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1-24 16:00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
商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才课程管理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广州511300)

一、前言

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的时期,企业需要重新优化、调整、组合创新因素,使企业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供给侧的四大要素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实际上是从供给角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满足人们的需求,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而供给侧改革对会计行业造成的影响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的高度关注,传统的财会知识、财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迫使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将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放在会计发展的重要位置,他明确指出:“争取3至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至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直接影响管理会计人才的整体质量。高校应制定怎样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本科院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困境

管理会计又称为“企业内部会计”,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专注于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更侧重的是会计人员应具有规划与报告、决策、营运和领导等能力。一名高端的管理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提出有效的决策,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使企业的价值得以提升。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的新需求

传统管理会计的知识架构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的概念、发展历程、职能、基本理论等;第二部分,具体决策方法的学习,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经营预测及决策、存货决策、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业绩考核等。一般情况下介绍全面预算、业绩考核的篇幅很少,仅仅简单地介绍相关流程。教师在授课过程,更加关注前部分的讲授(即是前言、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经营预测及决策、存货决策、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而后半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一带而过,甚至让学生自学了解;同时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提出新的需求,管理会计的内容不断充实,例如出现了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内部控制、成本粘性、管理会计信息化等热点,在教材上均没有体现。这样一种注重传统忽视前沿的授课方式,将不利于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教学方式落后,学科内容重叠严重

在“互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高校教师课堂授课依然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辅以习题的讲解,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这三科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但是观其内容,却又有许多知识点存在严重交叉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况,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管理会计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是会计的生命,实训课程是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中,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是丰富的,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分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等,但是管理会计只是安排了理论课程,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提出对企业有利的方案,这样的人才不受企业的欢迎,甚至将会被现实所淘汰。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提取,为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精通计算机及相关的财务软件。高校若想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增加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或者增设管理会计实践课,及开发或者购买相关的管理会计软件。

(四)人才评价体系单一

传统的人才评价模式一般是: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也主要从考勤情况给予分数,期末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比较少涉及案例分析题。这样的考核方式,只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从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长此以往,势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造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的制约。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主要采取“刺激需求”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大量企业重核算、轻管理。第二,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发展期,主要通过规模的扩展达到利润的增大,忽视了创新因素的组合给企业带来了的益处。第三,科技的发展程度不足以满足管理会计进一步运用提出的需求。以上原因,均会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内部原因

第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受到外部原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相比财务会计的课程设置,管理会计只是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并没有设置完整的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的教学需要,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管理会计的能力素质。第二,教师本身的制约。大部分教师长期专注财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管理会计往往被忽略。同时,由于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内部的管理者提高信息资料,导致实践的机会较少,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不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同时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教师将制约管理会计在教学中的发展。

四、供给侧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第一,细化课程设置。目前,课程设置基本是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但是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面设置。高校可以细化到不同专业方面制定不同教学计划,既可以让学生清楚不同专业方向的区别,又可以突出不同专业方面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区别。第二,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大部分高校有关管理会计的课程只是设置了管理会计(或者初级管理会计),所讲授内容很少涉及考核及非财务信息等知识,管理会计的知识严重缺失。因此,高校可以增设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企业预算、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软件运用等课程。第三,增加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据调查,大部分高校管理会计理论课程设置课时为54节或者72节,而实践课程课时基本为0。管理会计是一门非常注重经验和实践的学科,缺失实践课程无疑于“纸上谈兵”,高校增加管理会计实践课程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校可以用一个学期学习理论课程,第二学期学习实践课程。

(二)丰富管理会计实践形式

实践教学一般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校内仿真,通过实训课程及全面仿真平台达到实训的目的;第二,校外实习,通过已有的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等方式达到实践的目的。管理会计实践课程可分为三步骤进行:

第一步:预热阶段。以教师为总负责人、学生干部为成员成立管理会计工作室,其职能主要通过组织“管理会计讲坛”邀请专家开设讲座、网络宣传等方式让大一新生了解管理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管理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胜任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的能力要求等。同时,有条件的院校组织学生走访企业。

第二步:专业实践阶段。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通过采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典型案例,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管理会计如何帮助企业提高其价值。课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例如财务决策大赛、“挑战杯”、IMA组织的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对于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使其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帮助学生建立管理会计思维。

第三步:综合实践阶段。第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实习平台,例如高校建立的财务共享中心。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评价等相关的管理会计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第二,学校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并且用管理会计的思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这一成果可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属于内部会计,实习生可能不能轻易接触到相关工作,解决的方法可以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毕业了就成为公司的员工。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胜任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

第一,教师需转变教学思想。从以往满堂灌、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性教学。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利用微课、幕课等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第三,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宣传,管理会计的证书(CMA及CIMA)逐渐被认可,许多大企业在招聘时将具有CMA证书或者CIMA证书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在教学中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开设课外培训班或者特色班。第四,重视案例法教学法的运用。只是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本土化案例的开发及剖析。第五,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重叠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进行调整、管理会计与成本管理进行调整,这样既可以突出每个学科的教学重点,又可以节约教学资源。

(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管理会计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因此人才评价体系应由以往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体系,改为“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并且考试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主要由小组的实践报告和个人实践报告组成,个人实践报告由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要求下寻找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剖析,而小组报告则由教师提供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考取CMA证书或者CIMA证书,凡通过后适当加分。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学校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学校一方面应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创造实践机会,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一批管理会计的骨干教师,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同时,学校建立人才外聘机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实务界精英来学校讲学或者开讲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前沿问题,还可以促进师生与社会的接触。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供给侧改革,传统的会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财务会计急需向管理会计转型。各高校应不断地深化和改革管理会计教学,在确保学生成才的目标下,明确并细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课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才云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