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2018-11-17 08:20何修秀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银屑病状态满意度

何修秀

银屑病是一种非常顽固的慢性疾病,银屑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及病情逐渐加重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本文研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医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46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36.5±1.65)岁;病程0.3~40年,平均(7.2±3.5)年;男性10例,女性13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39.5±1.75)岁,病程0.2~41年,平均(7.8±3.6)年;男性12例,女性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分析 通过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等手段,对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心理特点。结果如下:①焦躁型[2]:多为中老年患者,患病时间一般较长,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经常有全身皮疹和瘙痒等临床症状,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心浮气躁,易怒易躁。而且大多数患者求治心切,到处求医,对于药物的副作用考虑较少,滥用药物,导致病情加重。②疑惧型[3]:大多数患者对于银屑病认识不足,加上久治不愈,便会对疾病产生恐惧、紧张和怀疑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患者的精神承受极大痛苦。③自卑型:本型多发生于青壮年,由于本病皮损常较广泛,影响患者的外表形象,加上病情经常反复发作,这样就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交往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再与患者的婚姻和家庭联系起来,可能会使患者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表现出绝望、唉声叹气、性格内向和悲观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自杀念头。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首先将银屑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耐心地解答,同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认识,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后期治疗,诱导患者把心里不安、悲痛和烦恼宣泄出来,给予恰当的引导,以达到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同时还要向患者强调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要科学客观地看待疾病。在生活上嘱咐患者禁酒禁烟,同时向患者介绍之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②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地沟通,多关心和安慰患者。对于自卑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在语言上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要及时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③环境护理:鼓励患者与别人进行交流以此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还可以采用集体授课、专题讲座和播放心理音乐等方式来让患者处于一种轻松状态,营造一种良好的治疗环境。同时还要鼓励患者主动打开心扉,多与他人交流,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稳定患者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SDS和SA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并采用问卷的方式来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s,分)

组别 n SDS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3 59.3±3.2 31.5±4.4 58.4±3.6 32.6±4.9对照组 23 59.8±3.2 43.3±5.2 59.1±4.1 44.5±3.5 t 0.819 12.847 0.951 14.656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 论

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但它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目前,临床上对于银屑病还没有研究出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严格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热水洗烫,禁止搔抓[4]。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疾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识,积极的与他人交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对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不仅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措施,还对部分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抑郁评分(SDS)和焦虑评分(SAS)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在抑郁评分(SDS)和焦虑评分(SA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银屑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医患和谐,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银屑病状态满意度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