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合并感染患者与非肿瘤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

2018-11-30 11:47李晓丹杜江蓉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敏感度特异性阳性率

李晓丹,杜江蓉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9000 )

主题词 肿瘤 感染/诊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分析

肿瘤合并感染是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性质和放化疗等原因致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从而肿瘤合并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肿瘤合并感染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亦可能因病毒或者真菌性引发感染。肿瘤合并感染的病因较为复杂,不易鉴别,而临床用药治疗需要对其感染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才能有效控制肿瘤合并感染这一并发症。血清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在健康人群机体的血清中水平极低,几乎不能检测到。然而当存在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就会有明显升高,因此其可以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指标[2]。血清CRP是急性时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3]。近年来有众多研究显示血清PCT和血清CRP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监测指标[4],但其在肿瘤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肿瘤合并感染患者与非肿瘤合并感染患者进行血清PCT和血清CRP含量测量和分析它们含量高低与肿瘤合并感染之间关系,以探讨血清PCT和血清CRP鉴别肿瘤合并感染患者和非肿瘤感染患者感染的价值。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 年 1 月至2017年 2 月在我院住院的感染患者117例中再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从中挑选肿瘤合并感染患者58例(肿瘤合并感染组) 和非肿瘤感染患者59例。

2 分组与处理 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将其分成肿瘤合并感染组和非肿瘤感染组: 肿瘤合并感染组58例,男31 例,女 27 例,年龄 35~77岁,平均年龄为(53. 6±5. 2)岁;其中肺癌26例,原发性肝癌6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3例,胃癌7例,结肠癌4例,淋巴瘤3例,食管癌2例,骨肉瘤3例。 非肿瘤感染组:59例男30例,女29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为(554.2±5.5)岁,其中发热34例,咳嗽13例,腹痛、腹泄7例,皮肤炎症5例。

3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8 h以上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后,平行进行血清PCT和血清CRP的测定。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的血清CRP。检测结果判断: 血清PCT检测结果PCT<0. 05 ng/ml为阴性、PCT≥ 0. 05 ng/ml为阳性。血清CRP检测结果以<10mg / L为阴性、≥10mg/L为阳性[13]。

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和血清CRP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性采用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比较 本研究对肿瘤合并感染组与非肿瘤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进行比较,其中PCT(t=19.45,P=0.00),CRP(t=19.55,P=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PCT、CRP水平比较

2 两组患者血清PCT阳性率比较 肿瘤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94.83%与非肿瘤感染组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79.66%,两组血清PCT阳性率比较(χ2=6.019,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PCT阳性率比较[例(%)]

3 两组患者血清CRP阳性率比较 肿瘤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清CRP阳性率为96.55%与非肿瘤感染组患者血清CRP阳性率为84.75%,两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χ2=4.786,P=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两组血清PCT、CRP检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 对肿瘤合并感染组与非肿瘤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检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其中肿瘤合并感染组的血清PCT、血清CRP的敏感度分别为94.83%和96.55%与非肿瘤感染组的血清PCT、血清CRP的敏感度分别为79.66%和79.66%,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和CRP特异性分别为85.7%和59.5%,血清PCT(χ2=9.634,P=0.002),血清CRP(χ2=13.211,P=0.000),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阳性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检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

讨 论

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性质和放化疗等因素致使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活性下降,这使得感染成为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且肿瘤合并感染是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肿瘤合并感染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亦可能因病毒或者真菌性引发感染,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感染由于肿瘤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致使其具体感染病因未明。鉴别诊断肿瘤合并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因将会影响临床对其的用药及治疗效果,如在未鉴别感染病因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用药治疗可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耐药菌群的产生。目前,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体温改变、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改变、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以及其它相关的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尽管以上的临床诊断指标对机体的炎症反应时相当敏感,但在感染早期缺乏敏感度和特异性。且其中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水平不仅仅受感染的因素影响[5],也受外界其它因素影响。有研究发现PCT水平对排除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很有意义,可作为鉴别肿瘤患者有无感染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6]。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由 116 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钙素(Calcitonin)的前体,血清PCT在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极低,几乎不能检测到,但当受到严重的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PCT在血清中的含量水平会急剧升高[7-8]。在发生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血清PCT不会升高,且在发生局限性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亦不会导致其急剧升高。因而对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机体内血清PCT含量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血清PCT含量可用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肝脏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刺激下会分泌产生CRP 这种急性时相蛋白[10]。在健康正常人群体内的血清内仅含有微量的CRP,但当细菌侵入人体并在血液增殖,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败血症和菌血症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将被激活,此时机体内血清CRP含量可短时间内以直线式急剧升高,其峰值含量可达到基础值的数十倍多,且血清CRP含量一般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机体感染的早期,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清CRP含量来判断机体是由哪种病原体导致的感染。在临床诊断中,血清CRP 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最佳检验指标[11]。机体在受到炎性反应刺激后,血清CRP会在4~6h开始升高,并且在36~50h达到峰值[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合并感染组的患者和非肿瘤感染组的患者早期血清中PCT含量对于感染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C反应蛋白效果更好,且肿瘤合并感染组患者的早期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含量和C反应蛋白均较非肿瘤感染组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好,血清PCT和血清CRP这两者相互结合应用对于肿瘤合并感染临床诊断更具有积极的检测价值,可作对临床抗生素使用起到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敏感度特异性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