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实效性

2018-11-30 20:52郭子彦
教师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珍妮观点审题

郭子彦

(定南中学,江西赣州 341900)

2015年张开老师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提出“任务驱动作文”这一概念:将材料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在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写作期望的基础上,通过发出任务型指令,突出试题引领写作功能,强化作文针对性。任务驱动作文仍然是议论文,遵循提出问题而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即掌握一定事实,对材料进行辨析,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归纳分析演绎,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一、任务驱动作文立意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对材料的把握不够深入

学生在经过材料作文的提炼观点训练之后,惯性思维作用,往往对材料本身把握不够,偏离材料的本身内容,特别是对观点起着提示作用的细节。任务驱动作文旨在强化写作的针对性,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二)无法找准材料的观点倾向

学生往往综述材料之后,提出观点,但是离题千里。比如学生在训练2015年高考作文的时候,把握不到情理法的权衡、比较,而是一味地探讨材料之外的孝心问题。任务驱动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同的是材料作文中会有隐含的观点倾向表达,需要学生自己抽丝剥茧地分离出来。可惜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强行套一个关键词进行分析。抛弃材料,离开材料。比如2016年合肥二模作文:春节期间在火车厢里,绵羊和旅客挤在一起,引发质疑,后来经过澄清,这组图片拍摄于四川大凉山深处,乡亲们是为了将绵羊卖个好价钱,但山路崎岖,通过坐火车的方式,才能运出去。材料当中有一个关键句“这趟列车是当地百姓出行唯一的一趟慢车”。而列车员“心疼”山里百姓也就默许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们无奈的选择,列车员通情达理的办法。如果我们在作文当中忽视了这两个细节,去批判不遵守法律法规,不按照规矩办事,就会导致离题千里。

(三)无法脱离例证思维

新材料作文训练之下的学生对于八百字有自己的思路,往往字不够,例来凑,堆砌材料的论据,从牛顿写到屈原,从爱迪生写到司马迁;实际上应该字不够,理来凑。以往的议论文的结构是一段材料强行加上一个关键词,进行说理。但是最大的漏洞在于没有办法结合材料。比如创新是个人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前进的源泉,是集体兴旺发达的方法。明显可见这里脱离材料,需要大量的例子进行论证,也就是例证思维,通过这种例证思维,我们在很多学生的习作中都可以看到无数的例子进行堆砌,进行罗列。而任务驱动作文却在分析问题上与材料作文是不同的,它要求理解材料,解读材料,把材料作为引子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二、提升任务驱动作文立意的策略

(一)全面理解材料

对材料的内容细节充分地挖掘、分析。由于任务驱动作文往往是叙事事件类的,因而先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事件的主要矛盾出现在哪里,如果是对立面的事件,则要把握分析矛盾的对立面双方。

(二)抓住材料的关键点和质疑点

任务驱动作文角度多样,有边缘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次要角度之分。如果想要切题,首先要审题立意,分析清楚材料的角度。

例如2017年南昌二模语文作文试题,此题目难度系数较高,主要在于题目的审题立意需要抽丝剥茧般的分析。

原文讲述了一则视频当中的故事:在书店里,父亲陪同女儿珍妮选书,女儿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一个女孩的书,父亲反复劝说女儿道歉,并教给她道歉语的发音方法,让珍妮向以方说了对不起。随后,珍妮被一个成年女子撞倒,但是女子却没有道歉,珍妮父亲劝说无果,于是报警,警察将撞倒珍妮的女子逮捕,面对警察的威胁,成年女子终于说了对不起,而且是用珍妮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发音方法。视频发布后引发了人们的讨论。试题的最后两句话是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阐述观点阐发理由。

在实际情况中,高三的学生做题往往对材料把握不准,审题不清,导致离题较远。分析这则材料时,首先分析事件的内容,材料核心情节其实很好剥离出来,父教女,请警察,警察和女孩影响成年女子。因此,所选择的立意角度必须全面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低分的可能主要出现在讨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其实可以看到,材料的含意远不止于此。劝说成年女子道歉,女子却不理会,最后父亲选择了报警;珍妮学以致用,却没有成功,成年女子不以为意,事件的转折是出现在父亲报警之后。从文明行为的倡导解读,道歉是文明的外化行为。这种文明行为在材料中是通过父亲的引导和警察的干预来实现的。我们看到评分的标准是:一类卷是围绕教育展开,教育离不开法律和爱,对于小小的文明行为加以重视,同时也不要忘记法律的作用;而二类卷甚至三类卷就已经偏离了全面把握材料,只看到了爱的教育,忽视了法律的话语权,如紧抓住教育和文明这个点。

当作文的指令表达的是全面理解材料的时候,要看到材料的多个情节,找出核心情节。南昌二模这个题目映射的是教育和法律,观照点在于文明行为。

(三)找准材料质疑点并把握材料

纵观任务驱动作文,把事件作为素材的,内容都是引发争议,引发质疑;这也反映任务驱动作文着力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思考提升思维深度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小陈面对自己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的时候选择举报,而网友却争议很大,莫不在于感情和法律发生的巨大的冲突。农民脱鞋取钱这一事迹引发我们对尊重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大学生花超过成本的价格召回自己卖出的热水袋,彰显的是价值观的正确。

(四)严谨概括深度分析

写作任务驱动作文,我们要思考立意是否严谨准确。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识别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而在写作当中做到严谨概括材料,不全部引述材料,而是基于自己的观点和立论角度去选择和重组材料。重组材料首先要做的是梳理材料,更要有针对性,引述的材料要符合题目的要求,能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能够根据观点去粗取精,存主去次,删去不需要的过程描写、细节内容。比如南昌二模当中我们应该概括到父亲报警之后成年女子道歉,教育成功,才算比较完备的概括这则材料,而并不是全盘接受材料。

(五)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是在我们分析任务驱动作文材料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来审题立意,在对比多个角度中权衡哪个更能反映概括材料的内容。因此在写作课上更加应该去注重作文的立意分析和指导,教导学生能够理解核心理念,能够提高自己立意能力。这也就是我们语文学习当中思辨能力的提高,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升。

确立观点,明确态度,对于材料当中的人物事件,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材料的褒贬倾向,学生自己应该学会判断材料当中的褒贬,明辨是非。

任务驱动作文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是旧瓶装新酒,仍然要引导学生强化议论文思维。同时要看到任务驱动作文之所以是任务驱动,在于它增加了任务指令,需要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探讨。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非灌输语文知识。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07).

[2]李传会.“任务驱动作文”及写作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7).

[3]简先标.解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本质[J].语文学刊,2016,(11):111-112.

猜你喜欢
珍妮观点审题
《太空的故事》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珍妮曲奇饼干
珍妮·古道尔
“三招”学会审题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观点
七分审题三分做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