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洒乡土,新农人不惧艰辛谋发展
——访石首市典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产业园

2018-12-01 02:31长江蔬菜杂志社吴超群石首市蔬菜办公室付其飞湖北省蔬菜办公室周雄祥
长江蔬菜 2018年20期
关键词:石首市大棚农机

长江蔬菜杂志社 吴超群 石首市蔬菜办公室 付其飞 湖北省蔬菜办公室 周雄祥

河堤两旁的风景格外靓丽,一方池塘波光粼粼,平静的水面上映着塘边的树影。驶过长堤,穿过乡村小镇,视野也随之平旷。万亩良田推平开去,排排大棚栋栋相连,处两湖平原的石首市农业发展日新月异;寻一条农业特色的产业之路,各级政府携手共进;持一腔热血的本土新农人正奋斗在一线,手捧乡土,革新变旧,摸索着一条新型的农业改革之路。

高效作业,何愁无单

随着 《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农村家庭承包户的基础上,现代大户承包土地的面积日益扩大,农机户的分散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机械操作,同时,劳动力的缺乏使农机队伍有必要共同作业,由此新型的农机户合作关系应运而生。石首嘉尔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嘉尔农机)于2016年成立,拥有2 000多亩地,400多个大棚;大型农机12台,小型农机7台,如大马力拖拉机、旋耕机、喷药机、松深机、播种机、覆膜机等,合计投资200万元左右;现有社员12户,大部分自带农机入社,统一接单、分配,年底分红,每年每户可增收10万元。农机合作社虽然一时广泛兴起,可成功的例子却少之甚少,嘉尔农机是如何逆流而上,收益丰厚的呢?

带着疑问,《长江蔬菜》一行找到嘉尔农机的理事长陈池斌,他正在农机棚里排查故障,大到一个电子仪器,小到一个螺丝钉,他都一一仔细检查。“别看这台农机个大,做起事来可灵活了!机器上安装了深度传感器和北斗导航,耕作面积、深度的计算相当准确,作业查询也方便。”陈池斌拍着机器笑着说。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本地的劳动力多为60岁的老农民,农事操作停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各项操作不标准、不规范,加上劳力成本较高,导致农田效益难以提升。例如,给2 000多亩的玉米地喷施除草剂,一人一天可完成七八亩,工费一天100多元,完成的质量因人而异,总会有些边边角角被忽略;若采用机械操作,一天可以完成五六百亩,燃油费和操作工费合计一天200元,省时省力,且大大减少了用工成本,提高了操作质量,多方考量下,陈池斌便决心创办嘉尔农机。

有了现代化的农机和市农机局统一组织的农机培训,上岗人员操作日益规范,但如何拓展业务却难倒了他。因农事操作的周期性和时效性,起初陈池斌跑遍了周边郊区种植大户基地,可接到的订单寥寥几个。如何开拓新客户?如何让农机的便捷深入人心?与社员一番讨论后,陈池斌总结为一句话——先示范,见效后再推广。说干就干,他选择一家农户田,采用新进农机松深土壤,深度达25 cm,效益果真显著,可保3年丰收。

为保证作业服务质量,嘉尔农机对承接业务一丝不苟,尽量满足客户所需。调查发现,农户们对松深后留下的大槽沟不满意,后期整地繁琐。陈池斌虚心采纳意见,四处调研学习,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将松深犁安装到旋耕机的前面,前面松深,后面旋耕,松深后的土地平整易打理,且收费不涨,收到农户的好评与支持。精准的农机设备和兢兢业业的操作理念,赢得了周边农户对嘉尔农机的信赖,也使得嘉尔农机有幸申请到2017年和2018年的农机深松整地项目。陈池斌作为一个新农人,坚信只有不断优化农机,才能有效进行操作;只有扎实到每一寸土地,深化农事操作,才能使农机走入人心。

错峰种植,销路不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流转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良好效益让大部分乡村陆续走上“实施土地流转,带动农户致富”的发展道路。曾威家庭农场是石首市首批家庭农场,现有流转土地1 328亩,建有设施蔬菜大棚60个,育秧大棚25个,曾荣获“2014年石首市示范家庭农场”“2015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其蔬菜种植面积100亩,每年净收益40万。基地位于近郊,地理位置优越,所产蔬菜以自产自销为主,主要供应石首市的蔬菜市场。春季大棚种植辣椒、黄瓜、蕹菜、薯尖等,冬季大棚种植莴苣、冬瓜等,看似都是一些大众蔬菜,为何能在市场俏销?究竟有什么诀窍?“大棚里的菜比正常提前一个月上市,错开高峰期,价格自然高;其次,蔬菜的品质好、口感佳、色泽亮,自然受欢迎!”农场主王和志自豪地说。

从播种、育苗、移栽、管理到采收的一套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是农场主王和志参加多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得来,尤其是育苗技术,专程向专家学习而来。5年来,他一直探寻高效的种植模式,洞察蔬菜市场行情,将蔬菜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2017年石首市曾威家庭农场参与自筹和省项目投资55.61万元,成功搭建300 m3沼气发酵池开发清洁能源、沼肥、沼渣等和200 m3水肥一体化工程。沼肥可为蔬菜瓜果追肥补水,沼渣可为蔬菜基地提供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并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大大提升果蔬品质和产量,契合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理念。“潜沉几十载,精心栽种,时刻学习,洞察市场行情,树立绿色有机种植的理念,采用水肥一体化的管理,切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在特色农业上越走越远。”农场主王和志说道。

科学规划,纵深发展

石首市大垸镇北碾村以椒瓜、棉瓜套作的种植模式为主,一马平川的地理优势为现代化机械农业奠定了基础。2018年政府携“两企两社”(简优农业有限公司、石首两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首市北碾垸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石首两西果蔬专业合作社)打造两西产业园,现已流转土地1 500亩,投资800万元,计划耗时3年建成,划分四大板块,即基地、冷冻仓库、检测室、农产品加工区。利用企业、合作社有效资源,整合利用西兰花、西瓜栽培技术,实行轮作,8月至11月中旬以西兰花种植为主,3月至10月上旬种植2茬西瓜。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种植方式为两西产业保驾护航。为拓展市场空间,农产品加工将是一项不可估量的项目,“此项目还在规划中,如何使产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仍然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关。”相关负责人说道。目前,主要以加工为依托,煮-烘干-脱水的工艺为技术支撑,衍生出如辅料、即食蔬果等农副产品。

完善规划,科学安排,深挖产业新空间,这座两西产业园正在起航,宏伟蓝图为特色蔬菜产业助力。

精准农业的特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行新农人始终不忘初心,以农为本,扎实专研,敏锐洞察,深挖行业行情走向;抓取特色产业,反复打磨,从农业道路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石首市大棚农机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不一样的农机展
竹织叶野螟防治技术
石首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的实践及探索
科学帮扶著文章 助力发展见成效——驻石首市李花山村“三万”活动工作队帮建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