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11-17 14:54符宣朝
今日海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海南建设发展

文|符宣朝

(作者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高度,充分表明了这一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省第七次党代会指出“经济繁荣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基础。必须牢牢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第一项主要目标即为“紧扣经济繁荣,基本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围绕这一目标作了系统部署安排。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并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在这样重大的历史节点,围绕加快构建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省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增长至关重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筑牢经济发展主体结构。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和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积极开展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产业规划引领、政策措施支持、改善发展软硬环境方面作了巨大努力,推动十二个重点产业持续加快增长。2017年,十二个重点产业合计增加值增长到3291.6亿元、增速提高到10.1%,占经济总量的73.8%。旅游产业、互联网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医药产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7个产业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下一步,仍要将培育十二个重点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细,务求见效。

一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产业加速成长。加快实施重点项目,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落地,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与全域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现代物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重点加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和产业项目招商、建设和运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特别是用好贫困地区首次公开募股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在热带农业、旅游业、海洋渔业等特色领域实现上市新突破。大力发展会展业。办好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级展会。开放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省-市县-乡镇”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多式联运等先进物流方式,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用。

二是以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升级。继续“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推进环岛旅游公路、既有西环铁路旅游化改造等一批旅游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50个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优化沿线景观,串联沿海岸线的“珍珠项链”。

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着力压减低效种植、转产高效种植,调优种植结构。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创新驱动,提高亩产效益。

四是调控优化发展房地产业。继续坚持调控,统筹运用土地各类政策工具,科学调控房地产开发规模和节奏,引导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优化。通过综合施策,既确保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又逐步减轻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五是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支持油气产业链向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向延伸,推进深海油气能源开发体制改革,加大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积极推动参与可燃冰勘查开发。推动海洋渔业从捕捞向养殖、从近海捕捞向远海捕捞、从沿海养殖向外海养殖发展,以海洋旅游、海洋油气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产业为重点,以三沙战略腹地为载体,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洋科技合作区建设。

六是加快低碳制造业发展。支持海马汽车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通过出口带动技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雄塑高性能高分子复合管材、威特低碳制造产业园、奥瑞克电梯海口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低碳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重点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科学规划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重型运载火箭总装总测项目落户海南,做好商业航天发射和火箭海上发射(回收)项目前期工作。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探测监测仪器、通信导航装备等产业。做优遥感信息产业。为军地提供海洋管理、海洋渔业执法、伏季休渔等方面的数据产品与服务。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着力完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带动产业项目落地和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改革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规范园区管理、激发园区活力。

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将商品住房库存继续稳定在合理区间。出台全省国有企业“处僵治困”指导意见,力争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综合施策将我省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多管齐下力促实体经济企业降低综合成本。围绕提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培育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工作方式,加快弥补发展短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

板。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国家南繁育种重点实验室、深海技术国家实验室、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平台。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平台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积极实施创业英才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大本省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力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天涯工匠”,多渠道吸引人才参与海南经济建设发展,向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的目标不断迈进。五是继续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增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同时也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以创新发展主要指标为例,海南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0.57%,明显低于2.15%的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件,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4.5%。要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就必须立足海南实际,利用优势条件,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一是集中力量在“陆海空”三大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完成南繁育种科技城、深海空间站、文昌航天科技城规划,力争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打造三亚深海科技产业园,重点围绕深海科技和创意产业发力,建设工业园区升级版中的样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持续加强“五网”建设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力建设完善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世界首条环岛高铁闭环运行,博鳌机场以“海南速度”建成投用,田字形高速公路骨架拓展延伸,三亚邮轮母港功能不断完善,海口港马村港区、新海港区陆续投入使用,农村公路、通用机场、中心渔港等加快布局建设,岛内外立体化交通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建成全光网省,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由明显落后进入全国中上行列;建成昌江核电一期、西南部电厂等重大能源点,突破了长期电力短缺的瓶颈;天然气管网西线建成、东线开工,洋浦、澄迈两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产;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红岭灌区、南渡江引水等大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完成23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等。

下一步,将继续聚焦“五网”的建设:“路网”——2018年底前建成文昌昌洒至铺前公路项目、定海大桥海口连接线工程、国道G223海榆东线亚龙湾至海棠湾公路改建工程等,加快推进琼中至乐东、万宁至洋浦、文昌至琼海、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铺前大桥,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环岛旅游公路、文昌至定安高速公路等。“光网”——2018年底前建成光网智能岛、中国铁塔基础网络完善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海南移动信息基础设施、中国联通海南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电网”——2018年内建成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南方电网与海南电网第二回联网工程等。“水网”——2018年内建成松涛西干渠乐园至春江水库补水段,完成红岭灌区工程、海口南渡江引水工程主体建设,开工建设三亚西水中调一期,力促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年内动工。“气网”——加快推进文昌至琼海至三亚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同时,瞄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加快重大项目谋划和推动前期工作,形成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完善的持久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推动陆海统筹协调、区域分工协作、市县错位发展、垦地合作共赢、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加快“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充分发挥海口、三亚南北两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行中部保育发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三是推进儋州、琼海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拓宽东西两翼发展空间。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我省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进一步落实配套政策,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推广新型城镇化建设“三不一就”模式。五是做好陆海统筹。研究制定海洋强省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海南省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策划实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

对海南来说,开放是发展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海南是一个岛屿型经济体,原材料、销售的市场两头在外,不开放就是死路一条,而越开放就越有发展空间。一是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相衔接、提升海南开放水平的制度安排。二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按照产业互补原则,拓展友城布局,利用侨务资源,扩大国际“朋友圈”。三是积极参与泛珠合作、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四是发挥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对外开放平台优势,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兴商的氛围,促进企业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五是推动资源要素更有效配置。进一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坚持转变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方式等。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愿景亟待新作为,新目标引领新行动。在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际,在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立足省情、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题中之义、重中之重,更是各级各部门肩上之任。在中央的殷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争创更具说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H

猜你喜欢
海南建设发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热带宝岛海南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