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2018-11-15 04:00BAIMei路德旺LUDewang
住宅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私密性空间设计群体

■ 白 梅 BAI Mei 路德旺 LU Dewang

1 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分析

随着生命周期的转变,每一时期的需求层次不同,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都有着符合本时期现状的特定要求[1]。青年群体处于家庭生命周期形成前到稳定前的过渡阶段[2],家庭结构简单、经济基础薄弱的特征[3-4],使他们的居住需求凸显出与其他年龄段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并不以高质量的享受型为主,而侧重于临时性和过渡性的刚需型需求。下面从青年生活需求、交往需求、隐私需求、审美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青年群体过渡阶段的居住空间需求内容。

1.1 生活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青年群体消费能力强而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人购房困难,以租房为主,对经济、舒适的小户型居室需求强烈;青年从事职业多样,各种职业者有自己偏向的生活居住方式,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多样化;青年处在家庭生命周期的过渡阶段,伴随家庭生命周期演变中的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居住需求不断改变。因此,对居室内功能空间转换的灵活适应性有强烈的需求;办公居家化趋势明显,工作强度高,在家加班成为常态,青年对合理的生活和办公空间配置需求强烈;家务劳动逐步由社会化服务承担,对居室内服务空间的功能需求弱化,青年群体住房中厨房的使用率低,简单的开敞厨房就可以满足需求;在居室内只进行简单的就餐活动,独立的就餐空间需求被弱化,就餐活动常结合客厅功能完成;比较注重主卧大小,主卧需要容量大的衣柜,看电视、上网、健身也是主卧的重要功能。

1.2 交往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人工智能的发展替代了许多家庭生活中琐碎的劳动,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支配,青年业余生活丰富,文化、社交活动增多。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可将青年日常交往分为家庭成员间交往、邻里交往和同学同事交往。家庭活动代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过程和亲情表达,成为家庭组织构架的联系纽带,在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中均具有强烈的交往需求。通信、交通发达,扩大了青年群体的交往范围;经济水平提高,降低了邻里互助的需求度;个人休闲度提高且不再需要邻里参与;住区中住户年龄差异导致没有共同语言。这些都促使青年与邻里间的交往需求降低[4]。青年与同学同事间交往趋向于在外快、好、省地解决,家里的起居室大小只要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就行。

1.3 隐私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隐私需求表现为家庭成员对其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性控制,是对完成领域性活动场所的需求。青年对业余生活空间的私密性要求高,应避免家庭成员与外界之间的干扰。同时,青年群体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较结构复杂的传统家庭小,对居室内部空间私密性需求相对减少。

1.4 审美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青年群体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独特的审美需求。青年易接受新事物,追求个性,在选择自身居住方式上有强烈的自我主张。因此,对定制化的空间设计需求强烈;由被动的生活转为主动地参与,喜欢不定期重组自己的居住空间,追求居住空间的新奇感,青年对居住空间灵活可变性需求大。

2 针对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探索

2.1 以工作空间为主的居住空间设计——“SOHO”型住宅

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and House Office的缩写,意为小型或家庭型办公,兼具商务办公和居住功能为一体[5]。SOHO的设计要点是:在居住空间内兼顾居住和办公两重功能,平衡居住和办公之间的矛盾[6]。利用可推拉活动的隔墙,达到可变的空间分隔效果。采用模糊的方法,空间功能不做明确界定,根据需要,利用隔墙封闭形成安静的办公空间,或开放办公空间增加生活交往活动空间。其次是采用竖向空间上的复式处理手法,将较为私密的卧室和生活空间放在二层,将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在一层。

2.2 以自由空间为主的居住空间设计——“LOFT”型住宅

LOFT原指建筑的阁楼、顶楼,或者工厂、仓库或其他商业或工业建筑上层大的未隔的楼层[7]。近年来对LOFT的本土化概念,是可根据用户生活特点进行灵活划分的复式大空间[8]。 LOFT的特征是高大而开敞的空间,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空间完整且分隔自由,有很强兼容性和不确定性。LOFT的设计要点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创造空间,空间划分灵活且讲求高效的使用性。采用开敞的空间形式,以便为住户提供多种可能性,也符合小家庭单元对私密性要求不高的特点。采用适应性的设计手段,空间的性质随时间和使用需求变化而改变。充分利用室内高度优势设置夹层、半夹层,形成室内的流动空间。

2.3 以个性化 DIY空间为主的超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SOLO”型住宅

SOLO原是音乐术语中的词汇,专指独唱、独奏、独自飞行,如今被引申为一种专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设计的居住概念[8]。“SOLO模式”属于超小户型范畴,建筑面积一般35m2左右,主要客户群定位是30岁左右的青年人[9]。SOLO的特点是:个性化的空间设计,居室内功能凭需要设定,可以不必完备,空间划分根据户主喜好确定,采用菜单式精装修。SOLO的设计要点是:尽量减少交通面积,增大使用面积,采用“小面宽,大进深”的平面形式;各功能空间不做明显划分,减少固定墙体,使用软隔断分隔空间;强化细部设计,提高零碎空间的利用率。

通过对上述三种空间类型设计要点的分析,不难发现,三种空间类型探索的要点突出表现在缩小空间尺度、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和强化空间细部设计四个方面。结合青年群体过渡阶段生活需求、交往需求、隐私需求、审美需求引出的居住空间需求内容,笔者将针对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的空间设计策略总结为:①基于青年群体生活需求的空间尺度小型化、空间利用高效化和空间灵活适应性策略;②基于青年群体交往需求和隐私需求的合理空间层次、增加交往空间策略;③基于青年群体审美需求的空间细部个性化、发展定制式精装修住宅策略。

3 青年群体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3.1 基于青年群体生活需求的策略

3.1.1 空间尺度小型化

3.1.1.1 平面布局的紧凑化

基于对小空间的需求,再加上青年群体在生活上注重高效舒适,因此,在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时,需协调工作、休息、娱乐三种主要功能区域的组合关系,对居住空间内各种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面积分配(图1)。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三种功能区进行统筹安排,采用化零为整的处理手法,将相同活动属性的空间集中布置,使平面布局紧凑。

3.1.1.2 功能空间的综合

对功能空间进行综合是达到空间尺度小型化的有效途径。功能空间综合,是在不损失空间和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空间的合并,达到能用、好用的目的(表1)。打破传统居住空间中功能与空间一对一的定式,将可集中在一起的功能空间进行合并,在有效缩小空间尺度的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某些居住空间使用频率低所造成的空间浪费。如采用开敞式厨房,通过将空间打开,使空间可以相互借用,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3. 1. 2 空间利用高效化

3.1.2.1 竖向空间的利用

从多维度视野出发,将竖向空间纳入规划范围。一般层高下,把空间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使易被忽视的上层空间得到利用,设置储物空间,或像鲍家声教授的高效工作室那样,利用空间叠加和穿插,将上下空间科学地组合利用。适当增加层高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当层高达到3.6m以上时,可以利用竖向空间打造夹层来使空间得到高效利用。

3.1.2.2 空间的复合利用

做时间维度上的空间规划,实现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高效利用。功能空间复合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青年群体各种生活活动出现的时间差,合理地组合功能空间,使空间功能更有效的组合重叠。主要有空间重叠和空间调剂两种方式(图2、3)。空间重叠即在同一个空间内,根据居住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利用智能家居或多功能家具,配合居住主体,完成不同时间段内不同性质的居住活动;空间调剂即在两种或多种居住功能空间并列存在的条件下,通过运用可灵活变化的分隔,根据居住活动的主次重要程度,拓展主要活动所需空间,压缩次要活动所需空间,从而方便居住主体的各种生活活动。

3.1.2.3 使用收纳式多功能家具减少家具空间占用

通过严格地控制家具所占用空间,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人的居住活动,是需要一定家具来配合完成的,要完成不同的居住活动势必需要摆放多种家具。首先,收纳式多功能家具能满足有限空间中的多重活动需求,可有效减少家具的空间占用。其次,使用收纳式家具可增加住宅内的储藏空间,可避免杂物堆积影响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应避免因家具摆放不当造成空间浪费。

3. 1. 3 空间灵活适应性

空间的适应性是指空间适应住户生活变化所具有的弹性[10]。青年居住空间应便于灵活分隔,方便对室内空间再划分改造和空间职能改变,以满足青年居住空间多样性和变化需求。适应性设计可通过调整室内空间的用途、数量、形状、布局和支配权等途径实现[11]。贾倍思教授在《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中提出了适应性设计的中立、可变、多向联系、可增长的方法[12]。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笔者绘制了适应性设计户型平面图(图4)。设置的多功能间,可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换成书房、儿童房,或为主卧拓展活动空间,体现了中立的设计方法;开敞式阳台,可封闭以增加室内空间,体现了可增长方法;灵活设置的隔断和可拆掉的轻质隔墙体现了可变的设计方法;空间之间采用多种联系,通过改变联系方式,使中间房间功能改变,体现了多向联系的方法(图5)。

表1 可进行综合的功能空间统计表

图1 SOLO 小户型平面图

图2 空间重叠

图3 空间调剂

3. 2 基于青年群体交往和隐私需求的策略

3. 2. 1合理的空间层次

3.2.1.1 空间层次划分

美国学者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 将居住空间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个层次。对居住空间内空间的私密层次合理把握,将相同私密层次的空间集中布置,合理组织空间关系,并对空间配以相适应的交往功能(图6)。不仅使居室内私密性得到保证,同时有利于营造好的交往空间氛围。

3.2.1.2 设置过渡空间

合理设置过渡空间,可以起到区分空间私密性的作用。同时,一些过渡空间是交往活动发生的高频场所,如居室内门厅空间,不仅起到保证室内私密性的作用,还常作为家庭成员间交往的空间。

3. 2. 2 增加交往空间

3.2.2.1 开发采光口的交往功能

采光口附近的空间光线和视线好,具有良好的交往氛围[13]。设置大的采光口,利用采光口向外突出形成飘窗,或将采光口打开在外增加阳台,可增加室内交往空间。

图4 适应性设计户型平面图

图5 适应性设计中的中立方法、可变方法、可增长方法、多向联系方法变化图

3.2.2.2 合理安排空间回路

“空间回路”理论源自日本[14]。通过在轻质隔墙适当位置开设洞口,使若干个功能空间相互联系贯通,从而使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连贯,形成连续回环的交通流线。增设的洞口使原本无法交流的两个空间产生了联系,增加了交往空间,并形成视觉上的共享空间。视线相通和距离缩短,增加了交往活动发生的频次,并提高了交往效率。满足青年室内交往需求,同时符合青年群体家庭规模小,对家庭内部私密性要求相对低的需求特点。常用的空间回路方法有:用阳台连接多个房间;非承重墙上增设洞口;厨卫空间回路(图7)。

3. 3 基于青年群体审美需求的策略

3.3.1 空间细部个性化

图6 住宅空间私密性序列示意图

图7 空间回路平面图

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一个小居室的户型已经确定,因此常通过对空间细部的操作来满足青年个性化的居住需求。室内装饰设计应秉承简洁性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避免过多装饰造成空间拥挤压抑。采用软分隔的方法,利用小家具、色彩、灯光等划分空间,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创造余地。合理地运用色彩,在小居室内可以用统一淡雅的色彩淡化空间分区,在视觉上扩大空间体感,同时,可以利用色彩对一些不规则空间进行视觉效果上的修正,丰富细部空间的趣味性。

3.3.2 发展定制式精装修住宅

发展定制式精装修住宅,住户通过菜单式选房,选取家装模式,参与设计过程,使空间推陈出新,满足青年群体居住空间多样性的需求。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部品,精细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环保的建材降低成本[15],既减少了资源浪费,也使住宅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定制式精装修住宅可减少青年群体置业的经济压力,同时,精装修住宅拎包入住的特点,节省了青年因装修造成的时间耗费,符合青年群体消费特点。

4 结语

在设计细分化的趋势下,将青年群体居住空间设计作为独立命题展开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青年群体过渡时期的生活、交往、隐私、审美四方面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居住空间设计策略。但是,对青年群体

猜你喜欢
私密性空间设计群体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办公展示两不误的书桌
学校教育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
探析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打造花园式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