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018-11-26 13:05
运动精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技战术排球竞技

张 敏 郭 荣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 现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

排球自19世纪末由美国人发明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排球运动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最初的排球运动仅仅是一个把球在空中隔网拍打的简单活动,迄今已发展成为在奥运会中有六人制排球和沙滩排球两个竞赛项目,坐式排球也成为残疾人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国内大量文献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竞技排球,有些从多个方面研究,有些则深入某个点进行钻研,大部分是从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去论述,为竞技排球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张利认为排球运动具有智、高、快、准、全、变、巧的特点,他通过一些理论和数据分析证实这些特点对排球运动的影响作用,指出了21世纪排球运动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世界女子排球向男子化方向发展、现在排球运动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相连、现在排球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以及娱乐排球成为热点等[1]。

刘彩惠提出左右胜负的几个关键因素:快速多变的打法,占有空中的优势,完美无缺的技术,以及身体训练水平、灵敏、耐力、心理的其他因素。得出四点启示:(1)好的理论经验和传统是宝贵和重要的;(2)最新发明新技术,新打法的人未必能永远保持先进;(3)整体的胜利要依靠个人的努力;(4)任何一种事物要想取得最好的,都有选择的余地[2]。

李明伟提出其观点:(1)攻防平衡已成为现实;(2)技战术向全面、高度、快速、多变方向发展;(3)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和大众化;(4)媒体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发展;(5)排球运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排球运动走向现代化催化剂;(6)现代排球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7)排球运动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8)排球运动科研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3]。

郑红波指出,排球运动自创建以来,经历百余年的时间,逐步发展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现在排球在各队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技战术和特点,其技战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运动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且攻守平衡;技战术更加丰富,更加注重实用。排球运动作为竞技体育进入世界舞台相对晚一些;高水平的排球力量的天平向西方国家倾斜;攻守平衡将成为现实;技术分类趋于模糊[4]。

凌文杰从训练方面(提倡逆向思维、要以科学研究指导训练)、技战术方面(攻防转换节奏加快、攻防出现两重性)、心理方面、体能训练方面、规则修改方面阐述了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排球运动的现状:(1)技战术方面:基本功不扎实,个人技术不全面,比赛时心理底气不足。(2)队伍成长方面:队伍制度不健全、后备力量不强。(3)训练方法上:没有统一的训练计划、整个队缺少必胜的信念。(4)新旧体制交替不完善,不规范。(5)排球改革处于萌芽阶段,市场发育不成熟。(6)没有和国际排球真正接轨。同时介绍了我国排球运动改革趋势:包括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发挥排球协会的作用;训练体制改革推行职业排球和非职业排球共同发展的格局;竞赛体制的改革,提高比赛数量和质量;强化管理,狠抓训练,提高排球技术水平[5]。

2 排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发展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2016年6月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6年10月国务院再次颁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民族强。因此,排球发展不应只局限于竞技排球,应同时着重发展娱乐排球。

从起源了解排球,其本身就从游戏中产生,排球运动诞生之处,是作为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游戏被人们所接受的。人们隔网拍打,追击嬉戏,以不使球在本方落地为乐趣。从现代的角度,从健康的角度,更应把排球运动深入到青少年、老年人和社会当中,要丰富排球的类型,如气排球,软式排球,沙滩排球等娱乐形式。娱乐排球作为一项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老少皆宜的游戏式运动项目,自身所拥有的易学有趣、健身健心、赛制灵活和参与团队性强等优势却为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探讨该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具体价值、分析其价值在推广发展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利用的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推广展现该运动价值的思路与对策,无疑会对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国民体质持续20年下降,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比重在中国也是相当大。因此,如何把娱乐排球渗入老年人的生活当中,让娱乐排球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对提高国民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张利.21世纪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集宁师专学报,2005(6):73-75.

[2] 刘彩惠. 论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启示[J].湖北体育科技,2005(3):79-81.

[3] 李明伟.谈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1):116-117.

[4] 郑红波.现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浅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101-102.

[5] 凌文杰.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改革现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8-100.

[6] 俞继英.奥林匹克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技战术排球竞技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2016 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