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课堂中的教学运用策略

2018-11-30 20:52曹红燕
教师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意建构文本

曹红燕

(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无锡 214177)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也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能使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知识到能力转化的过程中,方法和策略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语文教学要向科学化的道路迈进,不仅要“得意”“得言”,还要“得法”。加强“策略指导”,这是未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阅读策略的提出

1.从文意说起

阅读这件事,是读者和文本之间发生的事。阅读的最基本目的,是在找寻文意。“文意”二字,顾名思义,很容易理解成“文章意思”。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阅读焦点、阅读重心的迁移变化,对“文意”的理解,或者说认识,也在不断地更趋合理化,也更接近本质。

(1)文意依附于作者。

对文意最初的认识,是紧紧依附于作者的,认为文意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放置的信号。文化传统一直非常重视作者,知人论世就是比较好的例证。文章是没有生命的个体,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结合了作者的观点、思想、情感和世界。

(2)文意依附于文本。

其后,文本的独立性慢慢显示出来,文意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而不可分割。文本是符号的组成,但是,当它以自身的篇章结构,以自身的逻辑顺序,以自身的语词叠加等形式出现的时候,它就可以被视作一个可以自足的有机体,它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出了一个意义世界。它的话语方式,就是它的存在方式,它所建构的意义世界,就是它所表达的文意。

(3)文意具有了动态性。

将“文意”视为读者的塑造意,是认识到了阅读本体即读者的重要性。如果说,前面两种对文意的认识,文意还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或者依附于作者,或者依附于文本,那么,此时,对文意的认识,就将文意赋予了动态性,它更接近于文意的本质。它应该是读者和文本相遇之后的一种再创造。只有读者参与了,主动在文本中进行了穿梭、编织,才能将原本依附于文本或者作者的文意,和读者自己的世界,进行提取、融合、建构,成为具有阅读意义之后的文意。

2.从阅读到阅读策略

阅读,是建构文意的阅读;文意,是阅读之后的文意。阅读即找寻文意,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双方的互相成就,这种找寻就有别于“找寻作者本意的阅读”,也有别于“找寻文本本意的阅读”,而是具有了新的特质:建构性。这种建构性至少有两个特征:其一,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信息寻找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不断的预期、证实、扩展、修正、再预期、再证实的心理循环,只有这样的动态的过程,才形成为“阅读”。其二,阅读是一个由读者(包括读者的阅读目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社会文化背景、语文能力)、文本、文化环境以及阅读策略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

在这样一个建构过程中,为了达成某种阅读的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方案、技巧的集成,就是阅读策略。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例如:火灾、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突发状况有部分是可提前预知的,有部分为提前不可预知。旅游类志愿者在培训中也应该有所学习,在面临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如何引导、解决与处理。

二、阅读策略的特征及种类

1.阅读策略的定义和特征

阅读策略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达到阅读目的而自觉运用的认知活动和方法。阅读策略有如下特征:(1)是为了达成某个阅读目的的;(2)有对方法的选择、确认、实施;(3)是动态的可调节的;(4)有对自我的观察、评价以及监控;(5)和体验、操作、创作等过程相融合不可分割;(6)可以内化成自动的能力。

2.阅读策略举隅

阅读策略有很多,在此仅举一些常见的进行说明。

(1)预测:从已知猜测将会发生的事。预测没有对错,而是有意识的阅读,让自己跟文本很快建立关系。预测文本的发展能帮助学生投入阅读。

(2)联结:文中所说令我们想起已知的曾经历的事物。联结可分为三种。文本与自身:文本唤起读者过去的经验。文本与文本:文本唤起读者曾阅读过的。文本与生活:文本唤起读者生活的感受。

(3)提问:提出问题来帮助思考。提问有不同的需要,如加深理解和发挥想象力。提问也有不同的层面,基本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问题。

(4)图像化:把文本的内容化成脑海中的图像。图像化可以把文字变得具体和生动,增强读者和文本的关系,并提升想象力。

(5)推论(推测):利用文本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文本没有明显表达出来东西做出一些推论。推论一般应脱离文字表面的意思,领悟到字里行间的提示或暗示,从字里行间建立意义。

(6)统整:将新旧资料综合成一个新的构思和概念。统整时,可以抽取最重要的资料和意见来做摘要,把较琐碎的知识炼成重要的概念。

三、阅读策略的教学

1.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梳理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阅读策略的教学一般须经过两大步骤。首先应对文本有一个较为透彻的解读,尤其是文本类型,这关系到阅读策略的梳理与选择。《三打白骨精》是叙事文本结构,属故事类文本。故事内在结构包含环境、人物、情节三个要素。

其次,在透彻解读文本后,应梳理对应文本类型的阅读策略,并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环节,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本课的教学中,采用的最主要的阅读策略为故事结构策略,对小说(故事)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进行合理组织,依据故事的内在结构进行阅读,达成三个教学目标:通过读脉络、读结构、读内容,来读懂情节;通过观其行听其言、还原人物,来读懂人物;读懂环境,了解其铺垫烘托作用。

2.阅读策略教学中的注意点

(1)阅读策略和文本类型应该相契合。以上课例中,采用的全局策略——故事结构策略,是以文本的种类特征为前提的。故事的结构性——开始、过程、结果,它的三个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就是阅读策略所要关注的点。所以,文本的种类特点和阅读策略的选择,应该是互相契合的。

(2)阅读策略的教学中有方法的指导,但不止于方法。策略是由一系列的方法和使用情景组成的,它和读者阅读时的情感体验、认知体验、操作过程、实践环境等等都密不可分。方法,仅仅是策略的基础,只有方法的操练,没有对不同环境下的自主选择、自我调控,还是没有掌握策略。所以,策略和方法,应该予以区分。

(3)阅读策略有可提炼的经验,但不可照抄。每一次的阅读,也许目的和任务都是不同的,有时是消遣性阅读,有时是理解性阅读,有时是鉴赏评判性阅读,所阅读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有时是报纸,有时是学术性文章,有时是厚厚的一整本书;有时是小说,有时是散文,有时是戏剧……

有一点是肯定的。阅读策略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实践、确认、练习,一定是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有所掌握。如果脱离了阅读过程,那么,阅读策略将只剩下陈述性知识,学生将无法掌握如何应用策略。这个过程很复杂,有教师的指导、帮助,有学生的反复揣摩、练习,直至体验、顿悟,才能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猜你喜欢
文意建构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参考答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