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解读

2018-11-15 07:27/
长江丛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波伏娃文学理论女作家

■ /

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概述

在对波伏娃所提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讨论前,首先需要保证对女性主义具有系统、准确的了解,可以说女性主义是文学理论形成的关键,文学理论又作为女性主义的阐释和发展而存在,二者存在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女性主义指的是以结束性压迫、性歧视、性剥削和性别主义为目的,以实现性阶层平等为目标,创立并发起的理论政治运动。

波伏娃初次对女性主义有关文学理论加以阐述的作品为《第二性》,正是因为如此,发表之初,这本书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且评论褒贬不一,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批评理论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并明确《第二性》具有的价值,这本书也因此被大量拥护和参与女权运动的人员视为经典,至此,女权主义文学成为了真正的文学流派。波伏娃在书中用大量笔墨对男作家在作品中融入的女性观进行了评价,这足以看出波伏娃对女性观具有十分独到的简介[1]。除此之外,在《我的作家经历》、《妇女与创造力》等文章中,波伏娃也围绕男性文学提出了相应的批评标准,并重点评述了女性形象、特点、创作条件和期望。

波伏娃所提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为女性后天形成理论,其建树则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在超越女性自身处境的基础上,对自由创作文学思想进行了探寻,摆脱陈腐观念的束缚,为自由创作提供平台;其二,以男性主义文学为核心,对相应的批评标准进行审视与批判。通过对波伏娃的作品进行阅读可以发现,虽然存在矛盾思想,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对女作家还是对作品的发展都持有十分肯定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学批评贬损女作家以及作品的现象,波伏娃不仅坚决反对,还从“受男性文化影响及毒害”的角度出发,为女作家以及作品辩护;第三,对核心理论为男女对立的二元对立观念加以批判,坚决反对将男女作为对立因素而存在。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一现象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二元对立的存在,才导致社会对女性作家以及作品的评价相对片面,缺乏应有的公正性;第四,首次围绕着男性作家所创作女性形象展开对抗性阅读。对波伏娃而言,女性形象批评主要是为了打破以男性为基础所塑造的女性虚假神话,将对女性的歧视、男性中心意识等内容进行揭示,维护女性利益。

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带来的影响

波伏娃将自己在女性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文学理论,通过《第二性》呈现在了众人面前,由于《第二性》不仅摧毁了根植于人们脑海中的传统观念,还使得男性中心文化的根基被动摇,因此,在问世之初,波伏娃和《第二性》受到了大量读者的反对,直到女权运动兴起,波伏娃和她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才被人们所认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性》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批评二元对立的方面,还包括提出文学批评理论和能够实现两性和谐的创作方法,波伏娃丰富的实践经验,赋予了相关理论特有的人格魅力。通过研究不难看出,波伏娃所提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代表,《第二性》是首部以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历史为切入点,对女性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阐述的作品,无论是书中表现出的女性观还是文学理论,都给男性世界带来了冲击,可以说《第二性》中基于女性主义所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对相关流派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将其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具有理论支持;其次,女性形象研究批评的首创者为波伏娃,该批评方式的特点是以女性经验为出发点,审视男性文本中存在的女性形象,围绕男权意识展开讨论;接下来,在《第二性》中,波伏娃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男优女劣、男尊女卑等性别等级观念进行了批判,虽然她并没有实现将二元对立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目标,但女性主义者以她提出的理论为参考,将男性话语剖析、中心意识形态结构作为奋斗目标[2]。在对二元对立和男权中心意识进行颠覆的方面,女性主义者具有无法被忽视的先锋性和激进性;最后,双性共同发展的前提,是波伏娃提出的、在性别对立之外的创作方法。波伏娃提出的、能够使女作家不受性别对立观念束缚的创作方法,从实质上来说是对男女关系的协调,不采用固定性别角色,将良性人格内涵进行融合,明确单一性别在传统文学理论中被分离和压抑的另一面,真正做到两性和谐共处,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所在。

三、结语

通过对本文所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无论是在妇女运动还是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方面,波伏娃都以先驱的身份而存在,因此,围绕着波伏娃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和文学理论展开讨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波伏娃的代表作——《第二性》为切入点,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在某些方面为从事有关研究的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静,叶旭艳.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看《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形象[J].中外企业家,2016(20):258~259.

[2]徐威.论伍尔夫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之异同——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和《第二性》为例[J].法国研究,2016(02):72~77.

猜你喜欢
波伏娃文学理论女作家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追忆黄药眠
波伏娃 羞涩的女权战士
“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总序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
波伏娃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
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