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是引领美好新海南建设的不竭动力

2018-11-17 14:54毛志华
今日海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区海南生态

文|毛志华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海南在经济特区建设中逐渐孕育和锤炼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风貌,是展示特区人品格、凝聚特区人力量、激励特区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奋力书写海南特区发展新篇章。

特区精神是特区实践的提炼与升华

特区精神植根于海南特区发展实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特区精神是勇于探索、奋力争先的“首创”精神。创新是特区的根与魂,是特区永葆活力、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海南作为全国最大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立,应创新而兴,勇于探索、奋力争先是其鲜明而宝贵的基因和禀赋。正是靠着“首创”精神,海南创造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先例:率先提出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积累了经验;率先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架构,为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借鉴;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目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近年来,海南依靠创新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率先在全国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规划委——海南省规划委员会,使各类重叠用地得到合理调整,生态底线得到落实,理清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简化;率先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提质升级,为全国探索经验;三亚“双修”“双城”成为全国首个“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城市,为新时期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珍贵样本;农垦体制、司法体制、行政审批等重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彰显……这一系列发轫于海南、引领全国的改革,都是“首创”精神最好的注脚。

特区精神是脚踏实地、尊重规律的“求是”精神。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近30年来一个重大成就,就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建省初期,由于对省情认识不充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以外贸、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政策出现偏差,导致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性金融危机,海南经济一度跌入低谷。与此同时,以资源环境为依托的热带高效农业、度假旅游业和资源型工业却悄然成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促使海南必须寻找一条立足于自身优势的特色发展之路。从“一省两地”、生态立省,到“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再到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些重要的发展思路立足省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得到了党中央充分肯定和全省干部群众的高度共识。2017年4月,省第七次党代会发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动员令,海南迈入发展的新时期。一路走来,海南执着开拓了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态文明新画卷。从彷徨到坚定,从挫折到辉煌,这看似平凡却又艰辛的探索背后,是海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求是”精神的不懈求索。

特区精神是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30年来,海南始终坚持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扮演好自身角色,忠诚扛起服务国家大局的“海南担当”。从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到“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贯穿着闯关探路的特区担当;从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中心和目标,到强力推动“多规合一”等重点改革,贯穿矢志不渝的改革担当;从三沙设市到加速军民融合发展守好祖国南大门,贯穿着坚毅务实的国防担当。同时,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不忘初心,不负重托,自觉扛起了富民强省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实打实的举措,不断诠释“担当”的意义,是恪尽职守的职责担当,是敢抓敢管的治党担当,也是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

特区精神是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海南是在较低的起点、较薄弱的基础上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型,从贫穷落后的边陲岛屿到初步繁荣昌盛的经济特区的蜕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拼搏精神的支撑。面对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南不避难、不退缩,越挫越勇,顽强奋进,推动经济走上了正常发展轨道;面对发展的重要机遇,不犹豫、不惧怕,乘势而上,克难攻坚,推动发展不断迎来新气象;面对“威马逊”等重大自然灾害,不惧风险,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不断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海南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向深化开放改革要动力,向提高效能提潜力,向优化产业结构强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拼搏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例,折射的正是海南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的精神。

特区精神是引领美好新海南建设的不竭动力

特区精神是海南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强调“海南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奋斗目标,这是海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快发展的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坚持用特区精神引领前行,开创海南更加美好的未来。

弘扬“首创”精神,勇于当好“排头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经济特区永恒不变的主题。

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海南仍需大力弘扬“首创”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一是要继续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推动海南省总体规划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加强土地、海域、海岸带、财政、投融资和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形成与“多规合一”相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省直管市县体制优势,推进综合审批体制机制改革,推广行政服务“极简审批”模式,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力争创造出更多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三是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重点扩大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领域开放,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释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优惠政策效应,形成国际化医疗技术服务产业聚集区;用好用足离岛免税、航权开放、入境免签、离岸金融等一系列特殊开放政策,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弘扬“求是”精神,稳健走好“特色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海南发展的关键所在。

必须牢牢把握“三大优势”,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坚决走好具有中国特色海南特点的发展之路。一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积极抓好绿化宝岛和湿地、热带雨林、海岸带及岛礁保护等生态工程,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呵护好、建设好,推动生态质量只升不降;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生态成为海南最大的“本钱”,让海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是要抓好旅游业这个龙头。全方位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落实“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加快“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和“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遍布全岛的美丽村镇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全面提高旅游等服务业供给质量,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三是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农业战略、产业龙头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创建、农业科技创新等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热带水果、花卉、冬季瓜菜、南药黎药和特色养殖等优势品牌,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效益、高产量转型,使“菜篮子”更优,“钱袋子”更鼓。

弘扬“担当”精神,自觉扛起“责任鼎”。担当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干部要敢于担当”“改革要强化责任担当”“中国对人类社会应有更大的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海南理应不忘初心,展现更大的担当。

置身于新时代,海南在继续肩负闯关探路使命的同时,更应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一是要守卫好祖国南大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三沙市建设,在维护好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扛起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责任担当。二是要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高质量服务保障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着力推进博鳌“公共外交”、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和海口“侨务交流示范”等外事交流合作,努力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三是要打造好“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发展壮大海洋产业,争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动海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航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经济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海南)—东盟优势产业合作示范区。同时,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锚定“三大愿景”目标,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的担当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省人民。

弘扬“拼搏”精神,始终不堕“凌云志”。拼搏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念。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我们只有奋力拼搏,才能实现后发赶超、后来居上。

弘扬“拼搏”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创造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的一流业绩,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是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定力。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成为大特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要保持真抓实干的劲头。深入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以一刻也不放松、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真抓实干,确保决策条条算数、任务件件落实、承诺项项兑现。三是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抓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摊,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任务落实,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H

猜你喜欢
特区海南生态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DC炫特区
热带宝岛海南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