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1型糖尿病肾病预后的研究

2018-11-17 08:20周晓婉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终末期进展肾病

周晓婉 任 伟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由T淋巴细胞介导,胰岛β细胞被攻击破坏,引发炎症。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发病,约占糖尿病的10%左右[1]。由1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统称为1型糖尿病性肾病(T1DN)。目前,T1DN引起的终末期肾衰竭是1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多种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DN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本研究收集了100例确诊的早期T1DN患者与100例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受试者血清VLDL-c、UA水平,留取尿液检测尿mALB水平,并对T1DN患者进行5年随访,旨在探究血清VLDL-c、UA和尿mALB与T1DN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早期T1DN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包括男性37例,女性63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33.8±2.1)岁。收集同期确诊为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包括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1.4±1.9)岁。1型糖尿病的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型糖尿病诊断新标准[3]。T1DN的诊断依据参照2014年国际糖尿病(ISPAD)指南中制定的T1DN诊断标准[4]。由研究人员对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等基本临床信息进行采集。本课题的开展经过院伦理会批准。

1.2 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的检测 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含促凝剂采血管抽取研究对象治疗期的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于1 h内4 ℃条件下12000 g离心力离心15 min。VLDL-c采用一步法测定,UA采用酶偶联法进行检测。患者留取清晨非运动、非应激状态下洁净中段尿5 mL,标本36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进行mALB检测(mALB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随访 按照T1DN患者纳入本研究的时间,依次对纳入的患者进行11~60个月的随访。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下述情况即为随访终点:①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肾病的判定标准为血肌酐≥442 umol·L-1,肌酐清除率<25 mL·min-1。②患者死亡。③60个月后未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未死亡。对未死亡的T1DN患者在随访60个月后由专业医护人员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检测血浆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与肌酐清除率(Ccr)等肾功能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和多组间比较时,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信息以及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的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BMI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均显著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临床信息及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的比较(±ss)

表1 两组基本临床信息及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的比较(±ss)

组别 病例组(n=100)对照组(n=100) t/χ2 P年龄(岁) 33.8±2.1 31.4±1.9 t=1.145 0.527男性(%) 37.0(n=37) 42.0(n=42) χ2=2.254 0.075 BMI(kg/m2) 20.4±1.9 20.1±1.8 t=1.135 0.275 VLDL-c(mmol·L-1) 0.8±0.1 0.5±0.1 t=3.753 0.003 mALB(mg·L-1) 37.7±3.4 6.7±1.0 t=4.470 <0.000 UA(mol·L-1) 308.4±15.1 270.6±12.7 t=4.379 <0.000

2.2 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T1DN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 在11~60个月的随访中,未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者58例,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者24例,死亡者18例。未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组的平均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组与死亡组的平均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T1DN患者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依据病例组的VLDL-c、UA、mALB中位数将患者分为相应的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BUN(与血清VLDL-c、UA和尿mALB的R2分别为0.297、0.290、0.287,P<0.001)、Scr(与血清VLDL-c、UA和尿mALB的R2分别为0.311、0.277、0.303,P<0.001)、β2-MG( 与 血 清VLDL-c、UA和尿mALB的R2分别为0.283、0.290、0.262,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Ccr呈负相关(与血清VLDL-c、UA和尿mALB的R2分别为0.306、0.291、0.273,P<0.001)。见表3。

表2 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T1DN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ss)

表2 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T1DN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ss)

注:a:未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组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组相比,P<0.05;b:未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组与死亡组相比,P<0.05。

组别未进展为终末期肾病(n=58)进展为终末期肾病(n=24)死亡(n=18) F P VLDL-c(mmol·L-1) 0.4±0.1ab 0.9±0.1 1.3±0.2 3.724 0.002 mALB(mg·L-1)33.1±2.6ab40.6±1.8 47.7±2.0 3.370 0.011 UA(mg·dL-1)285.7±50.9ab318.6±57.9430.3±67.75.276<0.000

表3 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T1DN患者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3 讨 论

血脂异常是DN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的分子学机制包括:增加氧化应激,激活TGF-β途径,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单核细胞迁移等。梁惠霞[5]对76例DN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DN患者血清TC、TG及V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DN患者的血脂水平对疾病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李军辉等[6]对122例DN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DN患者不仅存在TC、TG及VLDL-C等血脂成分含量异常,且血脂异常的程度与患者肾功能存在负性相关,提示对DN患者进行血脂监测有助于病情评估。mALB是反映肾脏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因而检测尿液mALB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肾小球的受损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UA升高作为DN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是DN患者UA清除率下降,血UA水平升高并形成结晶,刺激活化白细胞,后者释放炎性因子,引起炎症,导致肾组织损伤[7]。此外,血UA 结晶还可蓄积于血管内皮,诱发内皮功能障碍,加重肾小管的损害[7]。

目前,关于血脂、血UA、尿mALB与DN的研究多集中于T2DN,关于T1DN的研究则十分有限。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次探究了血清VLDL-c、UA和尿mALB水平与T1DN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VLDL-c、UA和mALB水平与肾功能存在负性相关,且高VLDL-c、UA和mALB水平的T1DN患者更容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甚至死亡。这些研究结果与前期国内外研究相呼应,表明检测血清VLDL-c、UA和尿mALB是评估早期T1DN预后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血清VLDL-c、UA和尿mALB对早期T1DN的预后评估价值,有望为T1DN的病情监测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终末期进展肾病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