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

2018-12-08 23:08顾海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次贷金融危机危机

顾海霞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24)

引言

从美国财经危机引起的华尔街超级风暴和最后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潜在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财经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远未真正结束,随着损失的进一步揭示,对环球经济市场的潜移默化需要进一步探查。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主体,当然不可以独善其身。本文主要分析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以及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金融行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措施。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过多的金融衍生品掩盖了风险

“两房”通过买进贸易银行和房贷公司变化性差的贷款,将资产证券化后再将其转换成债券在财经市场上进行售卖,以此吸引投行等经济机构来购进,而投银们会采取“精巧”的经济工程技术,再将这些产品进行分裂、打包、合并并出售。在如此一系列过程中,初始价值一元的资产贷款可以被放大到为几元、甚至是十几元的经济衍生产品,这一系列过程加长了经济交易的链条,最终结果是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财经产品真正的原始价值,这就更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概率的诞生。

(二)泡沫经济与实体产业发展的失衡

在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美元现金流出美国的主要途径,但是这些资本不会一直停留在外,而是通过其他的资本项目再次进入美国。在这样的一个链条中,美国不仅消费了其他的国家资源,比如商品、劳务,另一方面又在其他的许多国家留下了美国自己的债券等等其他的金融资产。大量资本向美国回流的过程不仅会促进美国本土的房产、证券、债券、期权等等虚拟资本不断膨胀,而且同时也会造成美国本土实体经济的衰败。因而造成的结果便是,美国只能将高端的生产环节留在本土,将低端环节再转移到国外。然后这一切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好事,因为一旦虚拟经济与实体产业相互脱离,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虚拟经济越是强大,抵抗次贷危机的能力就会越弱,并且在危机后想要更好地恢复实体经济将会更加难上加难。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银行系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的健康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石。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金融危机来临之际,我国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恶劣的内外环境,房产市场持续低迷,贷款质量受到挑战,银行中间业务剧减。不少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盈利减弱,加上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纷纷倒闭破产。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随之改变,尤为明显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取代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后果是贷款利率下降,人民币贷款激增,而这将会引发新一轮的信贷扩张,进而成为资产泡沫的催化剂,最终引发银行业的系统性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保险行业的影响

中国保险业相比较美国等国家的保险业而言受金融危机的创伤较轻,外加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少增加了投资的信心,因此我国保险市场成为竞相投资的热点市场。外资保险公司为了争得在华的更多市场,必定加大对中国保险业的实际“投资”。然而,为了弥补其他国际市场的损失,外国保险公司抢占市场份额将改变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民族保险业影响相对较弱,竞争风险和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当前的中国保险监管的现状还不完美,巨大的市场压力将导致非法操作和变相竞争等不良现象,导致保险市场的混乱。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股票投资业的潜在影响

美国本土发生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证券行业。在此之前我国的资产项目的模式基本是封闭的,因而在投资者们看来是没有必要抛售股票进行轧平头寸。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证券行业价格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是否出现动荡,这都是势在必行的。其次是感化投资者情绪,次贷危机会对投资者信心形成一定的潜在影响。举个例子,国际对冲基金在进行大规模减少银行股票的报告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同时,金融危机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下滑的预期增加。国内证券市场还没有全盘对外开放,人民币也没有达成无拘无束的兑换,这使中国境内股市拥有一道与外界相对隔断的“屏障”。再者是影响国际游资的流向。中国股票市中有大量来自国际市场的“热钱”,国际财经市场的流动性变紧,会对“热钱”股票的增加量以及流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会进一步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最后是加速中国金融工具的创新。美国的次贷债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衍生产品,但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的价格和收入水平的波动有一些衍生品的性质。

三、我国金融业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我国金融业必须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对银行业务国际扩张的监管以及加强对本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监管。目前我国银行业刚刚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因此要加强国际监督与监管业务的扩张。我国银行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比较小,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金融业开放比较晚。因而,要进一步强化对商用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监管,了解国际金融市场投资工具的风险特征,实现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资产配置,并使用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控制投资风险,避免损失。

保险业需要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体系以及调整我国保险业的业务结构、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对保险规范管理的滞后,我国保险监督落后于保险实践,尚未建立有力的配套保险监管法规保障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金融市场改革和调整的过渡时期,加强保险监管,克服和消除各种非法活动,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非常重要。保险是欠债经营的特别行业,我国的保险监管轨制就应以保险公司是不是有饱和的偿付能力为核心,层层向外延长以抵达巩固保险总体框架、化解危害的目标。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现行法规,提高中国保险监管水平。为此,监管机构不能仅仅是尽努力地完善目前已有的监管系统,而是应当使得这一体系反应加倍变通,笼盖更加全面,在危机降临之时,以迅速启动应对设施,尽量减少外在因素对我国保险业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首先,必须要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固发展,进行金融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进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另外,必须完善相关的有效政策,这对我国金融产业的改革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要双管齐下,提高金融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进行预测与分析,维持行业有效竞争,保证公平竞争,各监管部门应当紧密监控机构风险,并且及时向市场提示风险。其次,在金融产品泛滥的当下,要学会正确使用金融创新产品,企业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产品的风险性进行深入研究,鼓励与支持创新,要让公民意识到危机,有分析危机的意识,培养理性投资行为,自觉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后,要与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交换信息,政策相融,正确管理危机,敏锐地利用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获取信息,了解政策,采取联合行动,防范国际危机,更好更快地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发展。

[1]谢春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09,(4):31-34.

[2]潘园园.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观察,2010,(5):8-10.

[3]张益杰.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财税金融,2009,(6):5-8.

[4]王娜娜.金融危机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1,(5):7-9.

[5]喻君,李维刚.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3):3-4.

[6]张子涵.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金融视线,2009,(7):2-4.

[7]曹子勤.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3):11-13.

[8]何金娜.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7):3-5.

[9]邢永鹏.美国金融风暴对我国影响及对策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9):2-5.

[10]高辉清.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走势[J].国际棉花棉纺织高层论坛暨供需洽谈会,2008.

[11]魏礼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9):16-19.

[12]江波.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短期对策研究[J].当代财经,2011,(8):14-15.

[13]董洪日.浅析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2,(7):21-24.

[14]黄华.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9,(14).

[15]郭铸,沈辉.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11,(7):14-18.

[16]戴维·怀斯.对美国四大负面影响索罗斯也栽跟头[EB/OL].http://www.t2m.cn/v/2008-10-7/36255.htm.,2008-10-07.

[17]大卫·罗森伯格.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深远[J].国际金融报,2008,(6):9-24.

[18]格林斯潘.计算机技术导致金融危机[EB/OL].网易财经,2008-10-26.

[19]廖旗平.关于美国金融危机文献观点的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9).

[20]何世红.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中国市场的新机遇分析[J].世界能源金融报,2008,(7):8-10.

[21]吴敬琏.美国金融海啸的性质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J].国际金融报,2009,(5):3-7.

[22]林毅夫.国际金融危机:“福兮,祸之所伏”[J].金融经济,2010,(3):6-9.

[23]张五常.加拿大开放贸易应对金融危机[J].金融经济,2010,(3):9-11.

猜你喜欢
次贷金融危机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声”化危机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