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学历史课“活起来”

2018-11-20 05:38项忠
书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岳麓亲历者历史

项忠

历史是指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时间不可倒流,所以历史不可重复,也无法再现。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要准确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还比较困难,因此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并巧妙地加以运用,就可以让原本逝去的历史“活起来”。“鲜活的歷史”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还可增强历史学习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让历史“活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用影视“再现”历史

当前有许多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有的气势恢宏(如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题材的电影《大决战》),有的叙事严谨(如1997年由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2012年冯小宁导演的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有的人物刻画细腻(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刻画),有的演绎生动(如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中对两千多年前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的演绎)。当然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有很多。这些影视作品都极为生动地“再现”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进程,自然也成为历史教学中可贵的教学资源。

二、让亲历者“还原”历史

所有已经发生过的人的活动都可称为历史。对于发生不久或者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并不久远的事件,还可以用采访事件亲历者,通过亲历者讲述的方法来“还原”历史。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访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通过这些革命前辈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教科书中“红军长征”、“抗日烽火”等历史“鲜活”起来。又譬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这一内容时,可指导学生“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过祖辈的亲身经历来“还原”那段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动乱岁月,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史学家在记录重大历史进程时往往从大处着手,难以顾及“小人物”在这过程中的遭遇,而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却往往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讲述正好可以弥补史家在记载历史事件时对“小人小事”记载的不足。教师如能组织得法,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讲述就能在鸿篇巨制之外多方位“还原”历史。

三、用实物“印证”历史

(一)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历史博物馆中的藏品,对学生了解历史、“触摸”历史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秦的统一》这一内容时,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现场感受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学生不仅对中国秦朝时期高超的雕塑水平有直观的了解,也能够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秦正是有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的混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二)发挥遗迹(遗址)、故居的作用

遗迹(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遗迹(遗址)可以带着我们穿越时空,“触摸”历史。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的“七七事变”时,如能带着学生探访卢沟桥,抚摸桥上的石狮子,看看桥面护栏上的累累弹痕,就仿佛置身于八十年前发生在这里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之中,历史的凝重和沧桑感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

(三)发挥历史老照片的作用

每一张历史照片几乎都对应着一段历史往事,挖掘这些历史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可很直观地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活”的历史。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补充些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方面的图片资料,就可增强学生对“自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转到当时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上海”这一变化的理解。

四、让文字“述说”历史

文字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来源。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都十分注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因此也都非常重视史书的编写。自有文字记载的商朝至今,历史记载延绵不绝,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在这些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以“二十四史”最为著名,许多历史典籍不仅是不朽的史学名著,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编写的《后汉书》等。这些亦文亦史的典籍翔实“述说”着朝代的兴替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秦朝的灭亡》中关于“楚汉之争”的内容时,教师可补充《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四面楚歌声的情况下与虞姬诀别时唱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十分生动地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让两千多年前的那段凄美历史活现在学生的眼前。

五、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绎”历史

在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形势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绎”历史,让历史“鲜活起来”。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以日军侵入东北和东北老百姓逃离家园的视频资料,让八十七年前日军发动的这起侵华事件及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在教学中还可借助图表、动画等方式,来加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效。

其实,让历史“活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巧加运用,就能让已经逝去的历史鲜活、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促进我们的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岳麓亲历者历史
初心如磐
宋拓岳麓寺碑册
触发与激活:影像艺术叙事理论的机制建构*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叙事与能力培养——以岳麓版、人教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为例
践以诺 行以诚——习近平全球妇女峰会讲话之际访1995年“世妇会”亲历者林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