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麦茬免耕大豆品种筛选*

2018-12-06 01:45王路路赵开兵葛雅琼沈维良
大豆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黄麦茬宿州

姜 磊,王路路,赵开兵,葛雅琼,沈维良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安徽 宿州234200)

宿州地区是小麦的重要产区,6月份是小麦收获季节,也是焚烧秸秆严重季节。秸秆焚烧虽然可以快速处理秸秆和减少劳动量,增加土地速效养分[1],但随之而来也引起很多负面效应,其中主要是对空气质量的污染,促使了雾霾天气的产生,影响周边的交通与航空的安全,而且秸秆焚烧不当还会引起火灾事故,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2-3],焚烧秸秆带来的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损伤还会影响下茬作物产量[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已禁止焚烧秸秆。因此,小麦收获后的秸秆全量还田已成为以后耕作必然趋势。为筛选适合宿州地区夏大豆区适宜麦茬免耕播种的高产、多抗、优质的大豆新品种,满足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方式及耕作制度调整的需要,选取近年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的品系和黄淮海南部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夏大豆品种,于2016年在黄淮海南部地区夏大豆品种的主产区进行试验,筛选适宜在宿州地区利用麦茬免耕技术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阜豆16、齐黄34、菏豆28号、徐豆22、科豆17号、中黄301、山宁18、皖宿01-15、商豆1310、皖豆37、邯豆11、冀豆23、郑1311、中黄13。选用黄淮南部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中黄13作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6月至10月在宿州市埇桥区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东区试验基地进行。前茬小麦,试验地土质类型为砂姜黑土,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在小麦收割后,不整地直接麦茬覆秸播种。施45%的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20 kg/667m2作基肥。

1.3 试验方法

试验14处理,不设重复,即每个品种(系)为一个处理,中黄13为对照(CK)。6月14日,采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由安徽省新田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BFJ-6型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在宿州市埇桥区进行麦茬免耕大豆品种筛选试验,播量约75 kg/hm2。播种面积672 m2,行长28 m,行距0.40 m,株距0.11 m,密度为22.5万株/hm2。试验田7月12日喷除草剂1次、7月17日至18日人工除草1次。7月12日、8月17日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和吡虫啉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等食叶性害虫。成熟时每个处理在一个株行连续选取15株进行室内考种,采用机械收获,每个品种全部收获、单脱粒、单晾晒、称重。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1可知,2017年6月和10月平均气温较常年低,7月至9月平均气温较常年高0.7~2.6℃。6月份中旬降雨量较常年少32.7 mm,大豆播种后及时进行人工浇水,6月中下旬与7月中上旬降雨量较常年偏少,通过人工浇水缓解旱情。8月份降雨量较常年稍高。9月至10月降雨量较常年高87.0~155.5 mm。本年度大豆高度正常,大豆开花前气温较常年高、而且降水较常年少,影响植株营养与生殖生长,鼓粒期降雨量少于常年,多种因素导致本年度大豆百粒重、产量偏低。大豆收获期连续阴雨、且雨量较大,增加收获、晾晒、脱粒难度,本年度豆粒发霉情况普遍,商品性、发芽率欠佳。

表1 2017年生育期间气象资料表

2.2 生育结果的分析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的生育日数范围98~108 d,阜豆16、菏豆28号、徐豆22、科豆17号、中黄301、山宁18、皖宿01-15、商豆1310、皖豆37、邯豆11、郑1311的生育日数比对照中黄13长;齐黄34、冀豆23的生育日数比中黄13短。其中生育日数最长的是阜豆16,为108 d,比中黄13长8 d;生育日数最短的是冀豆23,为98 d,比中黄13短2 d。参试品种倒伏性均为0级,抗倒性较好。

表3考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株高50.4~87.6 cm,低荚高度11.6~24.8 cm,参试品种低荚高度都高于10 cm,适宜机械收割;主茎节数11.2~17.6个;有效分枝0~3个;单株有效荚数22.2~73.0个。

2.3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产量比对照中黄13高的品种(系)有齐黄34、皖豆37、郑1311、菏豆28号、冀豆23、商豆1310、皖宿01-15、邯豆11,增产幅度为1.62%~26.76%,除了邯豆11其余增产均大于5%,产量最高的是齐黄34。对照中黄13排名第9位,科豆17号的产量最低,比对照减产21.62%。

表2 主要性状特征调查记载结果表

表3 室内调查考种结果表

3 结论与讨论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生物质副产品,是农业生产中肥料资源之一[5]。免耕已经成为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旱作农业技术之一[6]。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越来越重视,秸秆还田势成为以后农业耕作制度必然发展趋势,利用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在宿州地区可以根源上解决以前通过焚烧秸秆带来的很多相关的环境、交通、安全的问题。免耕覆秸技术可同步实现“侧深施肥、秸秆移出、精量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作业环节[7],具有降低土壤温度、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保证大豆苗齐、苗全、苗壮的优点[8-10];地表覆盖的秸秆在大豆生长期间不断被微生物腐解,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刺激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氮素有效性[11]。

表4 参试品系产量结果

宿州地区以前主要是秸秆焚烧后播种、现在由于环境问题,要求禁止焚烧秸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是与之相适应的耕作方式。新的耕作制度对大豆品种的要求也不同,筛选适应新的耕作制度的优质大豆品种成为当前迫切的工作。免耕覆秸播种条件下,需要低荚高度适应机收,对大豆根腐病有一定抗性的品种[12]。本次试验显示,齐黄34、皖豆37、郑1311、菏豆28号、冀豆23、商豆1310、皖宿01-15在免耕覆秸条件下表现较好,超过对照中黄13产量5%,适宜在宿州地区免耕条件下种植。

猜你喜欢
中黄麦茬宿州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镇江地区中黄1号、中黄2号适应性对比试验
麦茬地
6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6 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宿州学院
麦地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黄茶“中黄2号”的亚细胞结构透射电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