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下渚湖湿地博物馆室内概念设计研究

2018-12-06 05:55钟巧虹徐顺毕ZhongQiaohongXuShunbiZhouChao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德清博物馆区域

钟巧虹 徐顺毕 周 超 Zhong Qiaohong & Xu Shunbi & Zhou Chao

(1.3.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1 设计背景

1.1 项目背景

随着湿地在国内外不断被重视,世界保护联盟、湿地国际等组织相继开展对其保护和研究的工作。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1]。目前,我国的湿地数量逐渐减少,环境恶化,因此不断倡导“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2]。我国也在1992年也正式签署了《湿地公约》。在此背景下,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湿地知识,建立湿地博物馆的工作尤为重要。

1.2 项目选址

德清下渚湖湿地位于浙江德清县城东南下渚湖国家湿地风景区,当地气候光照比较充足, 雨量丰沛, 空气湿润,常常有水雾弥漫,气候资源种类多样,属于湖泊湿地。当地绿化面积大,水路交通比较便捷;建筑设计选址位于下渚湖沿岸,向东面向湖面,便于游湖赏景,当地水汽较多,宛若仙境;对岸为珍惜鸟类生活区,方便远眺观鸟;西南方向是香樟树群和芦苇荡;沿河道向上,北面有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建在此处交通便利,可以使游客更好的到达博物馆,也方便到达各处景点和游览湿地各处风光。

1.3 设计概念

湿地博物馆建筑面积10363m²,面向下渚湖形成百川入海的态势,同时通过栈道、廊桥将建筑体相互连接。廊以其线形形态组织空间、分隔空间,形成清晰的交通体系[3]。建筑一共有三层,一半和陆地相连,一半架空在湖面上。覆土设计使博物馆融入周围的湖泊河流和湿地植被中,和周围环境有互动。展示周围环境的同时,提升和保护湿地。室内设计上以人为本,注重游客在游览休闲过程中的互动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度。

2 德清下渚湖博物馆室内设计分析

2.1 功能布局与流线分析

建筑的主入口位于第三层,从主入口进入馆中后,游客有3条游览路线可以选择:向右先进入德清馆再通过栈道后游览摄影作品展示馆和标本馆,最后上楼游览湿地与人类馆;向左先游览湿地与人类馆,再游览标本馆和摄影作品展示馆后通过栈道进入德清馆进行参观;也可以向前出馆,进入室外展示平台,观赏湖景后进入湿地与人类馆参观其他馆区。还有两个次入口,一个连接餐饮空间,使在湿地其他区域游玩的游客可以更便捷的用餐休息;另一个连接行政办公空间,作为员工专用通道,方便馆中的员工更快的进入自己的办公区域。全馆一共设计了12部电梯和7个楼梯通道,每个馆区都有相应的卫生间区域和游客休闲区域配套(图1)。

2.2 展示区域设计分析

笔者认为,在博物馆室内功能中,展示功能是其中重要的功能区域。展馆分为大厅,湿地珍惜动植物标本馆,湿地摄影作品展示馆,湿地与人类馆,德清下渚湖湿地馆。大厅分为两层,主题墙用红色为主基调,在墙上制作了艺术肌理,使用的是德清下渚湖周围地形肌理纹样。在地面上运用的是压力感应系统和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面直径8m的内置压力感应系统的钢化玻璃,当游客踩踏在上面时,根据重量和时长,脚下的多媒体投影会显示原本绿色的土地渐渐退化的场景,当游客离开,影像又会渐渐恢复(图2)。让游客在进入大厅的第一瞬间就感受到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带着敬畏之心进行接下来的游览。标本馆的主材为混凝土,木材为辅,馆区中心设计了两个弧形的电子水幕墙。整个空间相对稳定,舒缓,给人以安静的享受(图3)。摄影作品展示馆墙面以白色为主,更好的突出摄影作品。在此馆中设计了很多座椅,可以让游客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驻足休闲(图4)。互联网将是实现博物馆使命最有效的传播平台[4],湿地与人类馆主要用于互联网进行湿地知识的普及,运用白色的瓷砖、亚克力等材质铺装,瓷砖的材质肌理和白色的运用,配合显示屏的蓝光,给游客一种科技与神秘感。德清馆主要模拟自然景观,将各种特色景观浓缩在其中,实虚结合,进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森林,与各种生物近距离接触。其中生长模拟馆中设计了树木形状的展台,中间是动植物的3D模拟生长视频,同时加入触摸感应技术,在游客触摸的同时开始播放,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图5)。

2.3 员工区域设计分析

在德清下渚湖湿地博物馆中员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行政办公区域设有馆长室,公共办公室和员工休闲区,主材为木材,木材具有独特美丽的花纹、质朴多变的色泽、并能够智能调节室内温湿度[5]。开放的办公区域,使工作人员交流更加方便,同时使用大的落地窗和屋顶开窗,视线开阔,增加自然采光。选择的位置在建筑的北边,不在游客的参观路线上,相对安静,设计有独立进入该区域的通道(图6);研究区域以标本制作和模型制作为主,同时配有储藏功能和观测平台,吸引学者来此地研究湿地,争取在保护当地湿地环境和动植物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已经破坏的生态;最后是餐厅服务员工的区域,该区域设置在餐厅区域,方便员工换装和休息。

图1 德清下渚湖博物馆彩平图

图2 大厅效果图

图3 湿地标本馆效果图

图4 湿地摄影展示馆效果图

图5 生长模拟馆效果图

图6 行政办公室效果图

图7 放映厅效果图

2.4 教育文创区域设计分析

收藏、研究是为了传承和教育,展示是教育的手段,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就是社会教育[6]。在大厅区域和湿地与人类馆之间是教育文创区域,在这个区域中设计了放映厅,商品区和手工制作模型的平台。放映厅设置在建筑二层,其中的座椅设计为树桩的造型,木材为这个空间的主要材质,游客可以在此处观看影片(图7)。商品区可以购买博物馆纪念品,同时设置了手工制作模型的平台,让游客购买的不只是单一的工业化产品,还可以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湿地小模型、植物标本书签等等,用文化情感培育其对地域资源的保护行为[7]。教育文化区域的设计,让游客在参观展馆后,可以通过商品更好的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的提高游客的参与积极性,让游客对商品有更深刻的印象。

3 德清下渚湖博物馆室内设计策略

3.1 多种形式的布展方式

博物馆室内展示有文字展示、图片展示、标本展示、模拟场景、视频播放等方式。

在布展上首先是单品陈列,这其中包括动植物标本展示,图片文字和一些辅助展品。单品陈列要注重展品间的密度,过小容易有紧迫感和拥挤感,过大有会显得空旷无聊。在笔者设计的下渚湖博物馆中,标本馆和摄影馆主要以单品陈列的布展方式为主。

其次是模拟陈列,主要是模拟场景的展示,一方面是视频播放、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投影技术的运用。科技的发展,推动博物馆展陈不再局限于点、线、面、光、色等的简单集合,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信息编入一个新的场景。真实与虚幻相结合,从声、色、光各方面刺激观者各感官,是湿地博物馆展览陈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湿地与人类厅多使用视频播放,触摸屏展示,电子书屏等方式展示湿地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同时也方便更新其中的湿地新闻,使其具有更好的即时性和高效性。下渚湖湿地馆区域中有动植物生长模拟区,运用三维虚拟技术,可以让游客在触摸时,可以看到特定的动植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是景观模拟,将室外的景馆局部复制进入室内,德清馆和湿地与人类馆都有这种布展方式的体现。

再次便是原状陈列,因为湿地博物馆设立在湿地景区周围,周围环境就是最好的天然展示平台。在博物馆主体之间设计了相互连接的栈道,以及屋顶上设计的休闲平台,都可以方便观赏周围的下渚湖湿地风光。

3.2 营造空间氛围

在特定的场所造一股“势”,既能展现此地的艺术和地域文化,又能营造场所精神,唤起参观者记忆和印象。何为“势”?笔者认为这种“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本馆运用模拟的方式去营造一个湿地环境,给人强烈的情景感,通过叙事性手法明确空间主题、情景和整体环境氛围,并运用外界媒介、话语、故事的时间关系来营造一种空间情景;二是气势,可以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给游客带去全新的体验,也可以将不同的湿地景观浓缩在一个博物馆之中,全方面的让人们了解湿地。

在强调体验价值的今天,博物馆愈来愈注重人与空间在情感上的交流。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充分利用参观者的感知,在特定场所创造一定的“势”是非常重要的。博物馆中的“势”归根到底不管是形式还是气势都是一种人对空间氛围的一种感知,笔者设计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每一个不同的馆区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氛围,让进入其中的游客产生强烈的共鸣,方便游客的理解湿地,了解湿地,学习湿地的知识,从而更好的起到宣传保护湿地的作用。

3.3 空间的交互体现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具有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教育娱乐的作用。展示设计中的互动设计,使观者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由静态转为动态,使信息传递由单向转为双向。展览的故事和与参观者产生互动,使参观者成为主动探索和思考的参与者,有深刻的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展品信息。传统的展览方式注重物体,但是这种填鸭式的展览方式,游客的参与度很低,通常无法引起游客兴趣,教化作用也随之降低。特别是湿地博物馆不同于其他文化博物馆,它对于游客的教化作用更为重要。

博物馆中加入互动设计,可以增加互动性、体验性、即时性、高效性和全面性。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展示物的可操作程度,比如通过触摸进行三维生长模拟的动植物;体验由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感官以及精神这六种体验因子组成,体验性是指游客在故事中参与行走,参与湿地模型的制作,加深游客记忆;即时性和高效性是指馆内信息的更新,可以让游客了解湿地最新信息。

4 结语

作为湿地景区博物馆,传统的展示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休闲、用餐、学习交流的功能也至关重要。全馆通过使用各种陈列方式来布置展厅;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从而实现一个内容全面,游客参与度高的博物馆室内空间。

猜你喜欢
德清博物馆区域
分割区域
明亮的眼睛
博物馆
德清裸心堡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区域发展篇
露天博物馆
区域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