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情动而辞发

2018-11-17 02:58杜君英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质排比句流星

杜君英

一位同学在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第一句是:“宽容是深邃天空里的一颗流星。”其他两句也使用了比喻,很优美的语句。“深邃”的“邃”字写得一点不差。但仔细一想问题便来了——“宽容”怎么就成“流星”了呢?流星转瞬即逝,难道作者的意思是,只在很短时间里宽容,超过那个时间就不宽容了吗?在一次课上,我特意问他,他答:“以前的老师要求我们,作文开头一定要使用优美的词语写一组排比句,而且,每一句话最好使用比喻。”

哦,原来问题在这儿。

“当冬雪渐成回忆,泥土的欣喜淹没了灰尘的喧嚣。几缕翠色的清风,温柔地引领着彷徨的嫩芽,在这别样的寂静里,悄然绽放出生命的真谛。”

这是一篇被老师当作范文写母爱的作文的开头。读起来仿佛也很美,但仔细品味,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小作者是在竭力使用优美的词语,力争使自己的作文富有美感,从而获得读者的称赞。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写法总有些不知所云。

还有一些语言堆砌、故弄玄虚的作文在考场上得了高分……

老师要求开头必比喻、排比,词语堆砌的作文被当成范文,语言华丽成了获取高分的重要筹码,真情实感反被忽略,这种倾向堪忧啊——是我们,是教育者,是孩子们的师长的引导,使得学生的作文成了这个样子。

看看语文课本里的大家是怎么行文的: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

这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开头,读来自然、朴实,没有丝毫的扭捏和做作。

那些读起来美丽的句子,因为缺少了内涵,读过也就读过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鲁迅的这篇散文,许多段落我都能背诵,主要是内容真切、语言朴实使然。

初中课本有篇课文,题目叫《散步》,作者莫怀戚这样写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般来说,被收入到课本里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它们是数以亿计的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莫怀戚平实的敘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孝敬和疼爱,读来亲切,深受感染。

《阿长》于细微处见精神,比如,为了突出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鲁迅写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背影》语言平实,比如,朱自清写父亲买橘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余秋雨的《信客》语言质朴而典雅,比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无论哪一篇,也无论风格如何,都没有以华丽的词语取胜的倾向。

言为心声,心里是怎么想的,事情是怎样的,就照直说好了,实在没有必要为取悦读者,而特意使用那些似是而非的词语。我这样说,与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练字无关,“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那都是为了准确地表达事物的本质而锤炼最合适的字词,与“宽容是深邃天空里的一颗流星”具有质的区别。

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说:“情动而辞发。”在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不应该在词语上做过多要求,只要使用比较恰当的词语,文通字顺地表述了事情的经过,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情感,就应该加以肯定。

良好的语感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而自然形成的,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和观察、思考,形成思想,有了丰富的思想,再辅以艺术的构思,文章自然文质兼美。越是接近生活,越是靠近心灵的东西,写出来就越能打动人心。

我以为,作文语言的最高境界是朴实无华。

猜你喜欢
文质排比句流星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从“四计歌”学排比
排比句
文质相合 淡泊自守——張世刚书品小议
流星小古灵精怪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29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