉淀着一定历史阶段中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心境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颜色的特定使用环境和背景会与鲜活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颜色会逐渐奠定特定的文化内涵。对于颜色词的研究,应当结合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而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谭晓平 .《诗经》中的“黄”[J].三峡大学学报,2009(S1).

[2]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黄色白色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黄色四翅小粉蝶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黄色的小蝎子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