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住宅的品质提升
——以湖南地区几个住宅设计为例

2018-11-15 04:00GUOJun于顺亮YUShunliang周飞燕ZHOUFeiyan
住宅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户型住宅

■ 郭 军 GUO Jun 于顺亮 YU Shunliang 周飞燕 ZHOU Feiyan

1 绿色建筑走进民众的生活

自住建部2006年正式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来,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湖南省2010年发布《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截至2017年年底,湖南省取得绿色建筑标识总数量349个,累计建筑面积3 811.34万m2。在这349个标识中,设计标识343个,运行标识6个(其中2017年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96个,运行标识3个);居住建筑132个,公共建筑215个,工业建筑2个;一星级项目266个,二星级项目63个,三星级项目20个。湖南省完成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项目371个,创建计划专业评估299个,其中,2017年完成绿色建筑创建计划项目立项112个,专业评估117个。

《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7年10月20日起施行,《办法》明确: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社会投资的单体 5 000 m2以上的公共建筑以及10万m2以上的小区项目,应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湖南湘江新区、高铁新城等区域内新建建筑,要100%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将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2 几个品质有待提升的申绿住宅工程

图1 某使用频率很高的标准户型平面图

图2 某集团使用频率较高的标准户型平面图

图3 某申绿项目户型平面图

图1 ~3是几个申报绿色建筑标识的实际住宅工程,因为这几个工程都没有触及评价标准中控制项的内容,所以,总能通过主动式技术的增加来攒够积分而取得绿色建筑的星级标识,笔者认为,这几个工程的品质都有提升的空间。

2.1 某使用频率很高的标准户型

图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多个房地产集团标准户型库里的户型,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可以不经集团审批直接选用。这个户型在湖南和其他几个省份批量建造了很多,较受市场欢迎,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户型的品质并不是很理想。

该户型平面设计的凹槽里有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如果一个厨房在开窗时使用高压锅,喷气声就会在凹槽里不断反射影响到几十户人家。凹槽里挂有很多空调外机,离窗外2m处有一个连廊,为了通风最好开窗,可开着窗又无法解决声、光、热和隐私问题,还会担心防盗问题。

住宅要有良好的采光和私密性,主要功能房间要有良好的室外视野,因为窗外有个连廊,影响了采光,也让视野直接受到了影响。

电梯成组布置利于共享资源,共享资源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也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电梯分散布置,当一台电梯检修需借用另一台电梯时,穿行外廊时突然点亮的灯光和静夜中的噪声都会影响到相邻几户人家,而这个外廊封闭与否都会带来很多问题。

2.2 某集团使用频率较高的标准户型

图2是某著名地产集团标准户型库里的户型,亦在不同地区或小区里批量建造,因为这是出自著名地产集团的户型,据说在市场上卖的也很好,自然也被其他地产公司多次借用。遗憾的是,该户型住起来却并不舒服。

湖南大部分地区气候潮湿,住宅设计尤其应注重采光通风。形成通风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风压差和温度差,不能光有进风口,还要有出风口,如只有进风口而没有出风口,或者从进风口到出风口要经过很多曲折,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通风,更别说穿堂风了,风进得来出不去,就无法更新室内空气,这样的房子健康性就大打了折扣。该户型的六户中有四户不能获得良好的通风,空气不流通会使人觉得很不舒服。

自然通风解决的不好是住宅设计比较普遍的问题之一,很多人认为,由于高层建筑比较高所以风很大,通风根本不是问题,即使没有自然通风也可以通过空调、人工换气等辅助手段来解决,没有必要太过于强调。然而我们强调的是通风,与室外风的大小是两个概念,室外风大并不意味着建筑就会有通风,建筑物有进风口而没出风口就不会有有效的通风。

如果住宅设计中,自然采光和通风等被动式设计没有做好,那就需要采取主动的耗能技术加以改善,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这无疑与绿色建筑所倡导的,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相违背。同时,住户亦会产生更多的花费,而对主动式技术的过分依赖也是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不相符的。建筑设计中要解决的通风、采光等问题,几乎都可以通过人工手段来解决,如果都靠人工来解决的话,我们谈论绿色建筑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于面积比较小的户型,通常并不是很强调为各使用功能划分完全独立的使用空间,而是更倾向于以空间的整合、相互穿插渗透、交通空间叠加,来取得空间的高效使用并达到开敞的效果。在该设计中,餐厅与客厅错位,相对独立,而正因为它的独立让交通流线更长,餐厅和客厅各自的空间都比较局促,这样的空间布局也往往不利于结构的布置,结构梁的设置会使空间感觉更为狭小,该设计与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的设计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

2.3 某申绿项目户型

图3也是一个申绿项目。笔者认为这样的平面设计不符合基本的设计原理,也不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建筑物的体型越简单则体形系数较小,对节能越有利。如果凹凸过多会直接增加外墙面积,建筑的保温性能就会大打折扣。

之所以会有这样平面凹槽的设计,可能是为了满足开发商“偷面积”的要求,房子验收后再把这个凹槽补起来,每户就多了一个房间,但是在凹槽处并没有楼板,也没有边梁,补这个凹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经了解,如此设计确实是由“偷面积”引起,只不过开始设计时有楼板,也有护栏,标注为阳台,在计算容积率的时候还是超标了,要减少建筑面积,于是干脆连楼板也拿掉了,等验收以后再想办法补起来。这种做法曾经是很常见的潜伏设计,就是为了突破容积率,多些建筑面积。这样的工程首先就违背了绿色建筑要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不符合基本的设计原理,也不符合绿色建筑所定义的“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首先应该是一个概念设计,概念不对,即使按照评价标准攒够了分数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有如结构设计更重要的是概念设计一样,概念不对,即使有详细的计算书也不是一个合理的设计。

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个设计并没有违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里控制项的条文,不能直接否决,如果它在评分项里的积分达到了要求,就应该给予相应的绿色建筑星级认定。如此看来,如果一个在概念上明显不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却按评价标准取得了绿色建筑的标识,那我们就应该讨论现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了。不然我们无法避免在灰色的建设过程中,用一个灰色的设计去建起一栋“绿色”的建筑,这样的绿色是没有意义的。

绿色建筑不是评优秀设计,也没有数量指标限制,只要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取得了评价标准的相应分值就可以获评,而某些设计明显不符合绿色建筑理念,也不符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应当从概念上直接否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能充分反映“被动式设计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的绿色策略,评价标准应当正确地引导绿色设计。图1~3的工程,如果按照现行评价标准取得了绿色建筑的标识,那么笔者认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考虑适当提高了。

3 绿色建筑的理解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很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和概念上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概念上理解,有助于在设计中多采用被动式技术,而减少对主动式技术的依赖。如果用来改善声、光、热等居住条件的投资成本越低,住户的二次投资和电费就越少,这样的住宅就越接近绿色建筑。

3.1 字面上的理解

(1)绿色建筑应体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时段,包括规划设计、建材与建筑部品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安装、建筑运营直至建筑寿命终结后的处置和再利用。

(2)绿色建筑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建筑。

(3)绿色建筑应是环境友好的建筑。

(4)绿色建筑作为为人服务的生活和生产设施,是充分考虑人的健康、适用需求的建筑。

(5)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的建筑。

绿色建筑应在以上五方面都解决处理的比较好。我们可以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但是这种专业评价,是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某一建筑的绿色程度,而如何达到绿色建筑的真绿是需要从概念上进行设计的。犹如我们做体检,会有健康指标来衡量,而想要得到健康的指标,就需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从概念上来理解绿色建筑,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大致可以用四少四多来衡量。

3.2 概念上的理解

崔凯院士认为,要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节俭为设计策略、以常识为设计基点、以适宜技术为设计手段,去创造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他概括出绿色建筑的“四少四多”:①少扩张,多省地:节省土地资源是最长久的节能环保;②少人工,多自然:适宜技术的应用是最应推广的节能环保;③少装饰,多生态: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人性化的节能环保;④少拆除,多利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能环保。

由此看出,绿色建筑不应该是各种技术的堆砌与拼凑。在设计策略上应该是:被动式设计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

4 与绿色建筑相近的概念:健康建筑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领域,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都是空前活跃的,近些年比较常见的与绿色建筑概念相近的有: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生物气候建筑、低碳建筑、健康建筑等等。

近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健康建筑”, 2017年3月21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进行了2017年度第一批健康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证书授予仪式,首批健康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诞生。 3月22日,举办“健康建筑理论与实践”论坛,讨论健康建筑的标准规范、评价方法、技术措施和实践案例。

“健康建筑的推出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基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建筑评价工作标志着绿色建筑发展的新里程碑,提升了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并有效规范了新兴的健康建筑产业。”由此传递的信息是: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升级版,健康建筑比绿色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可是,绿色建筑本身就包括了健康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对此,不免产生疑虑,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谁更高端一些呢?

绿色住宅和节能住宅均有别于健康住宅。绿色住宅和节能住宅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健康住宅强调的是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满足居住者的健康,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住宅的健康性包括住区环境、居住空间、空气环境质量、热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光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健康,健康性可以以消耗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人的健康需求,但是健康住宅却是在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前提下达到了满足人的健康需求。

绿色住宅不一定是健康住宅,但是健康住宅一定是绿色住宅。简单地说,健康住宅是绿色住宅中更能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那一部分。

上述各种概念的基本内涵在实质上是相通的,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②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③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这些概念都是在保证使用者健康、舒适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共同目标,影响的是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行,虽然涉及到了建筑寿命终结后建筑材料的处置和再利用,但并不涉及到建设过程中的大拆与大建,建筑大拆与大建过程中,新建的房子有可能符合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但大拆大建的过程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绿色建设”,这样的绿色建筑“绿”的有些尴尬。在城市建设的靓丽光环下,建筑的短命现象在贡献GDP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一些项目的设计,在节能和绿建方面没有很好地实现源头控制。前期方案设计中,对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要求了解的不够,方案设计也未能解决好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要求,为了取得绿色建筑标识,后续的施工图设计只好在绿建公司的指导下,通过增加一些附加措施来让评价数据达标。一些项目虽然满足了评价标准的积分,但是与绿色建筑的本质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绿色建筑总的设计策略是被动式设计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如果自然通风这一被动式技术没有用好,就只能通过耗能的空调或其他主动式技术来弥补。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日照解决的不好,就不能称之为绿色建筑。

做好住宅的被动式设计,减少对主动式技术的依赖,可以明显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更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6 基于绿色理念的修改方案

以图2的设计为例,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修改。

6.1 改善通风

住宅设计一定要解决好采光通风的基本要求,如果评价其绿色与否,笔者建议,可以把有无良好的通风与采光上升到一票否决的高度。

图2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通风不好,所以对这个设计的修改,着重要解决的就是通风。解决通风直接的办法,就是看通风的路径在哪里堵住了就在哪里打开。

组织通风要了解形成通风的两个基本条件:温度差和风压差,要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让风有进口也有合适的出口,让风流经户内尽可能多的区域,死角越少越好。

单朝向设计是通风解决不好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边开窗,另一边是分户墙,风就没有出口。例如图2户型的后面四户、类板式一梯三户的中间户。图2通风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以分户墙为界形成了影响区域的单朝向,导致中间户有进口没有出口,后部两户有出风口却没有进风口,室内空气不流通,直接导致居住品质的不佳。解决的思路就是在不同的朝向设法开口,解决单朝向的瓶颈。左右两端中间户在分户墙上增加开口不可能,也不好开槽,于是考虑在东西方向增加开口,次卧室门窗同边,房间完全与另一户咬合,是通风的硬伤,必须把房间拉出来,使门窗不同边,让中间户能有不同朝向的开窗,只有不同的朝向才利于形成通风。

图4是笔者尝试修改的方案,仅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就改善户内空间、提高居住性能方面做的修改。对于竖向交通不做改动,其是否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以当地消防意见为准。

图2后面两户的客厅和餐厅完全是一个单朝向空间,通风条件明显不好,图4增加了一个南向开口,可以形成直接的穿堂风。把中间户拉出来,增加东西方向的开窗,次卧室的门窗不再同边,户型有了不同朝向的开窗,通风条件大为改善。

6.2 整合空间

图2东西两端中间户的餐厅与客厅是完全独立的,空间的错位让各个区域都显得狭小局促,两室户进卧室的小过道也感觉有些浪费。

刚需的中小户型与改善型大户型在设计上是有差异的。中小户型更追求精细、紧凑,大户型更注重舒适、气派和概念的“创新”。一个重实用,一个重形态,大户型更强调空间的划分,给不同的使用功能划分相对独立的空间,强调互不干扰。其实,家庭生活模式并不需要很程序化,本身各种活动是互相穿插进行的,即使大户型也应该是将不同使用空间适当划分,而不要过分独立。对于中小户型,尤其刚需的户型,则没有必要如大户型那样追求不同使用空间的完整独立,一些空间可以适当穿插。比如餐厅与客厅合为一个大空间,会让空间感觉开阔,让交通部分叠加,从而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而各自独立,很容易造成空间的局促和交通面积的增加。同时,空间的整合,减少墙体的错落,令结构布置变得简洁,简化了设计与施工,有可能结构成本也有所降低,空间的整合给装修的变化也带来更多的可能。

图4把餐厅与客厅调整在一个规整的大空间里,分别占据两头,在一个空间里相对独立,交通路线叠加起来,空间的整合使房间各处都感觉开阔了很多。

6.3 南向阳台

图4 对图2的修改方案平面图

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单元楼里,最接近自然的空间就是阳台了,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延伸,是居住者接受光照、吸收新鲜空气、进行户外锻炼,观赏、纳凉、晾晒衣物的场所。在寒冷的冬季,接受阳光对于老人和儿童显得尤其重要,南向阳台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能够直接获取阳光。由于湖南地区潮湿的气候特点,有的季节会经常需要晾晒衣物,在阳台北向还是南向的选择中,大家更希望能有个南向阳台。湖南大部分地区朝南和偏东偏西15°范围内都可以视为理想的朝向,东、西向和北向都是不太受欢迎的朝向,图2北向两户的阳台是朝北的,一年四季都没有阳光的照射,图4做了修改,把北向阳台改到了南向。

阳台跟着阳光走,在夏季起到遮阳的作用,在冬季提供晒太阳的便利,包括老人与孩子沐浴阳光和晾晒衣物的便利。取消了与客厅相连的北向阳台,客厅有了非常稳定的独立空间,客厅里的视线直接延伸到室外,而不是阳台上挂满的衣物,如果在客厅的窗外设置花池增加绿化,会很好地改善视觉效果。

7 结语

对于住宅建筑而言,如果最廉价的阳光、空气没有用好,最基本的采光、日照、通风得不到解决,那基本的生存需求就不会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得到满足,这样的建筑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绿色建筑,普通民众也感觉不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为了让绿色建筑名副其实,让那些明显有违绿色理念的和似绿非绿的建筑都得到否决,绿色建筑评价的门槛可以考虑适当提高。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户型住宅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Jaffa住宅
侨城一号A&E户型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