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内营养输注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作用

2018-11-17 08:20甘园园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营养液缺血性发生率

甘园园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根据缺血范围分为局限性脑缺血、弥漫性脑缺血[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神经受损严重、部分脑组织坏死,导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及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合并有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时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溃疡、坠积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血糖波动与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保持血糖稳定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2]。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血糖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6例;年龄51~89岁,平均年龄(62.9±3.6)岁;观察组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5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62.7±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缺血性脑卒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时间、鼻饲管使用时间均超过2周;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消化系统病变者;血糖>25 mmol/L。

1.3 方法 根据患者体重、营养状况、身高、合并疾病等情况计算营养制剂的剂量,鼻饲前先用负压吸出胃内气体、残液,在胃液<100 mL时开始输注营养液。①观察组采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输注,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卡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肠内营养液TPF-D 500 mL/袋,使用营养泵持续输注营养液,输注速度维持100 mL/h。②对照组采用定时推注营养物质,将计算的营养液总量平均分成5份,每隔2 h用50 mL喂食针筒灌注法进行定时管饲,每次推注时间至少10分钟。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4 h、6 h血糖,进食结束时及进食结束后2 h的血糖水平,对照组餐后2 h血糖在第1次进食2 h后至第2次进食前检测,餐后4 h血糖在第2次进食后2 h至第3次进食前检测,餐后6 h血糖在在第3次进食2 h后至第4次进食前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s s,mmol/L)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s s,mmol/L)

组别 n 空腹 餐后2 h 餐后4 h 餐后6 h 进食结束时 进食结束后2 h观察组 38 6.85±1.71 8.77±1.89 9.35±1.83 10.35±3.13 8.88±2.53 7.91±1.94对照组 38 6.79±1.93 8.70±1.91 9.18±1.99 9.78±2.88 9.12±2.60 8.60±1.91 t 0.1434 0.1606 0.3876 0.8261 0.4078 1.5624 P 0.8863 0.8729 0.6994 0.4114 0.6846 0.122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是引起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主要与脑动脉痉挛、狭窄、贫血、血栓形成有关,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清、吞咽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身体、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3]。糖尿病是引起粥样斑块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有糖尿病时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的预后[4]。所以,稳定血糖水平对疾病的控制有重要作用。肠内营养支持直接将营养液经导管输入胃肠道,给药方便,保护胃黏膜,临床主要用于危急重症患者、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支持[5]。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并不单一,无论何种方式,减少对血糖的影响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采用每隔2 h定时推注、营养泵持续输注营养液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糖波动范围较小,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不会引起血糖波动。血糖过高、过低或波动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脑卒中患者有吞咽障碍,不能自主进食,根据患者营养状况计算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可以稳定血糖,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避免发生营养不良、血糖波动[6]。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一般在1 h后,较正常人更晚,胰岛素水平与血糖水平呈正比,当血糖超过临界点后就会产生葡萄糖毒性。营养泵持续泵注营养液操作简单,能够安全精确输送营养液,符合人体生理特点,保护胃黏膜,严格控制进食量,稳定血糖水平。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营养液污染率[7]。而定时推注营养液每隔2 h输注一次,将营养液总量平均分成五份,用药后患者有近2 h的胃肠道吸收时间,胃肠道持续吸收、胰岛素的自身调节功能均为持续的过程,促使血糖波动与高峰与持续营养泵输注一致。所以,两种肠内营养液输注方式对血糖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进食后血糖有所升高,空腹时降低,无明显波动,符合正常血糖转化规律[8]。本文所选定时推注的间隔时间为2 h,胃肠道能够在此期间吸收、消化营养,提高了机体的营养水平,同时也避免了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营养泵或每隔2 h定时推注营养液对血糖无明显影响,患者血糖波动小,并且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增强抵抗力。同时,低血糖、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减少,对胃黏膜、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改善了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营养液缺血性发生率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