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工匠精神耦合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12-06 02:13张自英林海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双创工匠院校

张自英,林海波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工匠精神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具有其自身的地位与作用,有着属于自身的精神文化与时代价值,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时代精神产物。在现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亟须一批又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以及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创业思想以及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进程中,必须将工匠精神作为基础,巧妙融入到“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去,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在现代化社会中的迅速转型。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其内涵丰富,是一种对事业的专注执着,是一种对质量的精益求精,是一种系统的职业精神培育。因此,对于高职教育体系而言,培养出一批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能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在打造“双创”型人才的进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之外,倘若缺少一个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那么这样的学生将是华而不实的,由于缺少对行业的认识以及行业技能的掌握,因而无法立足于行业创新,创业的本质也就可能是单纯的模仿借鉴,整个项目缺乏核心技术。唯有将人才打造成“双创”型人才工匠,才是真正将创新创业落实到位。

二、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塑造的融合逻辑

工匠精神主要是指从事相关领域的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精神等,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精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工匠精神也是现阶段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正所谓:“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一)“双创”理念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其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将创新理念以及创业精神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将其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在进行“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背景,提升其创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一创新的过程又必须建立在自身扎实的技能功底上。

在行业人才的塑造过程中,首先就要求从业者必须精通自己的工艺技能,在此基础上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自身工作中去,在工作事业上能够一丝不苟,专注执着,匠化于心,品化于行。而“双创”型人才正是基于匠人匠心之上,重视产品、服务的创新,并将其做到极致,才能实现价值上的升华。因此可以说,拥有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基础,“双创”人才则是匠人的一种升华。

(二)“双创”理念与工匠精神的实践效果相通

在进行双创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办学思想以及教学理念的发展,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地将高职教育理念进行有效转化,在最短时间内将高职院校转型升级。

创新创业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项目,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基础与理论功底,并能够较好地适应职场发展过程中的严峻条件。现代化的工匠精神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与人生境界。具备一定工匠精神的人才,不仅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将技术作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能将其转化为一种对事业的追求、职业的追求等,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去,可以更好地提升人才质量,使得各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严谨化。可以说,“双创”理念与工匠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双创”思维的工匠在其领域的发展上必然是局限的,而缺乏工匠精神的“双创”型人才也必将是华而不实的。

三、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双创”人才培养路径建构

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高校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工匠精神的思想引领下,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改革具有一定深远的影响。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建构上,融入工匠精神,打造“双创”型人才,将本质与内涵相通,才是路径架构的关键所在。

(一)革新“双创”体系,融入工匠精神

“双创”理念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提出来的,而工匠精神则是基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存在的。从宏观来看,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国家、企业、人才来说都是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转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与行业之间的匹配作用与匹配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我国目前的发展背景,并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技术、工艺、创新方面的塑造。而这一过程则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工匠精神进行教学,使学生具备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思想,并能将其融入到自身工作中去,使其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习惯。除此之外,“双创”理念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文化向导,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一定的转型,从社会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需求入手,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工匠精神深化于内,外化于行。在此基础之上,再强调创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挑战,成为具备“双创”思维的领域匠人。

(二)打造“独具匠心”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高素质教师的引入工作,引入一批批具有相应工匠精神,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将工匠精神通过自己的一份教育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

现阶段,不少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人才以及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兼职工作,很难真正意义上满足工匠精神以及双创人才的培养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第一时间转变传统的思想与意识,打破传统的发展思路,构建起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师资力量。同时,学校也可以到各大著名企业当中聘请有关管理人才以及大师,到学校进行工作上的宣传,保证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工匠身上的那种品质和气质,体会到企业家创业中的困难以及艰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激情。

(三)学训结合,塑造“双创型”人才工匠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类型上往往就已经决定了学生未来工匠精神的最佳实践途径以及方式[1]。工匠精神应当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文化价值以及品质,通过实践性教育工作,构建“双创”实训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培训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细分为不同的素质训练模块,在模块训练中融入到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指导实训课程等。与此同时,在进行创业项目探索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对学生创业项目导向的培训,提升创业素质要求,通过开展创业案例推演、创业角色的设定和扮演来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培养应当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双创培养平台来构建网上虚拟师训平台,通过网络虚拟师训平台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大学生能够直接在网上虚拟实训平台当中接触到企业以及岗位当中的模拟情境,进而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自身的工匠精神,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等[2]。

(四)传播“双创”理念与工匠精神的校园主题文化

首先,工匠精神讲求“巧夺天工”的创造精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等,这些都可以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去,让这些优良精神在教育体系以及教学结构中得到深化。

其次,可以深入地挖掘各行各业所涌现出来的工匠,根据工匠的相关典型案例,并通过讲座的形式宣传工匠精神,同时构建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思想品质教育等。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相关概念,能够从根本上接受工匠精神,并且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精神真正地发挥出来。

再次,开展工匠精神特色文化活动,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校友回校参加经验交流会,请他们讲述在企业或是社会当中的发展案例、优秀事迹来与学生进行分享。同时,也可以开展一定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创业大赛等,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思想的认识,在比赛当中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最终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3]。

(五)产研合作,提高工匠精神的效益

高职院校应当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立足于“双创”教育的需求,将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工匠精神[4]。除此之外,实现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培养还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制度来辅助,只有通过制度来约束才能够保证院校内部人员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并实现工匠精神的文化价值,使其能够真正地转化为双创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本、职业素养以及价值追求等[5]。

高职院校当落实工匠制度的架构,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使得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能够成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体制文化以及价值观文化等。高职院校在开展有关实践性课程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绩效制度的开展,通过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情况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四、结语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革新教育理念,同时将工匠精神与双创教育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1+1>2”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是现阶段培养“双创”人才的主要战场。职业教育,以工匠精神为基础培养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逐渐成为了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工匠精神真正地转化为一个学校的内在文化,在课程教学中深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苏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2]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28-33.

[3]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4]刘晴.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与理性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5-10.

[5]阳桂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6,(12):15-16.

猜你喜欢
双创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