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分析

2018-11-17 08:20张红琴周宏霞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盆底前列腺癌根治术

汪 斐 张红琴 周宏霞

前列腺癌是一种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1]。常见症状有疼痛、排尿障碍、血尿、前列腺增生、尿道阻塞等,发生骨内转移时会引起骨痛。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早期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前列腺根治术,对于前列腺癌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还没有发生扩散或转移的患者,成功率高,但是手术创伤大,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多,尿失禁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达到0.3%~65.6%[2],由于尿失禁患者不自主的尿液流出,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成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主要的护理问题。本文就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年龄56~75岁,平 均年龄(62.48±2.56)岁,病程6~59 d,平均病程(37.25±3.15)d,尿失禁1级8例,2级10例,3级7例。观察组,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2.12±3.52)岁,病程6~60 d,平均病程(25.63±3.12)d,尿失禁1级9例,2级10例,3级6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3]①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且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过往无尿失禁史;无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患者意识清晰可以有效配合。②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合并心、脑、肾功能不全者;意识不清,有沟通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用药、饮食和生活护理,术后在拔除导尿管时,指导患者训练肛提肌功能,并进行心理疏导。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干预。①锻炼盆底肌功能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在术后尽早锻炼盆底肌功能。患者用腹部吸气,保持适当频率,带动会阴及肛门部进行收缩,保持30s每次,1组训练100次,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组,坚持1个月为1个疗程,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完全3个疗程。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监测盆底肌肌电活动,转化为视觉和听觉信号,有效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盆底肌训练。②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外阴皮损护理,为患者讲解尿失禁的护理和功能恢复知识。指导患者排尿后及时清洁换衣,需要时擦爽身粉等,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辛辣食物,睡前不食用流质食物并提前排空尿液。③用药护理:临床常用药物盐酸米多君治疗尿失禁有一定疗效,但也易出现不良反应,耐药性差。患者服药期间医护人员要做好预防和处理的准备。④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身体异味、外阴皮损、病程长等,导致患者对预后没有信心,常出现抑郁、自尊受损等消极悲观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心理暗示等帮助鼓励患者的恢复训练[4]。

1.4 观察指标 ①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患者能够稳定控制排尿过程,为显效;不稳定但是偶尔能够控制排尿过程,为有效;患者尿失禁情况无任何改善为无效。②尿失禁持续时间和患者主观幸福感比较。主观幸福感用MUNSH量表评价,包括体验和情感,包括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和12条目,0~48分,分值高低于患者幸福感呈正性相关。③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GQOL-74评分比较,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性相关[4~5]。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由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感MUNSH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UNSH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和MUNSH评分对比(±ss)

表2 两组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和MUNSH评分对比(±ss)

组别 n尿失禁持续时间(d) MNUSH评分(分)观察组 25 2.35±0.82 18.25±3.26对照组 25 6.87±3.65 12.63±3.42 t 12.06 13.31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生活质量对比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状况、心理功能。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疼痛状况 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5 67.25±3.12 81.36±2.58 67.31±1.25 85.12±0.21 71.22±3.16 84.36±1.28 70.41±3.61 86.12±6.13对照组 25 67.36±2.18 72.25±1.28 68.26±1.32 77.54±1.02 71.57±2.36 75.42±1.62 70.51±3.22 72.82±2.05 t 1.09 13.96 0.34 14.18 0.37 15.03 1.02 19.1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为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是目前标准的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创面较大,并发症多,尿失禁就是其中一种,其中92%患者能够自主控制排尿,0.3%的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放置人工括约肌[6~7]。由于尿失禁患者常出现身体异味、外阴破损、功能恢复需要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等,给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护理也越来越重要。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尿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显尿失禁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MUNSH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心理疏导等,可以促使患者加强控制盆底肌自主收缩的训练,可以促进尿道关闭功能的恢复,同时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极大的促进了患者尿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前列腺癌根治术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