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2018-11-19 11:06
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随感杂文

[学习材料与方式]

鉴于当时中国学艺上闭关、送去、送来,一些权贵荒芜本土、充盈列强,鲁迅对此痛心不已,撰写杂文 《拿来主义》《随感录三十五》《随感录四十八》等篇,先破后立,论证有力,警示后人对本国文化应有辩证的继承观,批判吸收外国文化。《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传统篇目,过去是单篇独学,本次教学将围绕《拿来主义》进行群文教学。[教学任务与安排]

以 《拿来主义》为例实证鲁迅的文化遗产继承观。

活动一:鲁迅论文化遗产的去留(1课时)

1.诵读《拿来主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梳理作者观点、论述层次和方法。

活动二:我看鲁迅的褒贬态度(1课时)

1.《拿来主义》《随感录三十五》《随感录四十八》的共性与个性。

2.探究形成这种共性与个性的深层原因。

活动三:我的文化遗产继承态度(1课时)

1.发散思维,收集当下继承文化遗产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现象。

2.质疑思考深层原因,发表自己对“拿来主义”的独到见解。

活动四:拓展运用写作(1课时)

1.口头表达,批判辨析“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观点,树立自己观点并举例。

2.书面表达,写一篇500字的杂文《“拿来主义”新说》。

活动一:鲁迅论文化遗产的去留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随笔、杂文,《拿来主义》作为第一篇,这是鲁迅1934年创作的经典杂文,针对当时“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现实,以反语讽刺、委婉劝谕、直接抨击等各种手法阐述个人观点,该文是鲁迅以杂文进行战斗和思想启蒙的佳作。教学时应从议论文角度把握作者写作思路,认识作者观点与材料的紧密结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阐发,锻炼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这是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杂文,学生学习杂文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对如何有效继承与吸取本国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思考。而本篇杂文是鲁迅先生缜密的思维、深邃的思想与犀利幽默语言的高度统一,对学生有很强的思想冲击力。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理清文章结构,探明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写法。

2.学习比喻、类比、对比等论证方法,体会鲁迅杂文讽刺犀利的语言特点。

3.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与实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鲁迅杂文破立结合的写法,学习比喻、类比等论证方法。

2.引导学生辩证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点拨启发,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鲁迅风骨入手探析鲁迅思想

蔡元培撰写一联,痛挽挚友鲁迅: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这幅对联反映出鲁迅的文章风骨,文章有如此风骨是因为鲁迅富有热情和正义感,对社会、对人生、对国家有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拿来主义》,看看这篇文章反映出他的什么思想。

二、研读:理解拿来主义

1.什么是“拿来主义”?

(指导学生筛选出文本最能概括 “拿来主义”内涵的句子。)

参考:第7段“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点拨:“运用脑髓”能不能换成“运用脑瓜或运用脑筋”?“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各强调什么?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点拨1:作者在“拿来主义”前提出哪几个“主义”,其表现、危害和作者态度分别如何?

点拨2:鲁迅如何论证送去主义的危害?

小结:“主义”是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理论和主张”,鲁迅先生将“拿来”称为“主义”,并非小题大做。

3.如何实现“拿来主义”?

(朗读8-9段,学生自主思考,分组研讨“拿来主义”的错误态度和正确做法。)参考:

①错误态度:不加挑选,“全不”表示否定态度。

孱头---害怕逃避;昏蛋---全盘否定;废物---全盘接受

②正确做法:占有、挑选,去粗取精,批判继承。

鱼翅---精华,使用;鸦片---精华与糟粕并存,供治病,存放;烟灯和烟枪---糟粕,送点进博物馆,其余毁灭;姨太太---糟粕,走散,毁灭。

小结:在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8、9段介绍“大宅子”以及“大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等,运用比喻、对比论证,形象性与严密性统一。

三、得法:破立结合

1.找出文本中所有出现“拿来”关键词的段落,构建思维导图,掌握论证方法。

2.思考将1-6段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与第7段“拿来主义”的内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不可行。采用因果论证,破立结合。以“送去”等危害突出“拿来”之必要,“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3.由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学会说理思辨,提高自己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以此警示同学们学会思维严谨,语言精炼。

孙绍振先生认为:缺乏微观基础的空话、套话、大话、胡话乃至黑话,本是由来已久的顽症。所问肤浅、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糊里糊涂。

四、拓展:阅读相关文章

根据本文作者的思辨方法,阅读 《随感录三十五》,还原鲁迅国粹观的论证结构。

五、作业:思辨训练

1.有一篇时评认为: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请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写一两句个人见解,要求:批判辨析此观点,再树立自己的观点,并举一个事例。

2.推荐阅读:鲁迅《随感录四十八》;王小波《我看国学》。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随感杂文
画与理
顶天立地的女人们 印度写生随感之一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随感二则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