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14条政策建议

2018-11-20 05:48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农技培育实训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破解多方面的难题。加快培育各类乡村急需人才,壮大“新农人”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各地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优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

(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科学确定相应培训内容。在综合素质方面,重点设置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在生产技能方面,重点设置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内容;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重点设置创新创业、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内容。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推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设置职业素养、创业实践、产业融合等内容,提高教育培养的系统性科学性,满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

(二)强化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发展能力培训。立足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培育对象特点,分类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培育。突出农村电商运营、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设计和网红爆款打造、知识产权和商标注册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坚持按需施教,推行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教学。

(三)培训农民玩转“掌上新农具”。举办新型职业农民手机应用培训班,围绕“手机助力农产品线上营销”主题,大力推进手机应用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培训农户利用手机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促进产销衔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线上采购,促进农户与生产商对接,帮助农户获得物美价廉的农资产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防范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能力,保障农民财产安全。

搭平台,拓展培训新渠道

(四) 大力发展线上培训和涉农知识付费产品。鼓励开展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在线服务试点,支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将在线学习费用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列支范围。组织动员各级农业科教管理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农技推广和培训机构等管理人员上线服务,鼓励开发涉农知识付费产品,引进政府购买服务,帮助涉农人员提高生产种植技能,提升产量、品质和收益。

(五) 建立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内容,邀请农业专家、基层干部、农业技术员、合作社骨干担任辅导员,直接到田间地头进行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以理论课堂为主的封闭式教学向以田间课堂为主的答疑式培训转变,畅通农民培育“最后一公里”。

(六)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公益性培训资源。把高校和产业进一步全面对接起来,采取“黄埔军校”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研发、创业同步进行。发挥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农业装备、都市农业等五大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支持各地整合资源打造农业孵化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开设“三农”大讲堂,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

强保障,夯实培训软硬件

(七)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的技能专项培训。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要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采用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灵活教学模式,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协调小组和工作机构。

(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各地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要求,以职业素养、教育培训情况、知识技能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效益等为参考要素,制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并根据实际逐步建立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的表彰奖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充实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基地建设,遴选建设一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支持各地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分层培训需求,部省重点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条件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育管理能力;市县重点完善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升基础培训和服务能力。

(十)完善培训体系,动员社会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训工作,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积极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学院、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建机制,探索培训新模式

(十一)健全联动机制,创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动态模式。建立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预警机制、培训课程动态调整机制、资金投入与培训效果评估挂钩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协调联动,培养适应市场用工变化的技能型劳动者队伍。整合职业院校和企业实训资源,加大实操比重,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技能实训能力,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人才。

(十二)探索“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培育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探索“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培育模式,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两条主线,在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内,分阶段组织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菜单式学习、顶岗实训、创业孵化等多种培育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新型职业农民走出去,开展跨区域和国际交流。

(十三)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新农人”模式。

一方面,以兴趣为导向,打破专业建制班束缚,学员根据不同兴趣和职业规划,与企业共同组建动态班。企业量身订制企业化课程,学员定期到企业参与师傅指导的现代学徒制学习实践。另一方面,采取“三结合”“双循环”“两指导”的育人方式,即育人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由校内专任教师同企业管理者、技师共同承担教学,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在循环中逐渐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十四)探索建立农技人员跟踪服务模式。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机制,将跟踪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有机结合,实行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别进行为期3年和1年的跟踪服务。

猜你喜欢
农技培育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