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民生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擦亮海南医疗健康产业“金字招牌”

2018-11-17 14:54韩英伟
今日海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字招牌中医药海南

文|韩英伟

(作者系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引进培育健康产业集群,推动医疗健康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养生健康岛。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卫生计生事业和医疗健康产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顶天立地”“比翼齐飞”的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健康领域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这既契合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也呼应了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时代要求。可以说,医疗健康产业乘机而起、顺势而为,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辉煌历程的突出体现。

发展

“立地”,就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着力点,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升治病防病能力水平,这是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基础。

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过去30年,我省全面恢复建立了乡村卫生机构,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从“五统一”向“七统一、一共同”模式转变,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和基层信息化全覆盖目标全面实现。构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形成“1小时三级医疗服务圈”格局。综合医院普遍改扩建或新建,建立1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家三级专科医院,每个市县拥有至少1所二级甲等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公立医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级开展并实现全覆盖。获得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专业)建设项目,眼科等部分学科实现了“大病不出岛”的目标,并呈现省外患者上岛就医的趋势。全省建立4家三级甲等中医院、8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占全省中医院总量的70%;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分别达92%、72%、80%和67%。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过去30年,我省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大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省-市-县-乡(街道)四级预防保健网。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和底线思维,连续9年无甲类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始终坚持科学防控,有效防范非典、H7N9、埃博拉等重大疫情,成功应对2014年威马逊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确保大灾之后无疫情。始终坚持综合施策,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5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增至17个,健康城市村镇建设全面启动,积极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做好优生优育服务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功阻断154例重型地贫胎儿出生,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逐步实现全省同质化。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50.29/10万降至382.28/10万(甲乙类),疟疾发病率从23.46/万降到0.01/万,疫苗接种由原来的“四苗防六病”增加到“十二苗防十五种病”,接种率从10.87%提高到90%以上。

经过30年的建设,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逐步提升。全省卫生机构数由3764个增加到5135个,医院数(含卫生院)由426家增加到509家,卫生机构病床数由2.06万张增加到4.05万张,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由33张增加到44张,卫生人员总数由3.52万人增加到7.48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医生数由16人增加到22人。人均期望寿命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70.01岁,增加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76.30岁;每10万人孕产妇死亡率由52.56(1991年数据)下降到10.2,婴儿死亡率由44.83‰(1991年数据)下降到6.0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54.40‰(1991年数据) 下降到8.02‰,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提前达到国家目标要求。2011年至今,全省卫生总费用由163亿元增加到303亿元。

求索

“顶天”,就是以破解健康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为重点,积极吸纳和引进国内外最前沿的先进医疗技术,为海南当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产品。

社会办医,做大做优增量。为建立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我省在价格松绑、医保定点、服务准入、自由执业、公私合作等方面支持鼓励社会办医。2004年,我省放开了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根据成本和患者消费能力来自行定价,价格报备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008年,我省明确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可以成为新农合定点,并且政策和公立医院完全一致。2010年,由省政府和社会力量“公举民办”(BOO模式)的省肿瘤医院开始筹建,是我省首次入选财政部确定的国家PPP示范项目。2015年,我省率先出台《海南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超前放开医师多点执业束缚,实行省内医师区域注册制,允许省外医师到海南多点执业。2016年出台政策,允许公立中医医院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前提下,使用医院资产的30%以下,设立独立法人、独立运营的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或者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的营利性中医药机构,提供特需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高位嫁接,帮扶合作共赢。为实现“弯道超车”发展,我省实施“大手牵小手”战略,积极主动引进省外优质医疗和医学教育资源进驻海南,全省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国家科研基金立项、医教协同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解放军301医院海南分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海南分院等高品质医院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国内著名医疗机构入驻三亚。借助“一市(县)一院”建设工程,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华西医院、同济医院、湘雅医院、西京医院、齐鲁医院等48家国内优质医疗资源,与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了委托管理、合作办医、技术扶贫、人员培养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合作筹建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施“好院长、好医生”“妇幼双百”人才和“百名老京医”引进项目,推进浙琼、津琼、沪琼人才战略帮扶合作,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省政府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合作协议。

经过30年的改革,我省社会办医规模由1992年11家民营专科医院发展壮大到目前社会办医疗机构1273家、床位数4695张,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5.3%和13.6%。纳入省重点项目的社会办医疗健康项目29个,总投资3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海南现代妇婴医院是全省首家通过JCI国际认证的医院,海口恭和苑“医养结合”的养老业发展模式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评价,三亚国康医院全盘导入台湾整合式医疗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海南慈航国际医院与奥地利奥美德医疗集团合作建设,海南潮滩湾国际医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建设……这些优秀的社会办医院必将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个性化的就医体验。

提升

“比翼齐飞”,就是以实现人民群众幸福快乐满意为奋斗目标,打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基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健康产业品牌。

积极打造博鳌乐城健康产业高地。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被李克强总理誉为“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乐章”,被赋予了药品进口注册审批等9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措施。省政府调整强化了先行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医疗技术评估办法、卫生行政许可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先行区先行先试“极简审批”改革,项目落地建设有关审批事项由原来需要8个省级部门和14个市级部门分别审批,变为4个省级部门和1个市级部门审批,社会投资项目落地所需时间由改革前的429个工作日缩短至57个工作日。先行区现已对接项目101个,正式受理71个,27个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总投资210亿元,已完成投资57亿元。其中,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博鳌恒大国际医院、博鳌慈铭国际医院等7个项目已建成,超级医院一期正加紧推进,拟于今年3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2013年6月,我省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商务部确定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在重点区域建设期间,我省被国务院列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省,中医药服务贸易被作为全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海南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设立全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联席会议办公室,从“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和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项目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制定中医药服务贸易标准和规范”和“放宽公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贸易医疗服务比例限制”等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确定海口市中医医院、三亚市中医院、琼海市中医院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仅2017年,三亚市中医院和社会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就接待外宾达1.8万人次,同比增长35%。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量、服务境外居民量持续攀升,受到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肯定。

随着医疗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全球朝阳产业,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医疗健康产业列为全省十二大重点产业,在省卫生计生委成立健康产业部门用于规划和指导全省健康产业发展。我省医疗健康产业已初步形成“五中心、四集群、多点分布”的产业格局,先行区与三亚市已被纳入国家首批13个健康旅游基地,我省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健康旅游基地的省份。目前,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已启动。2017年,全省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达121亿元,增速达到7.2%,高于全省GDP增速,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刘赐贵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用“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为国际化”来阐述未来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路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进海南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培育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快成形成势,实现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来讲,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医疗健康产业刚刚起步还未成势,医疗旅游先行先试任重道远。“而立之年”的海南需要推进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医疗健康产业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突围,巩固扩大优势,补齐补强短板,早日建立起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健康保障。H

猜你喜欢
金字招牌中医药海南
联合金融赋能发展中心:打造“金字招牌” 做好人才培养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海联汇力打造六合凝聚海外力量的“金字招牌”
2020金字招牌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