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误区分析及对策

2018-11-29 00:22
名师在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苏展板作业本

江 萍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 215008)

引 言

批评,即对他人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性的评价。俗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正处在思想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错的,所以在教育中批评是少不了的。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中运用的最常用的手段。可是,当我们提及“批评”时,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幅的画面:教师“喋喋不休”,继而“咄咄逼人”,音高八度,再接着可能面红耳赤,激动不已,非得看着面前的学生低头、流泪,才肯罢休。其实,这时我们教师已不知不觉走入批评的误区,误解了“批评”,误用了“批评”,或者将“批评”狭隘化了。如果教师能走出批评的误区,其实批评也可以温温柔柔,如春风拂过,收效却可能更明显。

一.“低头痛哭—会心一笑”,认识批评的目的

每每学生犯错,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非得听到学生说一句“我错了”。很多时候,我们还会追问:“知道错在哪儿了吗?”直至看到学生流下眼泪才算大功告成。“低头痛哭”似乎成了我们批评学生的目的。“低头痛哭”就一定能“痛改前非”吗?批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孩子犯错,很多时候是对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不知道该怎么做。犯错时,内心迷惘又很恐惧,这时最需要教师的耐心解释与正确指点。在学科学习中,这类错误是最常见的。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一个字来来回回订正三四遍,可怎么也写不对,教师的怒气不断上升,这也很正常。可是,你留意一下学生的表情,就会发现他们的眼里充满恐惧,胆小一些的女生可能已经眼眶里蓄满了泪水。这时,我们不妨自己来个深呼吸,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正确的给他做个示范,告诉他照着教师的样子多写几遍,学生往往会很乐意地接受,也能正确书写。如果这时再和学生开个小玩笑“以后再写错,你可就是‘没头脑了’”,他们在会心一笑时也会积极改正错误。也许今后再写这个字时,他会记得如何正确地书写和一份小快乐。反之,如果当时教师厉声呵斥,累了自己,慌了孩子,而错误还是那个错误。

学生犯错,有时也是无心之过。玻璃被打破了,同学被撞倒了,当这一切发生的一刹那,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犯下了错误。教师不必让学生痛哭流涕,而应和他们一起寻找弥补过错的办法,或修补破碎的玻璃,或修补破裂的同学友谊。当学生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们不仅会认识到错误,改正了错误,更从事件中明白了“责任”的含义,学到了要敢于担当。记得多年前,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时,当这群学生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听证活动做展板时,一个男生由于粗心写了个错字,即将完成的展板将面临付之一炬的后果。可当他无措求助的眼神望向我时,原本就将喷薄而出的怒火被浇灭了。学生也是无心犯错,此时他会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于是,我让班级同学和他一起想办法弥补过失,在学生群策群力重新布置展板时,我笑了,那个男生笑了,班级中的学生都笑了。会心一笑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学生犯错,不排除故意而为之。这时教师的批评需要更多的智慧与技巧,寻找学生的内心缘由,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总之,学生犯错,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出错误,和学生一起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当我们正确认识了批评的目的时,那不妨让批评来得轻松些。

二.“千错万错—这件事你错了”,思考批评的内容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这样的情景常会出现:A同学上学迟到了,教师便从上学迟到说到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越说越激动,又想起上课时也不能专心听讲的事,因此也一并提出。教师往往一吐为快,殊不知,我们面前的学生,在我们“喋喋不休”中,心里已经百转千回,最终将我们的话语变为耳旁的一阵清风,批评毫无效果。

稍大一点的学生,听着教师对他“千错万错”的评价,往往觉得要改正错误困难重重,自己无法达到教师的期望值,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个性偏激一些的学生,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抗情绪。而年龄稍小一些的学生,面对教师一条条地数落自己的缺点,除了害怕,可能听到最后连教师批评自己哪件事做错了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的苦口婆心化为了泡影。

当学生犯错时,就某一个问题批评孩子,就事论事,干净利索,切忌浮想联翩,或“借题发挥”。问题越多,处理问题的难度越大,批评的效果越差。所以,当学生犯错批评他们时,要告诉学生:“这件事,你做错了!”

三.“冷言冷语—幽默风趣”,琢磨批评的语言

批评似乎总是与严肃相连,严肃的神情,严肃的话语。德国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正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往往感情比较单纯,“亲其师,信其道”是他们最简单的处世原则所以,当学生犯错时,轻松幽默的话语往往既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责备,也能感受到其中充满的关爱,哈哈一笑中改正错误也就有了动力。

班级里的小苏同学,作业本上的字歪歪斜斜,之前一次次的严厉批评、重写,总不见效。一天,我把小苏叫到办公室满脸疑惑地对他说:“怎么小虫子老爱爬在你的作业本上呢?你养虫子吗?”他先是一愣,继而尴尬一笑。第二天上交的作业本,他的字迹端正了些,可见这一次的作业是上了心来写的于是,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什么时候能让老师送你个‘捕虫能手’的称号呢?”他仍然朝着我笑。一两句幽默的话语,提醒、激励了小苏。他不仅认识了自身的错误,而且有了发自内心改正错误的想法。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了解决。

四.“一通数落—一张贴纸”,运用批评的技巧

教育中无法回避批评,要让批评有效,就得讲究技巧[1]。陶行知“三块糖果”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批评绝不是一通数落。批评的技巧有多种,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错误的种类,对症下药,找到最合适的一种,批评才会有效。

班级中的小豪是个聪明的学生,可是上课总是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爱理不理的,还会和同桌说上一会儿“悄悄话”。上课时,教师想用眼神制止他的违纪行为,可他压根儿不朝你看一眼。课后,谈心、责备也软硬兼施过,可他就坐在课堂里依然我行我素,批评丝毫不见效果。一日,我突发奇想,在他上课与同桌窃窃私语时,我走过去在他的铅笔盒上贴了张“生气”的小字条。他终于抬头看了我一下,端正了身体,我赶紧对他投以赞许的微笑。以后上课前,我会准备一些“笑脸”“生气”等表情贴纸,在课堂上用小贴纸对他表示表扬或批评,常见他会抚摸铅笔盒上的“笑脸”而露出笑脸。

结 语

总之,教师重新审视批评的目的,换种心态使用批评的手段,批评也会变得很温柔。

[1] 李瑛.优秀教师的批评艺术[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4.

猜你喜欢
小苏展板作业本
盲人小苏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作业本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苏唯一的心事
搞笑作业本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作业本变成羊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