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利用视频技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2018-11-14 13:21王汉卿
考试周刊 2018年99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效性

摘 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主张,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建构,而非以灌输的形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有效的建构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情境。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探讨出发,用一些实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视频处理技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关键词:视频技术;教学情境;有效性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化学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理念的引领下,要想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之上,主动建构知识,而非利用灌输的方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伴随着对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教师结合初中化学特点,逐渐探索产生了一些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主流的有效教学策略,基本都主张以情境带动问题,以问题带动探究,以探究带动建构,其起点在于有效的教学情境。这也就成了很多教师课堂教学低效的羁绊——因为很多教师对于如何构建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深感困扰。

何为有效教学情境?它应该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学习经验,具有生动的场景描述,进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的一种情境。其核心在于它的问题价值,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情境中需要利用其他的元素确保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并产生探究欲望。从创设取材来看,化学教学情境可通过实验现象,生活现象等进行创设;从呈现形式来看,化学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

一、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是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通过实验现象构建认知冲突,引发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这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对于某些实验,特别是涉及定量操作或是步骤繁琐的实验,往往耗时过长,这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节奏。②如果教师以现场演示的方式呈现实验情境,就需要同时顾及实验的演示操作以及学生的观察结果,这就很有可能受到现象出现的不确定性,学生所在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实验现象呈现不理想,进而影响问题的提出。③如果教师以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实验情境,可以更充分的对该情境进行阐述,但如果学生实验相关的知识点不够扎实,可能就无法构想出这个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无法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将实验操作、现象等要素对号入座,甚至会引发对实验事实的质疑。

二、 通过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随着社会发展,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因而在化学教学中,“知识回归生活”已经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倾向了。比如,在教授“燃烧与灭火”的时候,很多教师会提出“为什么烛火一吹就灭,而炉火越吹越旺?”这样的问题,这一情境贴近生活,又包含非常有价值的认知冲突,是非常好的教学情境。然而,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存在一点很重要的缺陷,它依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则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不清,搞不清老师的提问含义是什么。就拿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很多学生,特别是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可能根本没有见过烧炭的大炉子,没有见过鼓风机,因而就无法理解“炉火越吹越旺”。这样,也就无法进一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是否有效,一方面取决于情境问题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如果教学情境以不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很有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笔者一直在尝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制作技术,提升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现举出一些实例,以期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视频技术构建了以下教学情境:

1. 为了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笔者想到,可以让学生观察砂糖颗粒在水中的溶解,通过观察,发现砂糖颗粒在水中逐渐变小,最终小到肉眼看不到,从而认识到物质是由极小极小的微粒构成的。然而,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实验大概需要三分钟的时间,耗时太长,学生可能无法全程注意力集中的观察现象。因此,我在备课期间,用摄像机将砂糖颗粒溶解的过程拍摄了下来,然后利用“会声会影”这款视频处理软件,通过软件提供的时间压缩功能,将整个过程在10秒钟以内呈现出来,既取得了很好的观察效果,又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升了效率。

2. 为了让学生认识温度对微粒间空隙大小的影响,笔者设计了两个实验,其一,在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周围放一些干冰,学生可以观察到气球由大逐渐变小;其二,在一个干瘪的气球内部放入一些干冰,置于室温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气球由小逐渐变大。这两个实验拥有较强的趣味性,并且可以引发出具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现象。然而,这两个实验也耗时很长,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从气球开始膨胀,到最终爆炸,共需要大约4小时的时间,这也就决定了该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中进行演示;由于学生欠缺相关经验,这也就决定了用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也无法取得较好地呈现效果。于是,笔者依然是利用课前备课阶段,将实验录制成视频,然后利用后期处理,压缩呈现时间,使得该实验可以在不到30秒的时间完整的呈现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实验一旦录制成视频,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实验重复利用。

再以筆者的另外一节课《管道通中的化学》为例。本节课以“管道通”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化工产品为线索,探究产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原理,从而完成对以氢氧化钠为核心的一系列化合物性质的复习。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笔者希望通过教学情境的呈现让学生了解“管道通”,于是,在备课阶段,笔者录制了一段利用“管道通”疏通家中厨房下水管道的视频,并通过后期剪辑,控制视频总时长在40秒内,通过特写镜头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字幕和配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进行探究。由于视频较好地呈现了生活情境,使得学生自发的产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究的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较好的探究氛围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的运用视频技术,可以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丰富呈现效果,弥补学生已有经验的欠缺,更为合理自然的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志萍.“情境—问题—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教育,2016.06.

[2]陈银.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J].中学英语之友,2010.11.

[3]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汉卿,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