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

2018-11-14 23:19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认识论社会性马克思主义

■刘 兵/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清晰的认识当前社会实践的价值与意义,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次理论实践,更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活化的一个必经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联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高等院校的教育并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虽然已经高度的接近社会当中成人的思想和观念,但是在于学习以及各种实践的过程当中,还是缺乏一些相关的经验。因此,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当中,对于社会实践工具的运用,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当中,运用自己在大学里面学习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工作,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以及所缺乏的能力短板,这是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社会实践,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当中,人生的意义实际上是需要通过时间来证明的,人的价值是体现在其社会性上,所以在社会的实践过程里面,大学生同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能够进一步的运用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知识面以及能力能够得到扩展,这本身就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过程。包括很多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以及对于社会的认知,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够获得,在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和人生意义,这实际上也是其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更应该在实践当中学习,实践的过程当中践行这种科学理念的价值,才能够在劳动当中实现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而除此之外,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角度上分析,还是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过程,因为只有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大学生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更为有的放矢,在其职业生涯的构建过程里面,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其职业的定位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往往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更进一步的发现自我,从而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一个方向。在这种素质的培养过程当中,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中,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与追求。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中,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首先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当中,自然有其动物性与社会性两种不同的特征。所以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当中,重点就是突出学生的社会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奠定社会实践的基础,这种实践观念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与行为能力积累的过程,只有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根据人性的发展趋势,对这种特征进行引导,才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些有意义的基础。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面当中,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指导,更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破除对理论的教条主义思想,进一步的灵活运用这些社会价值的理论,更清楚地理解理论在社会实践当中的价值。因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必然会发现很多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里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在与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具体社会条件当中,不同的社会形态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更需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在这样的一个认知背景之下,才能够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观念,投入到社会实践工作当中。

再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里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引导,还需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对于身心和谐以及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的重要性。因为在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工作任务,以及一些实践的项目,并不是由个人的意志所支配,任何的人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所以必须服从企业或者是实习单位的一些具体安排,在这一基础上,人会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当中产生价值,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在完成各种社会实践工作的时候,更需要运用纪律性去约束自我,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相统一,并且在工作的时候学会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实现身心和谐。

三、结语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人的意识与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会进一步的拓宽,而在运用这种知识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过程中,更应该针对大学生的需求以及个体的特征,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提高自己参与到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1]柴秀波.在扬弃“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J].晋阳学刊,2011(5):69~71.

[2]于晓萍,刘素红,朱以财.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与发展路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85~88.

猜你喜欢
认识论社会性马克思主义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the Walking Dead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