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橇冰球的特点、发展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11-28 05:42陈智勇
冰雪运动 2018年2期
关键词:冰球残疾人冰雪

陈智勇,张 博

(1.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哈尔滨商业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冬季残奥会的规模日渐扩大,参赛国家与日俱增,其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1]。冰橇冰球在1994年被纳入冬季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当中,以2014年12月河北省冰橇冰球队的成立为转折点,我国在该项目上的发展才正式起步。2015年12月,以《残奥冬季项目振兴计划》为始点,全国首届残疾人冰橇冰球项目训练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营,共吸引了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新疆5省的107名运动员参加。在之后每年的冬季,我国都会举办残疾人冰橇冰球训练营及对抗赛,以期通过集中管理、集中训练、以赛代练的形式,集中国家力量和社会资源迅速提升我国冰橇冰球的整体竞技水平。这种短时、高效的“速成班”能在短期内提升我国冰橇冰球运动员的整体实力,但在我国冰橇冰球发展起步较晚态势下,想要真正实现冰橇冰球在我国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仍需进一步努力。本研究对冰橇冰球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冰橇冰球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冰橇冰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1.1 冰橇冰球运动的起源

冰橇冰球(ice sledge Hockey,sledge hockey in Canada and Europe),又称雪橇曲棍球,是指一项以冰球运动为基本原型,将运动员下肢固定在冰橇上,防止运动员站立,只通过上身完成动作的运动项目。2016年11月30日,国际体育运动管理机构的国际残疾人奥委会正式将该项目命名为帕拉冰球(Para Ice Hockey)。冰橇冰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瑞典的一家运动康复中心。两名研究人员为了让下肢残疾的冰球运动员能够打冰球,专门为他们设计了一款针对残疾人冰球比赛用的雪橇,这款雪橇由金属构成,底盘两端装有两片滑冰叶片,并允许冰球从下面通过,座盘用于固定运动员下肢防止运动员站立,球杆类似自行车的把手,用于推球和射门,比赛全程都在雪橇上完成动作,不允许运动员站立。冬残奥会雪橇的尺寸和重量有很多限制[2],但原来与现在的设计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1.2 冰橇冰球运动在国外的发展

世界上首个冰橇冰球国际赛事于1969年举办(表1),在这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英国、加拿大、美国、爱沙尼亚、日本顺应世界的潮流,纷纷组建冰橇冰球队。1994年,冰橇冰球项目正式进驻冬季残奥会。近年来,世界残奥委会把增加从事冰橇冰球运动的国家数量作为发展冰橇冰球的战略重点之一,通过各种发展计划,世界冰橇冰球俱乐部努力在该运动上引入尽可能多的国家。到2016年为止,世界上有17个国家定期和广泛开展冰橇冰球运动,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3]。冰橇冰球项目在1994年正式进驻冬季残奥会,到目前为止,美国总共夺得三次冰橇冰球项目的金牌,夺得银牌和铜牌的国家多集中在欧美地区。我国的冰橇冰球在2014年才正式起步,要想在该项目上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还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表1 冰橇冰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突破性历史事件Table 1 Groundbreaking historical events of ice sledge hockey in the world

1.3 冰橇冰球运动的特点

冰球运动是冰上项目中技术最复杂的项目,也是一项强度大、速度快、难度高并且身体接触频繁的对抗性体育运动[4],具有技术高、速度快、对抗性强等特点。耿华[5]等认为,冰球项目是具有对抗程度高、对抗复杂度高、教练作用较强、竞技综合难度系数高等特征的集体项目。冰雪运动不仅在促进残疾人身体健康及身心康复上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彰显了残疾人“身残志坚”、“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风貌[6],冰球是冰雪运动的一个分支项目,而冰橇冰球是由冰球衍生出来的残疾人运动项目,其内容和特点上与冰球有着共性,也带有其作为残疾人运动项目的个性。

1.3.1 体能要求高

冰橇冰球是一项速度快、强度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下肢被固定,其对抗过程十分激烈。由此,冰橇冰球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尤其是上肢的力量和耐力要求十分高。冰球运动是一项身体对抗频繁的项目,因此体能对冰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5]。与冰球不同的是,冰橇冰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失去了下肢辅助,只能依靠球杆来感受运动过程中冰面和冰球路线的变化,从而完成冲刺、急转、急刹、传球、射门等动作。更难的是,运动员要在边带球边滑行的状态下完成技战术的配合,可想而知,其技战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冰球高出许多。

冰橇冰球主要靠球杆来完成传接球以及射门动作,靠腰腹完成滑行、转向以及平衡身体,在对抗过程中还伴随着强烈的身体碰撞,极易造成失去重心或侧翻情况的出现。因此,冰橇冰球对运动员的体能,尤其是上肢的力量、耐力素质的要求较高。

1.3.2 杆上技术要求过硬

冰球运动的杆上基本技术包括控制球、传接球、争球、过人、射门等进攻技术和阻截、合法冲撞、抢球和守门员的各种防守技术,杆上技术掌握到位、运用娴熟是冰球运动制胜的关键。冰橇冰球所用的球杆类似自行车的把手,与冰球不同的是,冰橇冰球运动员因其下肢被固定,进攻、防守和滑行等技术都是在“坐立”状态下,单纯地依靠手操纵球杆去完成动作的。冰橇冰球是一项以冰球为原型的集体对抗性项目,所以在发挥集体技战术的同时,个人技术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冰橇冰球运动员对杆上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

1.3.3 对抗过程娱人致趣

娱人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功能所在,他们娱人的功能是通过运动过程的“致趣”实现的,所以致趣的原因和机制各不相同[7]。冰球运动员在进攻和防守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合法的身体碰撞,而这些碰撞会使运动员经历失去重心—倒地—翻转—恢复正常姿势的过程。这种运动带来的刺激性可以给运动员带来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愉悦。

2 冰橇冰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1994年利勒哈默冬季残奥会使冰橇冰球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但中国在该项目上仍然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河北省组建第一支冰橇冰球队,随后该项目在国内的发展才逐渐步入正轨。以2008年北京残奥会为转折点,中国逐渐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2016年修订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健康中国”2030》、《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规划实施》等一系列政策,残疾人体育权利再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也逐渐广泛开展起来,残疾人竞技运动体系逐步成型。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高质量筹办,则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机遇[8]。至目前,我国残疾人冰雪竞技运动不仅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冰壶等项目上实现了连续性、有序化、常备化的发展状态,而且还在进一步拓展冰橇、冬季两项和冰球等项目的开展[6]。由于冰橇冰球是新兴残疾人冰雪运动,我国在该项目上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社会认知度低、运动员紧缺、教练员紧缺、器材设备紧缺以及科研水平落后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赛事宣传力度不足,大众冰橇冰球认知度低

目前,我国冰橇冰球运动在发展中存在社会认知度低、参与人群少的问题,需要在社会宣传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残疾人冰雪运动作为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全面地发展和不断地提升,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保障,还需要社会不同阶层民众的广泛支持[9]。信息宣传是扩大冰橇冰球影响力、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各类媒体上,有关冰橇冰球的报道屈指可数。在现有的报道中鲜有对冰橇冰球赛前准备、赛后反响的相关信息,而多集中在对赛果的信息发布上。2002年至今,我国共4次派队参加冬残奥会,但媒体对其报道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没能引导社会人群对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建立正确的认识。

2.2 相关资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发展壮大的需要

我国冰雪项目缺少新生力量,无论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如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空中技巧,还是非优势项目冰球、越野滑雪等,都普遍存在优秀运动员断层的现象[10]。冰橇冰球作为一种新兴项目,不但存在人才断层问题,同时面临着后备人才力量缺失的弊病。资料显示,在2015~2017年,我国连续举办了3届全国冰橇冰球训练营,内容包括教练员培训、运动员集训、裁判与规则的学习。从形式上来看,集中国家的力量和社会的资源举办冰橇冰球训练营的确有利于推动我国在该项目上快速追赶世界领先水平。但从训练营举办的密度和分布地点来说,由于单纯地以国家层面集中地点、集中时间、集中资源对少数的人进行培训,这种不健全的运动员培养机制,造成冰橇冰球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严重阻碍了冰橇冰球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冰雪体育朝着社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融入教育大环境而暴露出继续发展的固有缺陷[11]。场地器材资源是开展运动项目的基础。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生产冰橇冰球器材的相关企业,仅通过单一来源的方式从国外生产商购买器材,造成供应上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常训练和壮大队伍的需要。资料显示[12],冰橇冰球器材采购采用单一来源方式,拟由加拿大BAUER、美国WARRIOR提供(或承担);从加拿大BAUER和美国WARRIOR两家供应商采购。

2.3 相关科研水平滞后

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冰橇冰球自2014年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处在实践的道路上,但由于相关科研水平滞后,导致冰橇冰球的理论研究相当贫乏,限制了冰橇冰球的发展,这是冰橇冰球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平衡发展的后果。在中国知网以“冰橇冰球”为主题进行检索,未检索到相关文献;以“残疾人冰雪运动”、“冬季残奥会”、“冬季残疾人运动”、“冬季残疾人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检索到29篇相关文献。由此可见,我国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研究,尤其是对冰橇冰球运动的研究相当缺乏。在国外文献网站“Web of Science”仅以“Sledge Hockey”为主题,共检索到12篇相关文献,其中不乏运动生理生化、技战术、专项力量训练等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冰橇冰球项目上的科研水平相当滞后。

3 发展对策

想要打破冰橇冰球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僵局,使该项目步入稳定发展的常态,首先要从国家层面上进行政策性地干预,再由社会力量推动其良性发展。

3.1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提高冰橇冰球在社会的认知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冰橇冰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以电视转播、报纸、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为基础,播报有关冰橇冰球运动的相关新闻,传播残疾人在参加冰橇冰球运动时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示冰橇冰球运动对促进人格发展的正面形象。第二,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冰橇冰球运动,邀请社会上不同阶层的健全人士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感悟残疾人的运动缺陷,体会残疾人参与运动时的快乐,消除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隔阂,形成对冰橇冰球运动的正确认识和认可,肯定冰橇冰球对身体的锻炼效果。

3.2 以供给侧为落点,满足项目本身发展所需

借助申办2022年冬奥会这一大好契机,充分发挥申办奥运所产生的刺激与影响,来实现对我国冰雪运动资源的全面开发与有机整合,这对于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3]。实现真正意义上推广并发展冰橇冰球运动,要先从场地、器材、运动员、教练员等资源出发,满足项目本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冬季冰雪运动的开展是受气候、地理、雪质资源等条件的影响和决定的[14],因此,在场地方面,以社会为主体,结合地区冰雪资源状况,通过资本市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冰雪场地资源的供给中来,对现有的冰雪运动场地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冰橇冰球运动和其他冰雪运动项目开展所需;在器材方面,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校企或政企合作,促进和推动其共同研发出高质量、高性能、个性化、价格低的冰橇冰球运动器材;黑龙江省冬季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有许多年的历史[15],在运动员培养方面,结合黑龙江“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的模式,以北方冰雪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为基点,在残疾人学校中普及推广冰橇冰球运动,借鉴冰球赛事经验,定期开展冰橇冰球各级联赛,通过赛事选拔后备人才。最后联合北方各大体育院校,如中国冰球运动学院,以“体教结合”方式打造冰橇冰球青训体系,实现我国冰撬冰球后备人才力量的梯度培养;在教练员方面,定期组织以地方高校牵头的冰橇冰球教练员培训班,引入知名冰球教练员进行指导,引导优秀冰球教练员转型执教冰橇冰球,必要时组织国内教练团队到国外冰橇冰球强国研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冰橇冰球训练模式。

3.3 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加强冰橇冰球相关理论研究

乘着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势头,近两年来《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残奥冬季项目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对冰雪运动尤其是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至今,有关冰雪运动的相关研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残疾人冰雪运动的相关研究也初现苗头。加强冰橇冰球的相关理论研究,无论是将科研工作作为运动训练的科学支撑[16],还是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其结果都将对冰橇冰球运动的发展产生积极健康的作用。

4 结语

冰橇冰球作为一种新兴残疾人运动项目,自2014年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发展缓慢,举步艰难。虽然我国在发展冰橇冰球上做了诸多努力和尝试,但从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仍然处于瓶颈。针对我国冰橇冰球运动发展的诸多困难,必须以宣传、资源供给为切入点,满足扩大项目影响力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从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入手,用理论支撑我国冰橇冰球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冰球残疾人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芬兰冰球战略2018~2022”解读与启示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我骄傲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