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检查诊断脑外伤的临床比较分析

2018-11-17 08:20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横轴局灶脑外伤

李 焜

脑外伤指外部物体造成脑部肉眼可见的伤害,普遍可引发严重后果,例如:不同程度永久性功能障碍,并且其损害程度与伤害性质属于弥散性损害或局灶性损害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脑损害区域不同则其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而局灶性损害存在造成听觉异常、视觉异常、语言异常、感觉异常及运动异常的可能性,弥散性损害存在造成意识模糊、睡眠状态及记忆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以硬膜下血肿、遗忘综合征、意识障碍、昏迷及脑震荡综合征为典型临床症状[1]。一旦脑外伤诊断不及时或诊断准确性不高则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鉴于此,文章重点探究CT与MRI检查诊断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治于本医院的112例脑外伤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其中,112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7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1±2.5)岁,平均接诊至入院时间(3.1±1.3)h,平均体质量(62.6±1.8)kg。112例患者中小学初中文化35例、高中大专文化35例,本科及以上文化42例。11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①纳入标准:112例患者均符合脑外伤诊断标准且各项生命特征处于稳定状态。②排除标准:112例患者不存在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112例患者不存在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

1.2 诊断方法 112例患者均先后实行CT检查及MRI检查,即:①CT检查:选择东芝X-Vision单螺旋机,设置扫描层厚度不超过10 mm且扫描9~10层,针对临床疑似后颅窝病变的患者实行扫描层厚度为3~5 mm的薄层扫描。②MRI检查:选择西门子1.5T Symphony设备,选择SET1W扫描程序及横轴位或加矢状位,针对TSE或T2W横轴位或IR-TSE冠状位,实行EPI-DWI横轴位控制每平米毫米1000 S及B值不超过0.5000,其图像由MR软件自动生成ADC图像。所有检查结果交由医院2名主治医师共同查阅,再实行复查或手术确认检查结果准确性进行相关数据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选择(±s s)为表示形式,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率(%)为表示形式,进行χ2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12例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的检查效果。见表1。

表1 112例患者CT、MRI检查的检查效果准确率比较 例(%)

3 讨 论

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MRI设备不断革新改进,MRI诊断速度不断加快,促使其扫描成像日趋清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由于MRI诊断组织分辨率较高不受骨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能清晰显示额极、颞极、颅前、脑干及小脑等位置的病灶,能发现CT诊断无法明确的病例,例如:颅前窝骨折、颞极蛛网膜囊肿、额极胶质瘤等[2]。经研究发现,脑外伤患者实行MRI诊断漏诊率及误诊率较低,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立足于患者实际情况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事件。

综上所述,相较于CT检查,脑外伤患者实行MRI检查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而临床诊断主张两者联合使用最大限度降低漏诊率[3],有助于患者机体康复。

猜你喜欢
横轴局灶脑外伤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及中西医治疗效果的分析
请 您 诊 断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莫把此图作彼图
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横轴向承载力
流动管理:一种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