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偏高水分玉米入仓及储存期间安全管理技术

2018-11-27 01:55韩建平汪福友张海涛
现代食品 2018年18期
关键词:粮温粮堆储粮

◎ 韩建平,汪福友,党 捷,张海涛

(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有限公司,河南 周口 466315)

1 背景

1.1 玉米籽粒特性

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玉米胚大,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有较强的吸湿性,呼吸强度大,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比正常小麦大10多倍[1-3]。玉米不耐高温储藏,在30 ℃左右时籽粒中酶的活性加强,呼吸旺盛,消耗干物质,增加水分,放出大量的热,加速品质劣变,同时也易受玉米象、锈赤扁谷盗、麦蛾及印度谷蛾等常见害虫的为害,给安全储藏带来一系列的困难[4-6]。因此玉米保管难度较大,极易发热、生虫、生霉。

1.2 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保管经验

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保管玉米已有二十多年,多为东北产玉米,偏高水分玉米储藏管理虽然比小麦难度大,但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通过入仓工艺、机械通风、就仓干燥、害虫防治等技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

2 玉米的入仓工艺

2.1 入仓期间设备选择

以平房仓为例,仓房规格为60 m×27 m×6 m、48 m×18 m×5 m、34 m×13 m×4 m。入粮需前对仓内进行彻底打扫、消毒、铺设通风笼。由于玉米降水速率较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其通风途径比,如地上笼由过去的一机三道改为一机五道;另四角预埋垂直竹笼,使气流更加均匀地通过粮堆,减少通风死角。

入仓前准备好整筛设备,如滚筒筛、高效振动筛或精选筛。滚筒筛产量较大,除杂效果一般,但通过对筛体三段筛网尺寸、吸风口改进后,除杂效果明显,一些破碎粒能从小杂口筛出;振动筛产量不大,前期除杂效果好,但筛体路径短,筛孔易堵还不易清理,作业工人往往为了卸车效率提高流速,除杂效果差;精选筛整筛效果好,但因产量低一般情况下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应根据作业量的情况,合理选择整筛设备。

2.2 把好入仓粮的水分关

由于玉米一般是秋冬季节入库,粮温一般在15 ℃以下,害虫活动较弱,入仓期间主要是控制水分及杂质。在水分方面,含量15%以下质量合格直接入仓,为了便于保管员监测,在入粮现场配备一台便携式水分快速测定仪,卸粮期间,随时检测,便于保管员及时了解水分情况;水分含量为15%~18%,利用库内有烘干设备优势,烘干降水处理,质量合格后入仓。

2.3 把好入仓粮的杂质关

轮换任务大的使用滚筒筛除杂,轮换任务小的可使用精选筛;利用输送机连接处的落差,用1 kW轴流风机风选除轻杂;固定一名人员,在粮堆上清扫因自动分级形成的杂质区;勤换落粮点,减弱自动分级的影响。

3 玉米的通风降水工艺

3.1 度夏前的通风降水

3.1.1 通风工艺

玉米入库后水分一般在14.5%~16%,平均15%左右,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玉米通风降水,至翌年的4—6月,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机械通风降水,前期采取压入式通风,直至把粮堆中下层3 m以内的玉米水分降至14%以下,此时粮堆会出现明显水分分层,中上层3 m以内的水分,特别是距粮面2 m以内的粮堆水分会维持在15%左右,若继续采取压入式通风,中下层的水分降低,中上层的水分在湿热扩散的影响下不降反增。

面对这种情况,常采取吸出式通风来降低距粮面2 m内粮堆的水分。若上层粮堆水分普遍偏高15%以上,甚至达到16%,此时采取就仓干燥设备对上层进行干燥降水,采用提管、移管方法把上层水分降到14%以下。

3.1.2 通风期间注意事项

根据环境温湿度和最佳通风降水湿度比较(见表1)合理开关机。一旦环境湿度超过最佳通风降水湿度(最高不达到相应温度下粮食的吸附临界湿度),就应该停止通风,同时操作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粮情和设备运行情况的巡回监测,重点是:风道口是否完好畅通,风机软连接有无破损、漏气,电机轴承、电缆插头有无起热,声音是否正常,粮面有无漏斗状凹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阴雨天气,及时遮盖风机,收好电线防止雨淋,并密封仓房。

表1 玉米通风降水湿度快速选择表

3.2 秋冬季防结露通风

9月初散气(揭膜)后,当外温较低且相对湿度在80%~90%时,进行压入式机械通风,不但可以降低粮温,而且可以有效地弥补底层粮食水分过低的现象。通过前期降水通风后,粮堆上层水分基本都在15%以下,局部高水分粮可采取就仓干燥或单管通风处理,可把上层水分有效降低至14%左右。由于季节变换,粮堆内部湿热扩散,粮堆表层不可避免的产生轻微结露现象,可采用深层(2 m)翻粮机把全仓粮食翻一遍,这样做即均匀了上层粮堆水分;又增加了粮堆孔隙度,提高机械通风效果。进入12月底时,使用1 kW轴流风机采取吸出式保水降温通风,通风结束后,最高粮温为10 ℃左右,平均粮温为5 ℃左右,为翌年的安全保管打好基础。

4 玉米的就仓干燥

就仓干燥设备主要由立体插管风道和主风道通风软管组成。立体插管风道由直径110 mm、长度1 100 mm带孔铁管、不带孔PVC管组成。该设备移动灵活,适应性广,对粮堆大小、高低不限。可根据粮堆情况,立体插管可以单组使用,也可多组并用,而且可以打入粮堆不同的深度,同时弥补地上笼通风系统设置的不足。地上笼通风一般在两风道之间、墙角和杂质聚集区容易产生通风死角,就仓干燥设备可以消除地上笼通风死角,解决无地上笼需通风降水的问题和风道堵塞、地上笼布置不合理的降水问题。

当粮堆高度大部分在5 m以上,降水通风效果不明显,粮面较高,易出现水分分层现象,使用压入式通风降水时为使上部储粮安全,致使底部粮食过干燥,水分丢失严重。而就仓干燥系统可以通过逐步提管分层进行通风,使降水均匀,解决了底部粮食水分丢失严重的问题,同时可以对粮堆任何部位的粮食进行处理。如粮食在储藏期间由于湿热扩散等原因,造成水分转移分层并引起局部发热,可采用就仓干燥系统直接处理该部位粮食,快速解决问题。

5 储藏期间害虫防治措施

5.1 高浓度PH3熏蒸杀虫抑霉

在完成中上层降水后,利用夜间低温,使用地上笼通风系统进行降温,仓内平均温度降至25 ℃左右时对粮食进行薄膜密闭熏蒸。熏蒸时,应采取聚氯乙烯膜粮面密闭熏蒸,熏蒸期间磷化氢浓度控制在300 mL/m3以上,低于300 mL/m3及时补药,密闭期间利用夜间低温进行排积热通风,达到熏蒸效果后及时通风散气。由于是薄膜密闭熏蒸,因此安全度夏时为减少仓温对上层粮温的影响,应利用夜间低温采用智能通风开启排风扇进行排积热控温通风。利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根据内外温差变化率的间歇性通风也能很好地控制了外温对粮堆的影响,使上层粮温的变化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避免了粮堆因湿热扩散而产生结露生霉的现象。

5.2 充氮气调杀虫抑霉

一般气调采用的是上充下排的充气模式,首先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充气,待仓内气囊全部鼓起后,打开强排风机进行排气,气囊消失后关闭强排风机再次进行充气。通过每个仓气调观察,高大平方仓(30 m×60 m)循环2个过程,粮堆氮气浓度能达到95%以上,循环3个过程氮气浓度能达到97%以上;每次气囊全部鼓起需要13~16 h。在自然降氧的作用下,维持98%浓度达到28 d以上,杀死仓内所有虫态的害虫。同时利用高浓度氮气,结合排积热控温,能有效抑制霉菌的代谢,防范粮堆的局部发热,基本解决了玉米的安全度夏问题。

以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69号仓为例,仓房尺寸59.77 m×29.17 m×6.09 m,储粮数量7 874 t,气调费用合计:电费4 418.3元(用电5 198 kW·h,按0.85元/kW·h)+耗材3 141.3元=7 559.6元。吨粮费用7 559.6/7 874=0.96元/t。

5.3 内环流工艺控制仓温仓湿

仓湿是影响害虫尤其是书虱活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内环流控温实仓运用,内环流控温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仓湿。由于仓内湿度低在平衡水分的作用下表层粮食水分降低,可预防害虫、抑制表层粮食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储藏。

以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1号仓、5号仓为例,仓房尺寸47.5 m×18.25 m×5.00 m,储粮数量分别为3 001 t、2 927 t。由表2可以看出,内环流控温有效降低了仓内湿度及仓内温度,由于仓内湿度降低,在平衡水分的作用下表层粮食水分降低,可预防储粮害虫、抑制表层粮食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储藏。

表2 内环流控温检测记录

5.4 空调控温储粮技术

使用粮仓专用空调调节仓内空气温度湿度,使粮仓空间气体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湿度范围内,减弱仓温对上层粮温的影响,有效降低呼吸作用及储粮害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损失和品质变化,有利于粮食的保管和储粮品质的保持。一般情况下,单台6P的空调可满足1 200 m3空间体积的控温要求,在6—9月,达到粮面温度25 ℃以下,平均粮温20 ℃以下的控温目标值。

6 结论与讨论

玉米是比较难保管的粮种之一,在多年的保管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的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即入库基础要打牢、粮情管理要勤劳,通风、熏蒸防霉要确保,粮面翻动防结露要搞好,机械通风要做到,同时重点把握粮情检查,维持粮堆低温,严格按照一三七粮情检查制度,加大粮情检查频次,检测粮温、水分,便于全面掌控粮情。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粮措施,逐步认识玉米储藏的规律,就能真正开展好储粮工作。

猜你喜欢
粮温粮堆储粮
不同装粮高度和跨度的高大平房仓粮温分布规律研究*
浅圆仓不同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耗能对比*
浅圆仓东西面靠墙粮温变化研究*
储料竖向压力对粮仓中小麦粮堆湿热传递的影响
储粮压力对玉米粮堆温度场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不同风机组负压通风试验
温湿度对稻谷粮堆结露的影响及实仓结露预警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