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活动中引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2018-11-28 02:18浙江嘉兴新埭中学曹一翔
新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桂花条件教室

□浙江嘉兴新埭中学 曹一翔

每当桂花飘香的季节,我都会迎来新一届的九年级学生,满园的桂花,黄的似金,白的如雪。每每闻到这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都会忆起2016年秋我上的那堂课。

课题是《分子和原子》,我精心设计了教案,带着一瓶桂花香水走进教室,并且以桂花飘香引入新课,同学们闻到迷人的香气顿时兴奋起来,那热情要井喷了,乘着这种高昂的兴趣,很快进行到“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环节。我先视频播放氨分子扩散实验的模拟动画,然后让同学们按照教材实验探究分组进行试验,实验还没有结束,整个教室都弥漫着刺鼻的氨气味,很多学生不停地咳嗽,有的学生干脆离开课桌走到窗口换换新鲜空气,这时有一个声音传来:

“上一单元,老师教育我们要保护环境,今天化学实验竟然破坏环境了。”

“化学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吗?怎么让我们难以呼吸了?”

“老师,这实验不要做了。”

教室里的七嘴八舌随着氨气的弥漫而变得刺耳了。

我一看带头发言的正是化学课代表,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责问道:

“你怎么带头不遵守纪律啊?

“老师,我没有啊!”她一脸委屈。

“老师是按照教材上课的,你们认为怎么教?”

“老师,实验不能改一改吗?化学实验怎么能让人受到伤害呢?要是在密闭的装置进行实验呢?”

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只想着要让课堂继续下去,如果不继续,显然这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如果进行下去,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阴影——化学是环境的破坏者。同学们也会由此而不热爱化学,怎么办呢?

我久久不能平静,回到教室我还赌气地问“你们想怎么改进实验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我看着同学们积极思维的样子,也跟着讨论起来。

1.可以选用较小的容器,加入很少量的氨水;

2.可以改用井穴板代替小烧杯;

3.可以选用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氨水和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然后用导气管连接起来;

而且可以放在热水中,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我把同学们讨论的方案整理起来,挑选好实验器材,让同学们自己实验,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后来我把这堂课收集到的方案写进我的新教案中,再参加全县的化学课堂教学比赛。恰巧前面的老师是按照教材的实验上课的,当时,教室里已是氨气弥漫,难以为继;而我的实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而获得了全县化学竞赛一等奖,我还发表了《对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的论文。每一年桂花飘香的时候,我都会给那届学生发一则温馨的短信,与此同时,我也会收到他们寄来的教师节贺卡,我都将新一年的贺卡和桂花珍藏在教科书中,这既是对卡片的注脚,又是对教学的反思。我汲取的是教育的养分;我弃去的是教育的粗心与浅疏。

带着这次教学的反思,在教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时,我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展发想象的翅膀,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以广州亚运会何冲点燃主火炬为情景,导入新课,就是同学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再让学生观看老师所做的“煽风点火”魔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思考,引导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引导讨论来构建新知,初步得出燃烧的概念。

然后,我将42名学生分成6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划分为3个小组,进行小组内分工。每个小组完成三个分组对比实验中的一个,然后大组内交流。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蜡烛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3)燃着的蜡烛与罩在螺旋状铝丝下面的燃着的蜡烛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特别是分组实验(3),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铝丝绕成在螺旋状,来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教学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构建过程。

这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教材中的实验有需要改进的吗?同学们顿时思维活跃起来,我将同学们改进的实验装置图绘制如下: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并领悟实验,不断改进,同时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这样激发学生在反思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此时,我展示自制教具,通过对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温故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高楼火灾视频,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那应该如何扑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呢?

我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6支燃烧的蜡烛分别交给各组,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给大家说明灭火的原理,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灭火原理,学以致用,并体会到科学的力量。

最后,我播放央视防火自救常识的视频,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并就此结合讲学稿进行课堂反馈延伸,例如,调查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等等。

由此想来,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努力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等方面都和成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时候,他们比成人想象更丰富,思维更独特,在探究活动中适时地引燃创新思维的火花,他们常常对问题有出人意料的看法和思考。此时,教师如果仅仅用自己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往往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该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见解能畅所欲言,或许精彩就在你的仔细聆听中产生!

又是一年桂花香,思绪更芬芳……

猜你喜欢
桂花条件教室
桂花
“313”教室
排除多余的条件
做桂花糕
选择合适的条件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桂花蒸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