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2018-11-19 11:06
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蜜蜂科普生物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旨。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指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与作者观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味优秀科普文中蕴含的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并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感召下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梳理文本,指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与作者观点。

2.赏析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旨。

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优秀科普文中蕴含的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并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感召下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读文本,完成表格内容。

物种 行为方式 社会特征蚁群白蚁蜜蜂黏菌细胞腓鱼、飞鸟人

2、自主阅读《蝉与蚁》。

(设计意图: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由于学生科普文阅读兴趣与经验相对缺乏,不一定能耐下心来阅读。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梳理,提升阅读效率,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近几年野生动物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导入,形象直观,易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于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梳理要点,把握主旨

本文所描述的生物具有哪些社会行为?又呈现出怎样的社会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生物的社会行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以此切入,能让学生较快进入阅读状态。另外,梳理要点,也能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归纳概括与理解能力。)

物种 社会行为 社会特征蚂蚁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建造蚁丘时,所有成员会根据不同需要搜寻正合规格的细枝。白蚁建造巢穴时,它们知道在建完一根柱子后,全队转移到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又知道怎样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拱券。蜜蜂蜜蜂单个蜜蜂根据小蜂指令外出寻找花蜜,但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自动分群,但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黏菌细胞起初,它们一个个到处游动,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后来,闻声聚集,排列成星状,相互接触,相互融合。互相依赖互相依存互相联系集体协作行为有目的相互交流配合默契同步活动腓鱼、飞鸟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人 起初孤独探索,但或早或晚总要互相呼唤,交流信息。

四、赏析语言,领悟主旨

1.比较语言风格的差异:出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社会行为》一节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两种语言风格的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社会行为》文字片段摘录:

社会行为的特征

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你很容易在蚁群中辨认出蚁后,它的腹部通常膨胀得很大,是专职的 “产卵机器”。雌蚁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等大部分工作。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

……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设计意图: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区分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不同。)

2.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的?请同学们品读文中写人及其他生物的语句,谈谈体会。

(学生活动:一、二组品读写其他生物的文字,三、四组品读写人的文字。先独自品味,再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语言是情感表现的符号。分析作者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来能够感受作者独特的个性,二来能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语言风格、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

(1)品读写其他生物的文字

①第六段写蚁群建造蚁丘时,“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

第七段,写白蚁“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第八段,蜜蜂根据同伴的指令寻找花蜜,代“蜜蜂”言---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第九段,写子实体中生出的下一代细胞,又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雄心勃勃”,这两个词写出了新生命作为个体诞生时的相对独立,初来世界时的自信满满。

总结: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再次强化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相似性。

(2)品读写人的文字

可提示: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人?怎么写的?

对人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人时,把人当作物来写。

第一段写医学家们举行年会就像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用“急匆匆来回乱窜”写出参会人员来回走动行色匆匆的神态;“停一停强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写人们见面时的彼此寒暄交流;“筑起巢穴”写人们分成几组相互讨论,协同完成任务。

作者把“碰碰触角”“筑起巢穴”这些用在动物身上的词用在了人身上,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的相似性。

最后一段,写科学家起初独自探索,但后来,或早或晚,在工作行将完成时,总要一边探索,一边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呼唤”“大叫”,把人放在最原始的状态下,写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人们有所发现时急于分享的喜悦。

总结:作者在写其他生物时用了 “电话”“保守党”“艺术家”等描述人类社会的词,把其他生物当成人来写;写人时又用“碰碰触角”“筑起巢穴”“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等常用于动物身上的词,把人当作物来写。作者为什么要把物当作人来写,又把人当作物来写?是为了表明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借此嘲讽其他人不愿意承认这种相似性,总认为人类优于其他生物的傲慢自大。

五、拓展阅读,深悟主旨

阅读法布尔《昆虫记》节选《蝉和蚁》,谈谈感受。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旁注阅读感受,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同质文章阅读,强化学生对优秀科普文中蕴含的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的感受,并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感召下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生1:小时候读,更多关注的是内容,对作者描述的昆虫世界非常感兴趣。这次细读,发现作者用的文字十分生动,比如运用比喻,把来抢蝉浆汁的昆虫比作“强盗”,把蚂蚁比作“凶悍的强徒”,写出了它们的强横、贪婪,表达出作者的内心的不平。

生2:第11段用主人的“大方”与来客的“贪婪”作对比,突出蝉的分享精神,来客的贪得无厌。

生3:“厚着脸皮去抢”“跑来跑去寻找饮料”,运用拟人,写出其他昆虫抢掠别人劳动果实时的丑恶形态。

生4:大量修辞的使用,除了起到十分生动有趣的阅读效果,也体现出作者的情怀,他完全是把昆虫世界当作人类社会来看的。这种平等的观念,体现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如何平凡,每一个生命在他眼中都有着无比的高贵,使他深感敬畏。

生5:一反传统认识,观点独特。寓言故事让人们对蝉形成了好逸恶劳的印象,而作者却用自己的观察得出了与寓言故事相反的结论,即“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

这种实地观察难能可贵。

师:你的认识很深刻。作者不是坐在实验室中,根据累积的相关知识作演绎,而是置身田野去实验,去观察。这种方法完全建立在对生命的固有的形态的尊重上面,可以说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位的方法。刘易斯·托马斯采用的也是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学的这篇《作为生物的社会》,节选自他的《细胞生命的礼赞》,还有个副标题是 “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生6:作者写的昆虫世界里的分享与争夺,其实也是人类社会中经常会发生的。

师:是的。生物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我们能在动物的世界里找到人类世界的影子。

林贤治在《午夜的幽光: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中谈起法布尔的《昆虫记》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通过这个读本,我们不但可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得以获取一种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得以解读“世上最晦涩难懂的书---关于我们自身的书。”

总结:我想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本文《作为生物的社会》。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书,不仅仅是一本弘扬科学精神的书,更是充满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书。作为生物学家,他们走出实验室,走进大自然,艰苦追踪、仔细凝视,以一个诗人的赤子之心,悲悯之心看待与人类比邻而居的生物世界。以诗性的语言,记述那些卑微却灵动的小生物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物王国,更是一个充满尊重与关爱的温情世界。在他们构筑的生物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联合与争斗,看到了取悦与骄傲,看到了给予与占有,看到了良善与丑恶。看的是蚂蚁,看的是蜜蜂,看的是蜗牛,看的是蝴蝶,同时也在看着自己。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起,请带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试着去读读更多优秀的科普文章,读读其他生物的故事,或许你会对自己有新的认知,对人类社会有新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

阅读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中其他文章。

(设计意图:阅读成本大套经典作品,提升科普文阅读能力。)

附:板书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

尊重·关怀

猜你喜欢
蜜蜂科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科普达人养成记
第12话 完美生物
科普漫画
蜜蜂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