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中俄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

2018-12-09 06:13
北方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俄语中俄校企

刘 扬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

引言

当今世界正在悄然经历一场无形的变革,世界各国的人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数据信息时代,数字世界在默默地扩张,大数据时代已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在大数据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一带一路”推动下中俄高校的俄语教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对俄语教育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无论是俄语教学模式还是俄语学生学习的模式,以及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知都会产生影响。教师如何能够将传统教学方法、理念与大时代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转换角色,合理利用网上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授课形式提高俄语教学质量。这也对新时期的俄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俄两国的地缘优势毋庸置疑,伴随着黑龙江省“丝路带”战略的深入开展,中俄两国的合作也势必多元化,同时会需要大量的与时俱进的俄语人才。新时期,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加强中俄两国校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为两国培养出更多、更具时代特征的技能型俄语人才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一、黑龙江省中俄高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学生俄语入学起点低

黑龙江省高校无论是俄语专业还是中俄合作办学项目招收的学生大多为俄语零起点的学生。俄语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对基本的语法及俄语语言知识一无所知,不会说俄语也不会写俄语,且俄语为他们的第二门外语,心理上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俄语的学习兴趣。

(二)俄语课程设置及课时均有不足

高校学校俄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有其特殊性,大多以专业课为主,经调研,黑龙江省俄语基础课每周平均只开3—4节,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在这样有限的课时内,单词、课文、对话、语法样样都要教。听、说、读、写、译样样都要练,这也导致有些语法和对话无法多听多练,只能提炼重点进行有限的教学。

(三)俄语教材内容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俄语教材大多只针对俄语零起点的学生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教材内容与企业术语之间差异较大,对于新时期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俄语教材尚有待编写和实际的应用。

(四)学生的俄语直译技能还有待加强

通过对中俄双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目前俄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初期,要有相当长的语言技能转换时间。在学校学习的语言知识在实际应用时会出现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俄汉互译过程中出现很多语言和文化的盲点,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中俄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模式

(一)俄语第一课堂教学与企业第二课堂实践有机结合

校企双方可以组织中俄双方高校教师和学生在第二课堂参观用人单位,开展专业、行业、企业调研和认识岗位活动。让高校教师和学生了解中俄俄语人才市场、了解中俄企业,掌握中俄相关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让学生能够从市场需求入手认识所选择专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俄语语言实践与企业技能锻炼相结合

针对每所高校培养目标的差异,建议各大高校可以组织学生与对接企业签定长期的学生语言实践锻炼“工学交替”协议,利用假期或实习实训派出学生进行俄语语言实践锻炼。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观念,同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制度。

(三)校内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俄语人才,在学生进入实训、实习过程中,可以按照工厂化、车间式的模式,把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方式引进高校实验室,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程开展模拟生产性实训,提高俄语语言及专业技能实训的效果。

三、黑龙江省高校中俄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针对中俄高校校企合作进行研究对指导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俄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水平规划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技能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途径。其次,构建中俄校企合作有利于解决俄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订单式、嫁接式、教研结合式等培养方式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中俄双方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俄语实践能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种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高校的影响力。

(一)提高俄语生源质量

俄语生源质量的高低是影响高校中俄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与俄方院校优质资源共享、网络教学、慕课等新模式进行联合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中方的课程,同时,也可以接收俄罗斯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建议黑龙江省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制度》,规范黑龙江省各中外合作办学的高等院校的招生标准,不希望仅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的方式来录取学生,尽量从生源上控制俄语学生的质量。

(二)鼓励俄语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

提高俄语学生质量最关键的一环是需要有高技能俄语教师。我们的俄语教师大多来自高校而非一线企业。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重视教师的技能培训工作,要制定和实施下企业教师奖励制度。调动广大高校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让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社会的要求。

(三)改良俄语教学法及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为俄语教学的方向和俄语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的不断改良俄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建议可多与中俄企业沟通,从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

(四)完善校企合作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合理监控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中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使中俄校企合作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国家现有的产学研评价体系,建立一套适应“一带一路”国策,对中俄高校及企业联合培养优质人才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例如,针对俄语教材、授课学时、培养方案、实习实训的绩效考核等方面。

四、中俄校企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俄语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应用型转变

目前高校的俄语语言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而俄语加技能或俄语加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已经悄然成为新时期的培养新模式。高校实现培养的俄语人才目标应与中俄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教学的内容应与岗位切实的需求对接;教学过程应不拘泥于课堂教学,适时地与实践过程衔接;通过中俄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的共同努力进而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二)加强合作培养技能型俄语人才

目前高校中学习俄语的学生大多为俄语零起点、零基础的情况,我们拟将学生培养分为初级(一年级)、中级(二至三年级)和高级阶段(四年级)。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分成低、中、高三个模块进行语言教学。且每个模块的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不同,分为初级语言基础模块、中级语法培训模块和高级口译、笔译实践模块。高级阶段的三个模块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着重进行专业术语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新模式提高学生俄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构建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有利于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三)强化高校及企业的责任意识

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利用一切资源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为“一带一路”及中俄合作输送高质量的俄语人才共同努力。校企双方可以采用订单式、嫁接式、实习基地与就业挂钩等模式解决学生就业及专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职业角色模拟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为中俄校企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为中俄校企合作提供了优惠政策以及合作发展的可能性。开设中俄合作办学的高校均可借此契机实现与中俄企业的嫁接与合作,校企合作的时间、内容、方式、课程衔接、基地建设、监督策略、评价体系及就业导向等方面均可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和理念进行详细的研讨与完善。以期通过研究可以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嫁接模式适用于俄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共同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提出新思路。

[1]刘扬.“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刍议[J].教育探索,2017(4).

[2]安巍.“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6(1).

[3]黄益平.中国经济外交战略下的“一带一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1).

[4]周民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5(3).

猜你喜欢
俄语中俄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穿梭于俄语的时光隧道
——探索古俄语的奥秘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