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11-17 08:20陆晓玲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血糖患病率教职工

陆晓玲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致死率致残率高。目前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7亿,每年由于血压过高导致200万人过早死亡[1]。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体检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10~11月份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选择体检资料完整共2313人,其中男性1400人,女性913人,年龄21~92岁。

1.2 方法 体检前1天嘱参检者停服一切降压药,禁高脂饮食。体检项目包括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血压前安静休息10分钟,取坐位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生化检查:体检当日空腹抽静脉血5 mL查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

1.3 诊断标准 ①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服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3级,1级(轻度)高血压、2级(中度)高血压、3级(重度)高血压。②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7 mmol/L,其中有一项及一项以上高者为高脂血症。③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④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血压患病情况 2313人共检出高血压800人(34.59%),其中男性1400人共检出高血压618人(44.14%),女性913人检出高血压182人(19.93%)。高血压800人中1级高血压592人(74%),2级 高 血 压173人(21.63%),3级 高 血 压35人(4.37%),1级和2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63%。

2.2 高血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65岁以后高血压患病达到高峰,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各个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男女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

2.3 高血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根据体重指数将参检人员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

2.4 高血压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高血压组中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关疾病患病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长迅猛,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体检高血压患病率达34.59%,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与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缺乏体育锻炼有关。调查显示各个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这除与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外,还可能与男教职工生活方式不合理,社会活动应酬多于女性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65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达到高峰,这与机体器官老化,肥胖血脂血糖代谢功能紊乱,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因此年龄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级和2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63%,虽然1级和2级高血压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比3级高血压低,但该人群的基数和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人群特异危险比分高,因此1级和2级高血压是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重点对象。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发病中体重指数是较为重要因素[3]。本次调查显示超重、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高血压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研究证实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时大血管结构和功能受损明显,致血管顺应性下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血压升高[4]。因此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会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增加心血管事件,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重视非药物治疗方案[5]。作为高校医院应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利用健康讲座、宣传栏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建议学校多增加一些体育设施,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35岁以上就诊教职工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做到高血压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已诊断高血压的教职工,建议及时系统的药物治疗,保护心脑肾等脏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高血糖患病率教职工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