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文明礼进行到底

2018-12-05 11:41邹伟
汽车与安全 2018年4期
关键词:严格执法人车斑马线

邹伟

近日,公安部就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下发意见,推动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讯号,也是对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法治的刚性提升行为的自觉,促使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出行,进而推动社会文明阔步迈上新台阶。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礼让斑马线乍看是件小事,实则是关乎社会文明、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从我们的日常感受来看,斑马线上屡屡出现“人车争道”乃至“惊魂一刻”,惨烈的事故时有发生。统计数字更加触目惊心:2014年至2016年,全国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占了90%。

尽管形势严峻,许多人对礼让斑马线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一个“礼”字,往往让人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法定义务,认为只是软性的出行礼仪要求。实际上,这不仅是道德层面的文明守则,更是法律范畴的硬性约束。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违反者将付出法律的代价。换言之,礼让斑马线不仅是一个文明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

细研斑马线立法中的法理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礼让”的涵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以人为本是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发展等各方面权利是法的核心要义。道交法中规定的“减速行驶”“停车让行”等要求,即是对路权作出不同优先级别的划分,强调对处于相对弱势一方的行人的保护。礼让斑马线,实质在于对生命权的礼让和尊重,正是立法工作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

同时也要认识到,礼让不是无原则、无条件的。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不能逾越自己权利的边界。礼让斑马线,既要求机动车驾驶人依照法规对行人礼让,也要求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在依法拥有路权的情况下才能优先通行。对于那些罔顾交通信号灯、肆意穿行的“中国式过马路”,则不能享受机动车在斑马线前齐刷刷停候的“礼遇”,否则就是对驾驶人和乘客合法权利的侵害,是对交通秩序和法治的破坏。这也意味着,在狠抓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同时,同样要狠抓行人交通违法,两者不可偏废。

将礼让进行到底,就是将法治进行到底。现实中仍然大量存在的斑马线抢行,不仅仅属于交通陋习,实际上是法治实施不力,一些人缺乏对规则的认知和敬畏。从文明礼仪的角度倡导礼让斑马线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其之必行。大凡法治往往离不开强制。酒驾之治就是一个范例,多年顽疾在依法治理中得以明显改观。同样,斑马线上的礼让风尚也不会从天而降,严格执法是必需的催生条件。

将礼让进行到底,尤需在持之以恒上下工夫。高度自觉的文明现象,大都经过了从强制到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长期过程。参考新加坡、香港以及杭州等地文明交通建设的经验做法,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文明倡导升格为法规,密集的宣传教育与强力的执法整治双管齐下,树立法治权威、划定行为底线,从典型示范到全面推开,从量变到质变,文明礼让之风才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着眼现实国情,可以预见,要实现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必然是一个艰难、持久甚至拉锯的历程。对此,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足够的坚持。

将礼让进行到底,还要在精细管理上做文章。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城市路口存在信号灯周期太短、缺少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了行人过街不方便;加之交通监控设施不完善、执法覆盖面不够广,“破窗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人车抢行。因此,就严格执法与优化交通控制而言,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实现人车各守其道而行,对不礼让的违法行为不姑息,才能真正使文明礼让深入人心、芬芳满城。

猜你喜欢
严格执法人车斑马线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创意斑马线
偷斑马线的人
平巷人车连杆式自动连接装置的设计应用
基于“人车互等”智能公交站台的创新研究
机智的斑马线
小脚丫斑马线
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作用
网络商标侵权行为认定的法治完善
矿山人车落闸试验中脱扣器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