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

  •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种子吸水性研究
    19、菏豆33、中黄13、中黄319、冀豆12、郑1307、冀豆17。将其称重,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于种子纵向最大长度、横向最大长度和最大厚度处测得。1.2吸水率测定用75%酒精对种子进行消毒,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重复3 次。自吸水开始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种子吸水增重情况,直至各粒种子吸胀饱满至恒重。式中M0为浸种前干种子的质量,Mn为浸种后某一测量时间点种子的质量,Mn-1为浸种后Mn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种子的质量,t

    中国种业 2023年11期2023-11-18

  •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
    选择陕豆125、中黄13、秦豆2018、陕垦豆4 号等大豆品种,设置不同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间作行比,研究4个大豆品种对弱光的适应能力,旨在为陕西省安康市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及适宜大豆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某试验田开展。供试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3.7 g/kg,全氮质量分数为1.55 g/kg,全磷质量分数为0.88 g/kg,碱解氮质量分数为116 mg/kg,有效磷质量分数为

    乡村科技 2023年14期2023-09-21

  • 十个黄化茶树品种(系)引种旺苍初步研究
    黄化茶树品种为“中黄1号”,种植面积超过1300hm2[3]。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旺苍县拟打造有机黄茶产业园,扩大黄化茶树品种种植面积。目前茶树引种表现的评比主要通过直接比较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制茶品质及抗性强弱来进行[4-5],或是引入灰色关联度法对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6]。本研究以“中黄1号”和“川茶2号”为对照,比较10个黄化茶树品种(系)引种旺苍后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旺苍地区黄化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研究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3期2023-05-10

  • 皖北地区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综合分析*
    豆品种共17份,中黄13为对照品种(CK),其中品种(系)名称和来源见表1。表1 供试大豆品种(系)、供种单位1.3 试验方法试验中每个品种(系)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17个品种(系),中黄13为对照品种(CK)。品种区试排列方法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重复播种面积16.80 m2,播种7行,行长6.00 m,行距0.40 m,株距0.13 m,密度为18.75万株/hm2。6月19日浇水1次,7月9日喷施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和精喹禾灵1次,7月

    大豆科技 2022年2期2022-10-31

  • 斜纹夜蛾取食为害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大豆品种分别为‘中黄13’‘中黄37’‘中黄39’‘石豆7号’和‘菏豆15’,均来自湖南省种子公司。将供试大豆种子播于营养钵(直径32 cm, 高20 cm)中单株种植,生长期间统一常规管理。1.2 试验方法每个品种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开花前期大豆进行试验。试验设置4种虫口密度,分别为每株接入0(CK)、3、6、9头斜纹夜蛾2龄幼虫,每处理重复20次,即20株大豆。将斜纹夜蛾2龄幼虫放置到大豆植株中上部的叶片上,用透明薄纱网罩将植株罩住防止幼虫逃逸;每天检查

    植物保护 2022年5期2022-10-13

  • 夏播大豆品种中黄203最佳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植密度对大豆品种中黄203 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确定中黄203在房山区夏播的最佳种植密度, 为本生态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试验材料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大豆品种中黄203,于201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京审豆20180003)。经过近几年的推广,房山区种植面积350 亩,为本区的主要大豆品种之一。1.2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1年在房山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基地进行, 试验地块为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6期2022-06-21

  • 高产大豆新品种(上)
    9.5天,比对照中黄13晚3.0 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5厘米,主茎15.0节,有效分枝2.4个,底荚高度17.7 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0.8个,单株粒数86.4粒,单株粒重18.5克,百粒重21.8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42.50% ,粗脂肪含量20.02% 。产量表现:2018~2019年参加黄淮

    农业知识 2021年19期2021-12-06

  • 黄淮中部夏播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别为郑1307、中黄301、濮豆820、晋遗51、邯豆15、石豆17、沧豆13、山宁29、中黄219、周豆41、皖宿132、华豆21、圣豆7号、中黄78和齐黄34(CK)。试验采用品种小区,设15个大豆品种处理,小区面积16.8 m2(行长6.0 m,行距0.4 m,7行/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2020年6月19日灭茬、翻地、刮埝;6月20日底施氮磷钾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7%)300 kg/hm2;6月21日人工点播大豆,株距0.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11-30

  • 新审定高产大豆新品种
    2.5天,比对照中黄13晚5.5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6.4厘米,主茎18.4节,有效分枝2.0个,底荚高度21.8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9.9个,单株粒数103.9粒,单株粒重17.7克,百粒重17.4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93%,粗脂肪含量19.57%。3.产量表现:2018~2019年 参 加 黄

    农业知识 2021年20期2021-11-29

  • 中黄1号鲜叶适制绿茶滋味特征及工艺优化
    性研究。因此,以中黄1号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制作不同茶类、不同外形的样品以筛选适制茶类及形状,进而优化其关键工艺,旨为深度开发利用黄化茶树资源,创制更多茶叶新产品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鲜叶原料中黄1号茶树种植园位于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一芽二叶标准鲜叶于2020年5月20—23日采摘。1.1.2 设备60型滚筒杀青机(浙江绿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全自动智能扁茶炒制机(浙江上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9槽式多功能理条机(浙江上河茶叶机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10-19

  • 天水市干旱山区大豆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0~141 d,中黄 326 最早熟,生育期最短,为 130 d,比对照陇豆2 号早熟7 d; 汾豆99 和汾豆103 生育期为141 d,比对照陇豆2 号晚熟4 d;中黄326 与汾豆99和汾豆103 生育期相差11 d,差异明显。 庆科豆1 号和GZ11-630-16 生育期分别为133 d 和135 d,分别比对照陇豆 2 号早熟 4 d 和 2 d。 BY08-62 和中黄328 生育期分别为138 d 和139 d, 分别比对照陇豆 2 号晚熟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5期2021-06-22

  • 平谷区主要粮用豆类特色品种筛选试验
    7m2,夏播品种中黄35 及中黄13(CK)约1.7 万株/667m2,其余夏播品种约1.5 万株/667m2。1.3 调查内容和方法采取同类作物品种内部2 年平均数比较的方法,对五彩特色豆的全生育期、抗倒伏性、抗病性、商品性、增产效果进行调查鉴定分析,淘汰成熟相对较晚或完全不能成熟的品种,淘汰倒伏严重、抗病性不强、商品性和增产效果较差的品种。表1 参试品种信息商品性采用100 粒籽粒中干瘪、霉粒、虫蛀和色泽不一致的种子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测产采用小区全

    中国种业 2021年4期2021-04-21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黄73介绍(封面介绍)
    中黄73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中黄38经航天诱变处理,结合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耐密大豆品种。2014年辽宁审定,2018年天津审定,2020年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特征特性:黄淮海南片夏播生育期平均100.5 d,比对照中黄13晚熟4.5 d;天津市夏播生育期111 d,属中早熟品种;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 d左右,比对照早3 d,属中晚熟品种。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3~88 cm,主茎15~18节,有效分枝1~3个,底荚高度14.0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2021-04-04

  • 不同生长环境对‘中黄1号’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310000)‘中黄1号’,自1998年在天台县街头镇一带发现以来,显示出“春、秋、冬”三季黄、高氨基酸、富含叶黄素等特性;经10多年发展,2010年开始,天台黄茶(茶树品种为‘中黄1号’)作为天台县茶叶特色产业兴起,推动着天台县整个茶产业的转型升级[1]。目前,‘中黄1号’新茶树品种的市场推广已趋向成熟,市场上以加工扁形名优绿茶为主且高档茶居多,但其种植适应性和制茶工艺有待进一步探究。名优绿茶品质特征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茶园土壤酸化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境问

    茶叶 2020年4期2020-12-31

  • 3个“黄化”茶树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推广研究
    从浙江引进栽种了中黄2号,开展了引进试验示范。种植地点为:凤冈县永和镇鱼塘村(海拔高度580m),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海拔高度850m),其中:黄芽早5 hm²、黄金芽0.34 hm²、中黄2号2 hm²,对照品种为福鼎大白茶3.34 hm²(进化镇临江村);种植方式:深耕,开挖种植沟,茶苗纯度100%;种植规格:双行单株,窝距27~30㎝,栽植密度45000株/hm²;管护技术:按照《凤冈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该试验基地于2017年12月基本成

    福建茶叶 2020年10期2020-11-11

  •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区试白银点总结
    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关键词:大豆品种;甘肃省区域试验;2014年;白银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08-0031-05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8.008Abstract:In this experi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8期2020-11-09

  • 镇江地区中黄1号、中黄2号适应性对比试验
    镇江212028中黄1 号〔GPD 茶树(2019)33003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培育成的茶树新品种,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中黄1 号属中(偏晚)生灌木型,树姿直立,春季芽叶为鹅黄色,茸毛少,持嫩性好,制绿茶品质优,含茶多酚14.4%、氨基酸7.6%、咖啡碱3.2%[1]。中黄2 号〔GPD 茶树(2019)33003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缙云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等单位培育成的茶树新品

    中国茶叶 2020年10期2020-10-27

  • 14个黄化、白化变异茶树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与分析
    、‘黄金叶’、‘中黄1号’、‘中黄2号’、‘中黄3号’和‘御金香’,共14份茶树资源。试验小区500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个小区长9 m,大行距1.5 m,小行距0.3 m,株距0.4 m,双行双株种植,同时设常规绿芽品种‘龙井43’为对照。采用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茶树生长势良好。1.2 方法1.2.1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调查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测定植株的树型、树姿、芽叶、百芽重、芽长、叶面积、生长势以及物候期等指标特征[1

    茶叶 2020年2期2020-07-09

  • 中黄1号’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与干茶品质形成分析
    317200)‘中黄1号’是浙江天台县地方群体种中选育的自然芽叶黄化茶树新品种,2013年首次通过省级林木新品种认定,2016年通过省级审定,2019年10月完成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茶树(2019)330033,地方品牌为‘天台黄茶’。近年来,包括‘中黄1号’在内的诸多天然黄化茶树新品种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关注,引种推广已达数十万亩,成为了行业的新亮点。天台自2012年起,至今累计推广‘中黄1号’品种达8000多亩,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

    茶叶 2020年2期2020-07-09

  • 6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用濮豆1788、中黄13、齐黄34、濮豆6018、中黄39、濮豆206共6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它们的结实性及其他性状加以考察,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出适合濮阳市利用和推广的综合性状好的大豆品种。一、试验设计(一)试验材料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濮阳县习城乡石三村,供试土壤为黏土,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2.田间管理情况。2017年6月13日播种,6月18日出苗,每667 m2播种量为4 kg,基本苗13万。每667 m2底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中黄2号茶树短穗扦插优质育苗技术
    现优质高效茶园。中黄2 号茶树品种属于特异黄化类品种,其茶苗培育技术比普通绿茶品种茶树要求更高、育苗难度更大,易出现苗木质量差、育苗成活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高效特色黄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特色黄茶园的蓬勃兴起,对优质茶苗的需求量会愈来愈大,探索总结中黄2 号育苗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组成员根据多年多点试验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中黄2 号茶树短穗扦插优质育苗技术,以供参考。一、选好苗圃地选好苗圃地是育好中黄2号茶苗的基础。苗圃地要求交通方

    中国茶叶 2020年6期2020-06-30

  • 6 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用濮豆1788、中黄13、齐黄34、濮豆6018、中黄39、濮豆206 共6 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它们的结实性及其他性状加以考察,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出适合濮阳市利用和推广的综合性状好的大豆品种。一、试验设计(一)试验材料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濮阳县习城乡石三村,供试土壤为黏土,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2.田间管理情况。2017 年6月13日播种,6月18日出苗,每667 m2播种量为4 kg,基本苗13 万。每667

    河南农业 2020年6期2020-06-20

  • 黄淮地区夏播大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B1、豫黑7号、中黄13(对照)。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宿州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砂浆黑土和潮土混合土,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前茬作物为小麦,麦豆轮作,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溉及排水条件良好。每667 m2施45%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25 kg作基肥,机械开沟,人工条播,播后浇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每个品系为一个小区,3次重复,小区四周设不小于小区宽度的保护行(区),小区面积12 m2,

    广东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4-11

  • 山西不同大豆品种再生体系的筛选
    2号、邯豆5号、中黄13号、晋豆19号、晋豆36号和晋豆37号,总共10个品种。其中,中黄13号为对照。试验材料均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提供。试验利用子叶节培养基(表1)和胚尖培养基(表2)2种途径进行再生株诱导。其中,所用的基础培养基需经过121℃高压灭菌20 min,冷凝后备用。然后将激素加入(激素需通过过滤器除菌后),混匀,备用。表1 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培养基表2 胚尖再生体系的培养基1.2 试验方法1.2.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2期2020-02-29

  • 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缺失新种质中黄608的分子鉴定
    '亚基缺失新种质中黄608的分子鉴定李俊英1,2,**孙如建2,3,**李忠峰2魏中艳2任玉龙2王 俊1,*邱丽娟2,*1长江大学农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5;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农业部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3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含量与大豆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作物学报 2019年1期2019-12-25

  • 王连铮:一生献给中国豆
    最牛大豆”——“中黄13”,自2007年起已连续9年稳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之首,至2018年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他从事大豆科学研究60余载,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主持选育大豆品种34个,多次获得科技大奖。他情系三农,一生以大豆为伴,足迹走遍了中国大豆产区,即使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病床上仍然挂念着示范田里的大豆生产。他就是我国著名农学家、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连铮。立志学农潜心大豆科研1930年王连铮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他的幼年时光是在日伪的铁蹄下度过的,他目睹日本人

    科学导报 2019年4期2019-06-11

  • 宿州地区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试品种(系)中,中黄13(CK)的株高最低,为 59.13cm,菏豆 32号最高,为 104.00cm ;底荚高度最低的是中黄 13(CK),为 17.47cm,最高的是中豆4701,为32.67cm;单株粒数最少的是齐黄39,为 38.13个,最多的是淮 15-09,为 91.60个;单株粒重最低的是齐黄39,为7.81g,最高的是徐9601-2B,为 15.63g;百粒重最低的是郑 1427,为 12.50g,最高的是皖宿1208,为21.28g;生育

    中国种业 2019年4期2019-04-25

  • 我国大豆新品种培育与育种技术
    14、吉林20、中黄13等一大批优良大豆品种,对我国大豆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高产抗逆优质的大豆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其中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推广面积最大。大豆育种技术成果不断出现,新品种选育效率大幅度提高。进入21世纪后,全国共有1700多个大豆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东北中早熟区和黄淮海南部区试对照品种常年亩产均可达180-190千克,区试单产达到同纬度地区美国生产水平。全国各地大豆大面积高产示范田均实现了亩产180-200千克的产

    种业导刊 2019年4期2019-01-05

  • 中黄13累计推广一亿亩喜获丰收
    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黄13一亿亩收获暨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黄淮海现场会在安徽省宿州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副院长万建民院士、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现场会。中黄1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结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起被原农业部列入国家大豆主导品种。中黄13自2007年起

    大豆科技 2018年5期2018-12-06

  • 宿州麦茬免耕大豆品种筛选*
    2、科豆17号、中黄301、山宁18、皖宿01-15、商豆1310、皖豆37、邯豆11、冀豆23、郑1311、中黄13。选用黄淮南部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中黄13作为对照。1.2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7年6月至10月在宿州市埇桥区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东区试验基地进行。前茬小麦,试验地土质类型为砂姜黑土,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在小麦收割后,不整地直接麦茬覆秸播种。施45%的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20 kg/667m2作基肥。1.3 试验方法试

    大豆科技 2018年5期2018-12-06

  • 科技
    关黄淮海现场会暨中黄13一亿亩发布会召开9月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黄淮海现场会暨‘中黄13’一亿亩发布会”在安徽省宿州市举行。会上发布了近年来在国家大豆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大豆绿色增产增效项目和黄淮海育种专项支持下选育的适合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大豆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据了解,“中黄13”大豆自2007年起已连续9年稳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之首,至2018年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20期2018-10-30

  • 大豆荚皮营养成分积累动态分析
    晋遗30、武黑、中黄13、中黄24、中黄37为供试材料。所有实验材料均由山西农业大学大豆育种室提供。2016年种植9个大豆材料于山西农业大学农作站。开花期对开花同一时间且在同一部位的花进行挂牌标记,分别在开花后25、32、40、50、60、70 d取大豆荚,每个材料每个时期重复3次,每次重复取100个大豆荚。分离荚皮和籽粒,荚皮冷冻干燥后磨碎,过60目筛,置于-20 ℃冰箱保存备用。1.2 主要仪器Thermo Heto Power Dry LL3000冻

    中国粮油学报 2018年7期2018-08-20

  • 2017年襄城县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大豆品种(系)有中黄76、中黄301、商豆1310、荷豆14、徐豆14、徐豆18、中黄37、中黄39、中黄42、商豆1201、郑1307、郑9805、驻豆19、晚宿2156、郑1427、郑1300、山宁17等32个品种组成。三、试验设计试验采用按试验编号顺序排列,大区比较,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60 m2(每个小区长60 m,宽6 m),小区品种间隔1 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地块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为500 kg/667

    河南农业 2018年5期2018-05-05

  • 黄茶“中黄2号”的亚细胞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323000)“中黄2号”是由缙云农家茶园中发现的黄化单株选育而来。由它制成的黄茶具有三黄透三绿的特点,即外观色泽,金黄透绿,光润匀净;汤色,鹅黄隐绿,清澈明亮;叶底,玉黄含绿,鲜亮舒展[1]。这些性状都与中黄2号在芽叶萌发阶段叶色发黄有关,见图1。经过近8年的无性繁育观察及3年多的品比试验,中黄2号的叶色及品质性状一直表现稳定,其特有的滋味及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目前,中黄2号已发展4 000余亩,不仅在浙江缙云种植,在四川、贵州等省也开始大力发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年12期2018-01-18

  • 品种
    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黄13一亿亩收获暨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黄淮海现场会在安徽省宿州市召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进入里程碑阶段,优质大豆品种中黄13喜迎累计种植面积第一亿亩收获,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效果显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指出,自2014年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化联合攻关体制与机制创新,育成了一批适用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提高了我国大豆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中黄13的育成展现了老一辈育种家开拓创新、无私

    种业导刊 2018年10期2018-01-16

  • 特异优质茶树新品种“中黄2号”选育报告
    优质茶树新品种“中黄2号”选育报告杨亚军1胡惜丽2王新超1徐可新3虞富莲1杨广谊2李强1苏练余2白堃元1陈建兴2(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2.缙云县经济特产站;3.缙云县上湖茶叶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出有特色的、适合于市场需求的茶叶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特色茶树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往往会给茶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为满足茶产业发展对特异新品种的需求,中国

    中国茶叶 2017年9期2018-01-04

  • 高油优质夏大豆新品种濉科15选育与栽培技术
    0007为母本、中黄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1年参加省区试,产量2600.6kg/hm2,比中黄13(CK)增产1.45%;2012年参加省生产试验,产量2890.2kg/hm2,比中黄13增产7.14%。籽粒蛋白质含量43.6%,粗脂肪21.1%,中抗SC3、SC7,是高油大豆,生长期是100天。通过省审(皖豆2013001),适合淮北地区夏季播种。优质 夏大豆 新品种 选育与栽培技术1 选育经过1.1 育种目标选育熟期适中、优质、高产、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8期2017-11-25

  • 淮北地区大豆新品种(系)鉴定试验
    0、粮源豆5号、中黄306、皖豆21160、蒙08-11、益科豆0915、皖豆20302、嘉豆54、中黄13(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三次重复,行长6 m,行距0.4 m,6行区,小区面积14.4 m2,每行定苗54株,种植密度为1.5万株/667m2。成熟后全区计产。2 结果与分析2.1 产量通过对14个参试品种(系)、7个试点、3次重复进行一年多点的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试点间、试点与品种间互作均达显著水平(见表1)。说明各参试品种(

    大豆科技 2017年4期2017-10-09

  • 阜阳地区麦茬免耕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皖宿01-15、中黄39、山宁19、郑7051、徐9302-A表现较好,适合在阜阳地区推广种植。大豆;麦茬免耕;产量阜阳地区的大豆为麦后播种。由于农时紧张,农户为省时省力,大多田间直接焚烧秸秆,虽然处理方便且能起到一定的肥田效果[1],但易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交通及危害航空安全等[2-3],影响部分后茬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4]。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是阜阳地区麦秸处理和土壤培肥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种植制度调整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配合国家大豆产

    大豆科技 2017年2期2017-06-01

  • 中黄1号新品种的栽培与加工
    特产技术推广站)中黄1号新品种的栽培与加工陈 明1金 鑫2奚永照1陈 俊2陈晓辉1(1.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2.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中黄1号又名天台黄茶,是1998年从天台九遮山寒岩寺地方品种中发现的自然黄化单株,经过扩繁、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历经十余年选育而成,2013年经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2016年12月又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复审,审定编号为浙S-SV-CS-005-2016。该品种由于形态特征的特异性、制茶品质

    中国茶叶 2017年3期2017-01-12

  • 天津市夏播大豆区域试验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评价分析
    较好,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11.16%;中黄13(CK)稳产性较好;中作J11010、山宁21、中黄312适应性相对较好(适应度>60%)。夏播大豆;区域试验;丰产性;稳产性区域试验是作物品种审定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作物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更是评价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2000)”软件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群远和孔繁玲教授共同研发,用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该软件应用于国家大豆品种区

    天津农林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7

  • 2013年大豆品种救灾补种分期播种试验研究
    种为沧豆10号、中黄39、豫豆22、冀豆12、沧豆11、中黄13。1.3 试验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种植密度为25万株/hm2,每个处理定苗15株,每品种播种3行、行长2 m,不设重复。1.4 试验过程6月7日播种第1期,每隔10 d播种1期,播种方法为人工开沟带水播种再覆土。生育期内分别于7月28日、8月11日、8月22日浇水3次,7月20日、8月12日、8月30日机动喷药防治病虫害3次。收获时间为9月21日至10月15日;成熟1个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8期2016-10-20

  • 茶树特异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审定
    特异茶树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非)审茶2015001。“中黄2号”来源于浙江省缙云县当地茶树群体种的自然黄化突变体,经过单株鉴定、扩繁、品系比较试验等育种程序,历时10余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植株中等,树姿直立。其春季新梢葵花黄色,颜色鲜亮,夏茶芽叶为绿色,秋茶新梢呈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均呈绿色。芽叶茸毛少,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度较大,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

    中国茶叶 2016年2期2016-01-18

  • 中黄1号、中黄2号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院茶叶研究所)“中黄1号”(天台黄)和“中黄2号”(缙云黄)新品种是农民陈明和徐可新分别从浙江省天台县和缙云县地方资源中发现的黄化变异单株,经黄茶品种选育协作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几家单位组成)采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先后被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省级良种。黄茶品种的育成为创新特色茶增加了选择。笔者作为试验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执行人于2011~2014年在天台县石柱村和缙云县上湖村对这两个黄茶进行了产地鉴

    中国茶叶 2016年3期2016-01-18

  • 9个大豆品种在泾川县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下,庆豆105、中黄39、中黄41、小康1号、中黄42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产量表现优,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幅度大。其中以庆豆105折合产量最高,为3 388.9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32.51%;中黄39折合产量为3 277.8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15.05%;中黄41折合产量为2 914.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357.90%;小康1号、中黄42较对照晋豆19分别增产296.01%、251.57%。这5个大豆品种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4期2015-12-26

  • 中黄13大豆发芽期间异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100193)中黄13大豆发芽期间异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王慧芳 来吉祥 王东晖 方 芳 王凤忠 吴 韬(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以中黄13大豆中异黄酮β-糖苷、糖苷配基、游离多酚及总黄酮为指标,观察上述功能成分在发芽期间的动态变化,从而明确发芽时间对功能成分的影响规律。采用比色法及超高效液相(UPLC)法,分析大豆在发芽第1天至第7天内上述功能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芽时间对大豆中糖苷配基、游

    中国粮油学报 2015年9期2015-12-20

  • 高产大豆鼓粒期叶片衰老生理规律的研究
    ]。超高产大豆“中黄35”于2006年和2007年在新疆连续创造了5197 kg/hm2和5577 kg/hm2的高产量,2010年在兵团农八师148团试验田更是达到了6088.35 kg/hm2的超高产指标[4-5]。有研究表明,大豆产量与其生殖生长的持续时间正相关,大豆籽粒重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如果能延缓其开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其生理功能,则有利于增加植物的粒重[6]。目前,在小麦、棉花等经济作物上进行了较多的叶片衰老规律研究,而关于大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年1期2015-12-07

  • 大豆籽粒镉积累QTL的整合及其分子标记的验证
    信息,进一步在‘中黄24’(籽粒高积累镉)与‘华夏3号’(籽粒低积累镉)衍生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对大豆籽粒镉积累的QTL位点及其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群体中定位的籽粒镉积累2个主效QTL(Cda1和Cd1)位于第9染色体同一区域;该区段内候选基因GmHMA1的点突变,在籽粒镉积累不同的‘中黄24’和‘华夏3号’之间是一致的;该位点与‘中黄24’和‘华夏3号’各器官的镉浓度并无连锁关系。研究认为,‘中黄24’与‘华夏3号’间籽粒镉积累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7期2015-06-27

  • 高产优质新品种阜豆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04公斤,比对照中黄13增产4.89%,居B组12个参试品系第2位。3.2 区域试验2010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7.85公斤,比对照中黄13(平均亩产174.02公斤)增产2.20%,居参试品种(系)第2位。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181.18公斤,比对照中黄13(平均亩产166.66公斤)增产8.7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二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9.52公斤,比对照中黄13增产5.46%。3.3 生产试验2012年安徽省生产

    大豆科技 2015年3期2015-03-22

  • 9个大豆新品种在崆峒区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材料供试大豆品种中黄39、中黄42、中黄24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冀豆17、晋豆23、汾豆78、晋豆19(CK)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供,小康大豆1号由甘肃省金粒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中黄41由山东祥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庆豆105号由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1.2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夏寨村,当地海拔1 600 m,年均降水量482 mm,年均日照时数2 424.8 h,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150 d[1]。试验地为旱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7期2015-01-06

  • 皖宿2156
    科学院品种来源:中黄13/郑交8739-47特征特性:普通型夏大豆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5天,比对照中黄13晚两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5.7cm,主茎15节,有效分枝1.8个,底荚高度15.2cm,单株有效荚数41.2个,单株粒数84.7粒,单株粒重16.7g,百粒重20.0g。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1.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2期2014-08-15

  • 水解超高产大豆“中黄35”功能性蛋白的制备
    水解超高产大豆“中黄35”功能性蛋白的制备葛杰,陈虎,刘超,苏豫梅(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以新疆超高产大豆“中黄35”品种为研究对象,采取传统提取、酶单因素实验和双酶解法等多种方法制备大豆的功能性蛋白,并对其SDS-PAGE电泳、溶解曲线、氮溶指数和浊度等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黄35号”大豆蛋白的提取最优条件是:豆水比(g:mL)为1∶13,pH值为8,提取时间为2 h。酸性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适合工艺条件为:初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年5期2014-06-27

  • 中国农科院发现茶树新梢黄化产生原因
    3”和黄化品种“中黄2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2个品种的生化成分、叶绿体结构、基因表达与代谢途径。科研人员利用定制的茶树专用基因芯片分析2个品种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中黄2号”与“龙井43”中存在4902个差异基因,其中259个与氨基酸代谢、光合作用和色素代谢有关。差异基因所富集到的生化途径中有24条在“中黄2号”中显著改变,其中包括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途径以及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等。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12期2014-04-18

  • 大豆新品种中黄30在河西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733000)中黄3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作母本、中黄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6015),2009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京审豆2009001),2011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北方春大豆区高产创建主栽品种。2007年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1 特征特性中黄30属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124d。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紫花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期2014-04-15

  • 陇东旱塬区春播大豆引种试验初报
    材料参试大豆品种中黄39、中黄41、对照品种中黄30(CK)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冀豆12、冀豆17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提供,晋豆23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NK-1、NK-2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1.2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甘肃省泾川县荔堡镇大寨村,东经107°57′,北纬35°44′,年平均降水量553.4mm,平均气温10.4℃。试验地土壤质地为黑垆土,pH 8.34,含有机质13.18 g/kg、全氮0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2期2013-12-17

  • 天津地区夏播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8及科丰29,以中黄39为对照。1.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小区面积45 m2,每小区5行(中间3行计产),行长18 m,宽2.5 m,行距0.5 m;试验用地720.36 m2,加上保护行和走道,总占地面积1334 m2。1.4 栽培管理概况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旋耕整地播种。2010年6月25日播种,播前底施氮磷钾复合肥25 kg/667 m2。人工开沟,播种。播种量4 kg/667 m2,种植密度(1~1

    天津农林科技 2013年4期2013-10-19

  • 授权品种种子使用许可应当符合自然规律
    简介:大豆品种“中黄13”,系审定品种和授权品种。2009年10月1日,“中黄13”的权利人向S公司出具《授权证书》,《授权证书》的内容为:兹授权S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生产经营‘中黄13’大豆品种,授权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7月30日”;S公司向权利人支付28万元使用费购买了“中黄13”大豆原种种子4000kg。2011年5月,权利人在市场上购买了一袋印制种子生产商为S公司和利用不干胶粘贴品种名称为“中黄13”的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即以S公司

    种业导刊 2013年11期2013-01-22

  • 大豆新品种中黄3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733000)中黄3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通过国家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豆2006015和京审豆2009001),2011年被农业部推介为主导品种,适宜在北方春大豆晚熟区和北京市春播种植,在陇东等地区夏播也可正常成熟。该品种蛋白质含量39.53%,脂肪含量21.44%,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等多种病害,抗裂荚性能优,抗倒性强,丰产性好,籽粒大小均匀、整齐,商品

    大豆科技 2011年4期2011-08-15

  • 大豆新品种—中黄39的特点及大田表现
    津300061)中黄3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豆品种。该品种作为夏播大豆品种于2006年底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黄39在天津夏播生育期105 d左右,株高70~80 cm,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结荚均匀,籽粒椭圆,浅褐脐,百粒重20~22 g,籽粒大小均匀,商品性好。籽粒粗蛋白含量40.45%,脂肪含量20.85%。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 667 m2

    天津农林科技 2011年3期2011-05-14

  • 148团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
    、相文88-9、中黄35、新大豆1号。试验中以中黄35为对照(CK)。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行距配置15+30+15+50+15+30+15cm,株距9.5cm,不覆膜,人工开沟点播。小区面积2.3×5m,即11.5m2,试验用地13.8×35m,灌水方式露地滴灌。3 土地条件及田间管理试验地设在148团种子站64号条田,土质为轻粘土,肥力中等,前茬小麦,犁前667m2施有机肥料3t,复合肥料20kg,整地成待播状态。播前土壤喷施菜草通1

    大豆科技 2011年3期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