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适用性研究

2018-12-08 23:08潘萌萌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交系统公共交通公交

潘萌萌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一、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内涵

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就是在传统公共交通(如轻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作用的基础上,加以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公共交通(如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同作用来协调公共交通各部分组成,从而形成一个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的动态平衡,进一步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实现。

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是:首先,可以满足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基本愿望;其次,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为人们提供快捷、省时的交通条件,满足人民的交通需求。此外,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起到了对城市气候大环境的保护作用,达到城市交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建立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之初,应该分别从观念上、技术上、政策上对人们的交通需求、公共设施供给、公共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达到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最优动态平衡。在具体实施上,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公共交通的供给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应保持同向增长,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可持续。

2.在保证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良好运行的同时,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所消耗的环境成本,保证交通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

3.公共交通发展的成果应由社会全员共同享用,即保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所带来的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矛盾将不容小觑。我们必须在城市现有公共交通水平上,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运行结构、提升道路使用率,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交通管理与处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创新公共交通体系的需求。

2012年3月,建设部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五年下来,我国不断发展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由于城市人口高度密集、道路资源相当有限、改造旧城区所需要的资金政府又难以负担,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公共交通系统是必然的选择。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实施与发展,对城市交通结构进行整体优化,是城市发展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二、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一项引导有序发展的创新模式,可以满足人们的各项基本往来需要和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需要。

在确定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适用与否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对居民和非长期出行不同方式以及不同选择,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出行方式的不同意愿,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同时兼顾机动性和可达性。

2.要充分考虑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条件下的城市经济能力,保证系统运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特长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继续协调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共同发展。

3.要从本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情况、经济水平、土地使用与征收等实际状况出发,促进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平稳有序发展。

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与传统公交相比,其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优化:车站设施便民化、公交地铁场站的建设方便上下车、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的选用等等。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将对传统交通方式的优化集聚到一起,使得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在传统公交的基础上具有质的飞跃。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1.效率更高。GPS的精确定位、无人售票的推广、车站间距更合理等因素,保证了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具有效率高的特点。

2.舒适度好。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所引用的新型公交车辆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同时增加了乘客对地面交通的信任度。对车辆安全系统的设置和紧急报停系统的采用,加强了对乘客安全的保护。

3.环保低耗。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使得节能减排成为可能;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运用,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

由此可见,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是以服务广大人民为根本目的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共享系列相结合的灵活交通系统,其实现方式是对于提供各种服务的交通方式通过不同比例进行有机的系统结合,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在国内外各个城市中的运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城市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城市土地现在及将来的规划,以及各个城市的财政收支情况决定各个城市创新公交系统的发展类型。其中较为典型的可以归纳为: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将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主体。巴西的库里蒂巴是采用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较为成功的城市。目前库里蒂巴市的公交专用道路覆盖整个市区的主要交通走廊;该市的公交系统中270公里的支线普遍公交和185公里的环城公交线路与创新公交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三、我国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主要可以表述为:20世纪50年代,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协调中,公共交通发展迅速;70年代,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公共交通发展缓慢,自行车交通的比重逐渐超过了公共交通的比重;90年代起,个体交通如自行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等的持有量增加迅猛,城市交通结构比例失调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当前,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城市30%以上的客运量主要由公共汽车承担。虽然轨道交通例如地铁、磁悬浮等的建设速度在近几年有明显加快的趋势,特别是地铁,但是由于前期所需投资额较大,相对来说只有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有此实力。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所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持有量的增加,以及公共交通设施规模的扩大等。因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就需要一个城市创新公交系统来协调公共交通各部分组成,从而形成一个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动态平衡。

尽管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在绝大部分城市依旧处于规划阶段。

部分城市的交通压力可以依靠轨道交通加以缓解,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成本高昂,要真正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还需要很多条件和很多时间。若是轨道交通运营收不抵支,就需要政府划拨财政资金加以支持。例如,北京地铁运营亏损政府补贴需要每年10亿元左右;广州地铁1号线的运营政府补贴在2011年增加至3240万元。

普通公交发展滞后也导致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难以推进。全国600多座普通城市的公交出行率在10%以内,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由于道路使用条件不足、运营调度水平不足、车站场站建设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公交行驶速度慢、人们乘坐舒适度不高、换乘相对困难或不便等问题。

四、我国大城市创新公交系统的紧迫性

针对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尚未十分发达的现状,与大多数居民出行相关的公共交通还是依靠道路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而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以人为本的目标、绿色发展的理念,相较传统的地面交通毋庸置疑拥有更显著的优势。

建立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是保证大城市交通发展可持续的必要条件。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归功于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又引起人们时间价值的提升,那么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就会将出行的快捷度、时效性排在首位,费用、舒适度等放在其次。那么在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上,轨道交通或个体交通工具(如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相对于地面交通工具可能会遇到的堵车、道路施工绕行等不确定因素而言,将会满足人们对出行的高层次需求。

因此,应当尽快建立实施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规范小汽车、摩托车、共享单车等个体交通方式对公共交通工具压力的缓解与转移;同时也要避免个体交通方式的过度使用对路面系统造成的压力,从而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需提前预见创新公交系统的使用会带来的相关问题。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虽然在国外城市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否适应国内城市还需进一步地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要尽可能想到解决对策。例如,北京的南中轴线项目实施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为保证客源而取消重叠公交线路的假设成立,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公交专用道被其他车辆占用等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做充分的前期研究。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对于交通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具体实施包括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规划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在城市中心城区不断由中心向外发散的趋势下,推动构建以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的土地开发模式等。

综上,我们通过对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内涵、适用性、现状与发展、发展的紧迫性的分析,了解到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政府带头引导,各方面积极配合,积极为城市创新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献计献策,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1]王衡,李克平,孙剑.我国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现状研究及建议———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实验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07,(11).

[2]焦海贤.公共交通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因素[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9.

[3]李强,缪立新.我国现有的公交系统对缓解交通问题的作用研究[D].深圳: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1.

[4]王德,耿慧志,胡晓华,林旋.时距概念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1,(7).

[5]朱才斌,林坚.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0,(4).

[6]陈雪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美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1996,(2).

[7]杨丽娟,牛玲.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针[J].城市公共交通,2001,(3).

[8]黄解军,潘和平,万幼川.构建智能交通推动数字城市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3).

[9]潘海啸,张瑛.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J].城市规划汇刊,2002,(4).

[10]傅国伟,郭京菲.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1).

猜你喜欢
公交系统公共交通公交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等公交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公交系统优化设计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统乘务人员英语口语可理解度研究
西安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双语建设与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