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图远志的高适和他气冲霄汉的《塞下曲》

2018-11-28 20:44马力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科边塞诗读书人

●马力

小朋友们,唐代的边塞诗人名家辈出,名诗众多。在这些诗人中,我们一定会提到创作过《塞下曲》的高适。

高适,字达夫,是与岑参齐名的唐代边塞诗人。岑、高二人虽说都很有诗才,而且都经过科举考试当上朝廷命官,但在仕途命运上却很不同。高适才学出众,为人清高,有个性,不走寻常路。当别的读书人都热衷于普通科举考试的时候,他却一心只想参加皇上亲自主考的特科考试。他心气高、运气好——得到张九皋的推荐,如愿以偿地参加了特科考试,并且榜上有名,中进士。之后,他便当上封丘县尉。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官做就应该知足了。但在高适看来,这个职位并不能让他施展才华。再加之他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事情,所以他仅做了几年封丘县尉,便以“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为名,辞官而去。

后来,他入哥舒翰幕府任书记(抄抄写写的办事员)职务。当然,这也并不是他心中的理想职位。不过这一段跟随哥舒翰去西北边塞的经历,却使他受益匪浅。当时,唐朝西北边陲战事不断,华夏儿女反击匈奴等胡人侵犯的战争正在进行。那战旗、烽烟和战士血染疆场的战斗精神,给他留下不灭的印象,为他的边塞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史之乱给皇权造成极大威胁,也使无辜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投靠叛乱的一方还是坚决维护皇权统治,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政治抉择,也能考察一个人的政治判断力。这时,高适从西北逃了出来,来到皇帝帐前,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忠于皇上的立场。在皇上最需要人手的时候,他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他对皇帝不仅忠心耿耿,而且颇有政治眼光,深谋远虑、善于审时度势。他预料叛贼不久就会失败。战事的发展,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性。因此,他深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这成为他改变命运的转折点。高适生命的最后十年,是他人生大放光彩的十年。他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诗人高适,诗品如人品。

高适的诗,特点之一是得民心、接地气。比如古人有一个习俗——根据每年正月开头七天的天气状况,来判断六畜和人在这一年中的运气。每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倘若有哪一天刮风下雪,就预示这一年与之相对的畜类或人可能闹灾闹病。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就预示时运当头。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就将正月初七称为“人日”,民间便把高适当作这种习俗的开创者。后来,民间将人日定为游杜甫草堂、祭拜杜甫的日子,显然也是受这首诗的影响。

高适的诗独具一格、气概不凡,是特点之二。请大家欣赏他《塞下曲》中的片段。

塞下曲(节选)

高適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本文朗读作品请查阅3月5日后上传内容)

这首诗以白话入诗,立意高远。它表达的是诗人不凡的心志。读书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死啃书本,而应识时务,不远万里奔赴前线建功立业,就是断头流血也在所不惜。有朝一日驱除鞑虏凯旋,就可以为自己赢得富贵荣华,做受皇上赏识的人上人。这是高适的人生理想,也是当时一代有志读书人的抱负。在高适看来,人生就应该这般轰轰烈烈。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气吞山河、胜券在握的英雄气概,具有纵横捭阖、雄视天下的盛唐气象。

(插图周卓浩)

猜你喜欢
特科边塞诗读书人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中央特科的三种营救方式
适合读书人的酷工作
细数读书人的优势
我是快乐读书人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俄副总理辞任世界杯组委会主席
穆特科:俄罗斯体坛的操盘手
河西走廊断想
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